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輾轉之殤

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并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10月10日,華北日軍投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前舉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11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接受日軍投降,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根本博率所部主要軍官20余人進入會場,鞠躬行禮、簽署降書。隨后,日本將校依次解下軍刀,呈遞于受降桌上才依次退場。至此,故宮迎來新的歷史時期。

日本學術旅行隊在荷槍實彈的日軍保護下掠取歷史語言研究所資料(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展板資料)

1945年10月10日,在華北日軍投降儀式上,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根本博在投降書上簽字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11戰區司令長官孫仲連在日軍投降書上簽字

1945年10月10日,華北日軍投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前舉行,日軍將校解下象征武士道精神的軍刀

1946年2月15日,故宮文物交接大會召開。參加故宮文物交接大會的北歸英雄和留守職工齊聚中和殿,唱響了《故宮守護隊隊歌》。故宮博物院員工滿懷期待地籌劃迎接文物北歸。

從1946年7月開始,存放在巴縣、樂山、峨眉的故宮文物向重慶市集聚,分甲組、乙組、丙組放入重慶海棠溪向家坡山頂原國民政府經濟部貿易委員會的庫房。1947年5月底至12月上旬,集中在重慶的故宮文物奉命東歸,文物分水陸兩路轉運到南京,存放至南京故宮博物院朝天宮庫房。

樂山安谷戰時故宮博物館

1946年,由于護持故宮文物有功,在峨眉守護文物的那志良和在樂山守護文物的歐陽道達獲得了國民政府頒發的抗戰勝利勛章。在北平故宮博物院里,獲此勛章的只有此二人。

那志良所獲的抗戰勝利勛章

國民黨政府潰敗前夕,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國民黨政府命莊嚴、那志良、梁廷煒等故宮員工將北平南遷文物中2972箱共約60余萬件文物分三批運往臺灣地區,其中有近40萬件檔案文獻、15萬件圖書古籍、6萬件銅瓷書畫玉雜。同時運走的還有其他地方文物2494箱,這些文物后來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館藏主體。剩下的北平故宮博物院南遷古物中的近20萬件書畫、銅器、瓷器、圖書、檔案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1953年和1958年分三次運回北京故宮博物院。余有2211箱共計20多萬件南遷文物(大部分是瓷器)留在南京,其中一半是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從已撤銷的古物陳列所接收的文物,由南京博物院代管。

20世紀50年代,臺北霧峰北溝庫房,工作人員整理善本圖書(歐陽道達《故宮文物避寇記》)

河南博物館存放重慶的部分文物,也于1949年11月被運往臺灣地區,成為1955年建館的臺北歷史博物館的藏品。留在祖國大陸的文物后來分藏于河南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暫存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古籍,于1965年11月被運到臺灣地區,存入臺灣地區的圖書館。國家經歷內戰,海峽兩岸也肇始了中國現存的北京、臺北兩大故宮博物院,故宮因此人隔兩地,物各一方。

臺北故宮博物院(網絡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木里| 隆回县| 楚雄市| 沙坪坝区| 疏附县| 惠州市| 青龙| 伊川县| 南雄市| 通许县| 神木县| 澄城县| 罗甸县| 陕西省| 延津县| 滨州市| 和林格尔县| 兴海县| 阜宁县| 车致| 永泰县| 新安县| 堆龙德庆县| 北辰区| 囊谦县| 扎赉特旗| 彰化县| 赣州市| 敦化市| 上饶县| 芜湖市| 西城区| 鄂温| 云浮市| 长岭县| 甘孜县| 乐昌市| 青阳县| 曲阜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