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城鄉居民高等教育投資收益與風險研究:基于機會平等性視角
- 馬文武
- 544字
- 2020-11-13 09:59:07
1.1.1.3 當代人力資本理論的新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力資本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典型特征就是出現以“知識經濟”為背景的“新經濟增長理論”,主要經濟學者代表有保羅·羅默(Paul Romer)、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羅默在1986年發表的論文《收益遞增經濟增長模型》中,將知識作為一個獨立要素納入了經濟增長模型,指出知識積累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正是由于知識的作用,使得資本收益率是資本的增函數。盧卡斯在1988年發表《論經濟增長的機制》一文中,建立了一個人力資本積累增長模型,并指出勞動者通過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獲得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偨Y二人的主要貢獻是:認為以知識等為代表的人力資本同物質資本一樣是生產中的要素,對知識等人力資本的不斷投入,同物質要素一樣可以不斷提高經濟的增長率;他們采用數學的模型,將人力資本內生化,建立起了以人力資本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模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力資本理論的研究向更加廣泛的領域滲透,產生了多門新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對人力資本的擴展主要有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研究(Barro, Sala-I-Martin)、收入分配研究(David Neumark, Rivlin)、投資收益研究(Psacharopulos)、貧困問題研究(Sherwin Rosen)、人口遷移與流動研究(Siaastad, Schaffer)、社會性別研究(Orley Ashenfelter, Alan Krueger)等領域。這些對人力資本理論的深化和對研究領域的擴展被稱為當代人力資本理論的新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