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講述:我們的稅收故事作者名: 本書編委會本章字數: 4175字更新時間: 2020-11-12 18:14:38
稅官隨想曲
稅務人員的準確稱謂是什么?這個事實上清晰可感卻又沒人能說得清楚的疑問,一直讓我處在一種莫名的困惑之中。稅務人的精神應該用怎樣的形象來表達?這個問題也把答案拖到了一個模糊的概念里,逐漸抽象與空洞。說實話,作為納稅人的我們還缺乏對稅務這個概念的應有的理解。
所幸,就在這個困惑而迷茫的路口,一個被東坡國稅局的同事們以“老師”相稱的已然退休的“老稅務”——宋建強的出現,讓我的困惑走出了峽谷。
“稅務機構,本質上是國家權力和法律的象征。于是我們有了稅務制服、稅務徽章,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執法者的基本定義。那么,同樣是執法者,法院稱法官,公安稱警官,檢察院稱檢察官,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理所當然地該稱稅官。我要強調的是這個稱謂的嚴肅性,而非職位,不是做官當老爺的官,而是國家利益的維護者,國家權力的捍衛者,國家法律的執行者。而這個稱謂要解決的是從業人員的責任感與榮譽感。這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強大動力。”果然是“老師”,答疑解惑,我的一個長久的疑惑,就在宋建強的幾句話中了然并釋然。是啊,多少年來生活中發生的偷稅、漏稅、逃稅甚至是暴力抗稅的事件,說到底不是對稅務人員的不恭,而是對象征著國家權力的“稅法”的不敬,是對法律的執行者——“稅官”缺乏認知的一種必然。
而關于那個精神的“外化”或稱“表征”的解釋,還讓我看到了一個哲學的甚或是文學的宋建強:“當然是蓮花了。清蓮這個稱謂不僅與清廉諧音,周敦頤的《愛蓮說》早有定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現成的就是說這個職業所應具有的最本質的東西。蓮花又稱荷花,寓意也很明確,和睦和諧,那是我們人類共同追求的境界啊。蘇軾也有詩說到荷花: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如果說要為我們東坡局找到一個象征物,我覺得‘擎雨荷’恐怕更為恰當,荷葉就像稅務人的雙手,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一點一滴地為國聚財,共和國不能沒有稅收,不能沒有‘擎雨蓋’啊。”他的描述,準確而簡約。
好吧,關于這位如“擎雨荷”般堅韌清正的稅官的敘述,就從這里開始。
在成為“稅官”之前,宋建強還真的是教師出身。1966年,本已考入縣城中學的他,因為“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學三年,1971年初中畢業后由于達到下鄉年齡,成績優異的他只能下鄉當知青,失去了上高中的機會。“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可以說是那個時代中國特色的“就業潮”。毛主席說了: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盡管這個帶有運動性質的潮流的初衷是解決當時青年的就業問題,工業的發展跟不上,對勞動力沒有需求,到農村去是唯一的選擇。然而在“大有作為”的號召聲中,也仍然有著我們的農村需要這樣一批知識青年發揮作用,改變落后面貌的思考。現在,許多上山下鄉運動的親歷者和社會學研究者都在認真的探討著知識青年本身的“悔與不悔”,宋建強說,這只不過是時過境遷的“隔靴搔癢”,討論“悔與不悔”的前提是當時你“選擇不選擇”的問題。然而當時你沒得選,路只有一條,“到農村去”,只有一個說辭,“青春無悔”,想悔都沒得機會。
宋建強是無悔的。他深知,那時的農村不論從經濟上、教育上還是思想觀念上、勞動方式上真的都需要知識青年們的努力與奉獻。“大有作為”是理想化的表達,“小有作為”是每一個知青稍作付出即可實現的。宋建強把所學的有限的知識運用到農業生產上,比如培育個適合本地的新品種啊,比如深度開發一下農家肥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啊,倒也得心應手,農閑時也做些關于時事的講解,幫助鄉親們了解一點“天下事”,弄懂一些“大道理”。生活算得上充實。
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1976年宋建強被聘為中學民辦教師。也許是從那時起,他的名字開始與“老師”這個稱呼連在了一起。什么叫輪回?宋建強還沒來得及回味自己的學生時代,就又回到了自己曾經的學堂。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教室還是那間教室,一切都沒有改變。望著孩子們渴求的目光,宋建強覺得心酸。一個初中畢業生,讀了半年的縣辦“五七”大學,就要擔任中學老師,他覺得是一種挑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知識改變這種現狀,這是他唯一的愿望。這段教師生涯,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責任和擔當。
我們在敘述一段經歷時常會說:經歷是人生難得的財富。是的,是經歷讓我們懂得了生活和生命,是經歷讓我們體會了艱難和艱辛,是經歷讓我們有了對他人的理解,是經歷讓我們有了對收獲的珍惜。
1978年,在經歷了說不上是復雜也說不上是苦難的農村生活和教師生涯之后,宋建強被招收到眉山縣財稅局,開始了他的稅官之路。那時的他還沒有后來關于稅官的深入思考,但是他很滿足,內心有一種神圣感,認為自己是在為國家做著一件事兒。“說起來有趣,那時候分配工作,大家都往糧食部門、物資部門里面擠。物質的稀缺讓人們在職業選擇的考量上變得非常實際。崗位的性質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崗位能夠帶來的實際利益有多大,那時候,還是吃飽肚皮最要緊呢。”略一沉思,宋建強接著說道,“這就叫物質決定精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吧?”
