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典守嚴密

1932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故宮文物南遷議案,故宮文物南遷工作全面啟動。

1933年2月,文物從午門廣場起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展板資料)

1933年1月1日,日軍侵略山海關;1月3日,山海關失守,危及北平。北平故宮博物院任命秘書吳瀛為文物南遷總押運官。1933年2月6日至5月15日,故宮博物院、北平古建所、國子監、頤和園等單位的19557箱文物在軍隊荷槍實彈的保護下分5批南遷。其中故宮文物13427箱又64包,包括書畫近9000幅,瓷器27000余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余件,《四庫全書》等各種文獻。押運文物的故宮文獻學專家歐陽道達在《故宮文物避寇記》中描述道:“溯當日搶運文物出京工作,其倉皇急遽,如救焚拯溺,呼吸之際,間不容發”。

故宮博物院第一任院長易培基

1933年2月,第一批南遷文物裝車出宮(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展板資料)

其時,北平故宮博物院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為李煜瀛,國民政府任命理事有27人(包括蔣介石、于右任、汪精衛等人),院長為易培基。易培基先生一生酷愛古籍和文物,在鑒別金石書畫方面造詣極為精深,曾經任湖南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圖書館館長、第一師范學校校長、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孫中山代表等職,與學生毛澤東關系密切。在易培基院長的主導下,北平故宮博物院對文物南遷做了精密的準備工作,建立了一整套文物典守制度,確保了19557箱南遷文物歷盡劫難卻無一丟失。保護措施有五條:一是對文物嚴密編冊,二是文物包裝“穩準隔緊”,三是對文物的細致點收,四是堅持“人不離物,物不離人”的嚴格管理要求,五是嚴密的保管制度。

1933年4月,第三批文物裝箱南遷(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展板資料)

文物裝車(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展板資料)

經過艱難的行程,1936年上半年,五批文物共19557箱,從北平經鄭州、徐州、南京到達上海,文物抵滬后在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今陜西南路)的故宮博物院駐滬辦事處存放,同時國民政府在南京朝天宮搶建文物庫房。1936年秋,文物移入新庫。1937年1月1日,國民政府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

1936年4月15日,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保存庫奠基禮(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展板資料)

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庫房奠基儀式(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展板資料)

故宮博物院第二任院長馬衡(網絡圖片)

故宮文物南遷路線圖(資料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截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于都县| 墨玉县| 平顺县| 象山县| 桂东县| 成安县| 永清县| 屯留县| 丹巴县| 泰宁县| 永泰县| 丰镇市| 威海市| 抚远县| 得荣县| 富宁县| 和硕县| 巢湖市| 锦屏县| 含山县| 桑植县| 阿尔山市| 南华县| 蒙自县| 临汾市| 漾濞| 社旗县| 定兴县| 赤峰市| 丹巴县| 二手房| 石景山区| 健康| 宝鸡市| 瑞丽市| 宁国市| 巴彦县| 松滋市| 军事|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