- 皮革及革制品品質檢驗
- 曾運航 張琦弦
- 1553字
- 2020-05-28 18:31:20
2.3.1 鞋面用皮革
1.產品分類
產品分類見表2-6,各品種皮革分類包含該品種的剖層革。
表2-6 鞋面用皮革產品分類

2.要求
(1)有害物質限量。
應符合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 有害物質限量》和表2-7的規定。
表2-7 鞋面用皮革有害物質限量值

注:被禁芳香胺名稱見GB 20400—2006。如果4-氨基聯苯和(或)2-萘胺的含量超過30mg/kg,且沒有其他證據,以現有的科學知識,尚不能斷定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
(2)理化性能指標。
應符合表2-8的規定。
表2-8 鞋面用皮革理化性能指標

(3)感官要求。
①全張革厚薄基本均勻,革身平整、柔軟、豐滿有彈性,無油膩感。
②不裂面、無管皺,主要部位不得松面。
③涂飾革涂飾均勻,涂層粘著牢固,不掉漿,不裂漿。絨面革絨毛均勻,顏色基本一致。
3.分級
產品經過檢驗合格后,根據全張革可利用面積的比例進行分級,應符合表2-9的規定。
表2-9 鞋面用皮革分級

注:輕微缺陷,指不影響產品的內在質量和使用,只略影響外觀的缺陷,如輕微的色花、革面粗糙、色澤不均勻等。
4.試驗方法
(1)禁用偶氮染料。
按GB/T 19942—2005《皮革和毛皮 化學試驗 禁用偶氮染料測定方法》的規定測定(見3.7節)。
(2)游離甲醛。
按GB/T 19941—2005《皮革和毛皮 化學試驗 甲醛含量的測定》的規定測定(見3.6節)。當發生爭議、仲裁檢驗時,以色譜法為準。
(3)撕裂力。
按QB/T 2711—2005《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撕裂力的測定:雙邊撕裂》的規定測定(見4.4節)。
(4)規定負荷伸長率。
按QB/T 2710—2005《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抗張強度和伸長率的測定》的規定測定(見4.5節)。
(5)涂層耐折牢度。
按QB/T 2714—2005《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耐折牢度的測定》的規定測定(見4.7節)。
(6)崩裂高度和崩破強度。
按QB/T 2712—2005《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粒面強度和伸展高度的測定:球形崩裂試驗》的規定測定(見4.6節)。
(7)耐摩擦色牢度。
按QB/T 2537—2001《皮革 色牢度試驗 往復式摩擦色牢度》的規定測定(見4.9節)。測試頭質量:光面革1000g,絨面革、無襯里鞋面革內表面500g;干擦50次,濕擦10次。
(8)氣味。
按QB/T 2725—2005《皮革 氣味的測定》的規定測定(見4.12節)。
(9)收縮溫度。
按QB/T 2713—2005《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收縮溫度的測定》的規定測定(見4.10節)。
(10)pH及稀釋差。
按QB/T 2724—2005《皮革 化學試驗pH的測定》的規定測定(見3.5節)。
(11)感官要求。
在適宜的光線下,選擇能看清的視距,進行感官檢驗。
5.檢驗規則
(1)組批。
以同一品種原料投產、按同一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同一品種的產品組成一個檢驗批。
(2)出廠檢驗。
產品必須經過檢驗,經檢驗合格并附有合格證方可出廠。
(3)型式檢驗。
①檢驗周期。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進行型式檢驗。
a.原料、工藝、化工材料有重大改變時;
b.產品長期停產(六個月)后恢復生產時;
c.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提出進行型式檢驗要求時;
d.正常生產時,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型式檢驗。
②抽樣數量。
從經檢驗合格的產品中隨機抽取3張(片)進行檢驗。
③合格判定。
a.單張(片)判定規則。
——禁用偶氮染料、游離甲醛、撕裂力、涂層耐折牢度、崩裂高度、摩擦色牢度、氣味中如有一項不合格,或出現裂面、裂漿等影響使用功能的缺陷,即判定該張(片)不合格;
——規定負荷伸長率、崩破強度、收縮溫度、pH、pH稀釋差中累計二項不合格,則判定該張(片)不合格;
——規定負荷伸長率、崩破強度、收縮溫度、pH、pH稀釋差中有一項不合格,感官要求累計二項不合格,則判定該張(片)不合格;
——有害物質限量、理化性能指標全部合格,感官要求中累計超過三項不合格,則判定該張(片)不合格。
b.整批判定規則。
在3張(片)被測樣品中,全部合格,則判定該批產品合格。如有1張(片)及以上不合格,則加倍取樣6張(片)進行復驗。6張(片)如有1張(片)及以上不合格,則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
6.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應符合QB/T 2801—2010《皮革 驗收、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