稅務工作其實并不復雜,只能說繁雜瑣碎。那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稅收的性質比較單一,因為所有制就是單一的,個體經濟還只是個萌芽,很長一段時間里,個體經濟還拖著一條“資本主義的尾巴”。即便是在改革開放之初,從事個體經濟的人也還往往膽戰心驚、小心翼翼,那時的個體經濟只能算作是國有經濟形式的補充。后來個體經濟發展了,被稱為“民營經濟”,成為國民經濟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也成為共和國稅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工作才頭緒更多,業務面更廣。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什么?宋建強總結為“三心”:面對工作的細心,面對納稅人的耐心,面對事業的恒心。
細心自不必說,單說這“耐心”,就不容易。在人們普遍的觀念里,納稅人和收稅人似乎是一對永遠的矛盾,天生的敵人。這責任不在納稅人,更多的是我們作為收稅人沒有把工作做到“耐心”的那一步。“舉個例子吧,我們的同事經常會說,今天算是碰上了一個不講理的納稅人。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沒有不講理的納稅人,只有沒把道理說明白的收稅人。你沒跟人家講明白納稅的道理、納稅的程序、納稅的意義和納稅人應有的權益,怎么能說是人家不講理呢?你耐心地細致地把道理說透了,說準了,說到人家的心里去了,人家怎么會不講理?”真正拿納稅人當親人,才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而這種換位思考,才可能讓心與心相通,這也是拿耐心換來的。
宋建強的稅官生涯35年,大部分時間在基層度過。他先后擔任過萬勝區稅務所副所長、太和區稅務所所長、城區稅務分局分局長。長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讓他面對納稅人時總能保持著敬畏。咱們是魚,人家是水啊!
一個最淺顯的事實是,我們每一個稅務工作者在本質上也都是納稅人,為什么我們跟自己不發生矛盾,不是敵人?那是我們既有著對稅法的理解,又有著納稅的自覺。作為納稅人,我們驕傲;作為收稅人,我們自豪。用這種心態來服務我們的納稅人,他不講理才怪!
說來有趣,宋建強的妻子一直是“農業戶”,改革開放的那幾年也就順應形勢,擺個零售攤,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那時宋建強已經是萬勝鎮稅務所的副所長,手頭算是有一點小權力。然而,妻子仍然得按章納稅,分文不少。有時妻子也發牢騷:“我辛辛苦苦也是為了這個家,你可倒好,收稅都收到家里了!”宋建強賠著笑臉解釋:“我是收稅的,咱自己都做不到按章納稅,你讓我怎么做工作啊!你把這個頭帶好了,不也是對我的工作的支持嗎?”妻子轉嗔為喜,成了當地的模范納稅人。“唉,跟妻子就更不能沒耐心,在家里人家是領導,咱得服從;從工作上說,人家是咱的納稅人,咱還得尊重人家哩!”宋建強說著,也不由得笑起來。
當然,耐心并不意味著喪失原則地退讓。在面對那些惡意逃稅漏稅的納稅戶時,耐心則表現為不厭其煩的勸說和行之有據的堅韌。2011年,宋建強受命參加了市級稅收大檢查。一家企業涉嫌漏稅,被確定為重點檢查單位。幾年拖而未決的“老大難”對付這種檢查也自然“有一套”,宋建強感到了壓力。在進行深入的研究后,他果斷采取“突然襲擊”,直接進入企業的產品庫房查賬,一舉查封了所有產品發放憑據,逐一對照核實,精密計算,掌握了應繳稅款的底數。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在大量翔實準確的數據面前,那家企業只好“認栽”,一次補繳稅款80多萬元,相當于前五年納稅的總和。“當時氣氛也很緊張啊,有人給我傳話,威脅說要出幾十萬要我的性命。哈哈,我有那么值錢?我告訴他們,為什么不拿這幾十萬去補稅呢?老老實實納稅,平平穩穩做生意有什么不好呢?那些嚇唬人的話,鬼才信!”宋建強不屑地說,底氣十足。
有人說:有了冷靜的思考,人生才有方向。宋建強勤于思考,于是也就在稅收事業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人生。這大概也算作是“恒心”吧。
一名稅官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宋建強的答案簡單明了:除了具備扎實的稅務專業知識,還應具備經濟學常識、會計學常識、文學常識,乃至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夠了,才會游刃有余。懂經濟規律,你就有了為納稅人當好參謀,提供理論支持的可能;懂會計業務,你就不會被人家的虛賬假賬蒙過去;有文學修養,你就會表述準確,言之有理;懂心理分析,你就會處事不驚,淡定如水……而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學習。沒點恒心,想當好一名稅官?不易!
“我們東坡區,60%的財政收入來源于稅收,作為基層稅務工作者,我們的責任大著呢!”宋建強感嘆道,而在這一聲慨嘆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一位稅官那沉甸甸的情懷。
當了35年稅官的宋建強而今已經退休。然而,他的思考卻沒有停下腳步。這不,探討起東坡國稅的精神,他拿出自己的讀書筆記,順便吟誦起蘇軾的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我們國稅人就是要做那個能擎得起一片天的雨荷,任憑風吹雨打,我自閑庭信步。
2017年,東坡國稅局響應上級倡議開展“一局一品”文化建設的探討和推廣。四川工商學院人文學院的專家學者們還策劃拍一部關于稅務精神與傳承的微電影。負責拍攝的宋揚老師正為找演員而發愁。幾家文藝團體推薦來的專業演員,都“太會表演”了,但卻怎么都不像一個稅務工作者。我向小宋老師推薦了宋建強。我的推薦詞是:一個真正的稅官是演不出來的,他不僅有著稅官端正俊秀的外表,也有著稅官含蓄深刻的思考。絕對的本色出演,你能看到一個共和國基層稅官的標準形象。
也許再加上那部微電影,我的關于稅官宋建強的“隨想曲”才會更生動,更真實,更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