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我們的稅收故事
- 本書編委會
- 4180字
- 2020-11-12 18:14:38
奉獻,是一種習慣
——記東坡國稅局老協(xié)主席張致中
在美麗的岷江河畔,有一座古老而寧靜的小城——眉山。在這座小城里,有一群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每逢天氣晴好,他們就戴上小紅帽,騎上自行車,穿梭在眉山的街頭巷尾?;蛟S每一個城市都不乏熱愛騎行的老人,但這群老人有些特別:他們自行車上都插著一面小彩旗,印著“納稅光榮”一類的標語。他們就是眉山有名的“夕陽紅稅法宣傳隊”。這支“夕陽紅稅法宣傳隊”活躍在眉山街頭多年,眉山電視臺曾為他們制作專題節(jié)目,報道他們的事跡。
提起這支宣傳隊,就不得不提他們的隊長,也是隊伍的組建者,原東坡區(qū)城關稅務所所長、東坡國稅局老年人協(xié)會主席張致中。
在許多人看來,“老協(xié)”的活動,無非就是喝茶聊天打麻將罷了。但張致中認為,退休生活不應該僅止于此。他希望他和伙伴們的退休生活有更豐富的內容、更絢爛的色彩,他希望他的退休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所以在他的倡導下,“夕陽紅稅法宣傳隊”誕生了。
騎著自行車,穿梭在眉山的大街小巷,一面面小彩旗在陽光下絢爛著……到了那些納稅困難戶門口,宣傳隊就停下來,聽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困難,再幫他們出出主意……這帶著目的和使命的騎行,讓宣傳隊的老人們活力倍增,讓他們重新認識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拔覀兗儒憻捔松眢w,又宣傳了國家稅法,還幫助了納稅戶!”是的,任何不平凡的人生,都不會只為自己獨自綻放。
張致中,這位在稅收一線上奮斗了23年的老人,說起“為國收稅,為民聚財”這稅收人的使命,依舊和年輕時一樣豪情滿懷。
“1979年,我調到眉山縣多悅財政稅務所。”快40年的往事了,于他,恍如昨日。多悅,多美好的一個地名,但最初在那里開展稅收工作,卻不像這個地名一般美好。這是眉山縣最偏遠的稅務所——地處山區(qū),交通不便,經濟落后,人們的納稅觀念淡薄,工作開展起來十分困難。
但是,弱者屈從現實,強者改變生活。多悅的落后沒有嚇倒張致中,反倒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幾年,從稅收專管員升為副所長,再升為所長。多悅,這個眉山最偏遠的稅務所,也一度成為當時眉山縣,乃至眉山當時所屬的樂山市聚焦的中心。
20世紀80年代,多悅的稅收主要來源于農業(yè)和個體經濟。農業(yè)稅還好,農民會自己擔著糧食到指定地點繳納;個體稅就不同了,要靠稅收專管員挨家挨戶上門收取。多悅最遠的一個收稅點,距離稅務所三十多里路。那時,所里只有一輛自行車,供出遠門的同志使用。大多數時候,稅管員和所長都只能靠雙腿四處奔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時為了收一兩塊錢的稅,就要走上一二十里路。“那時候,國家太窮了!老百姓也窮?。【瓦B補鞋攤,我們也是要收稅的啊?!睘榱耸斩?,他總是一趟趟地往自己負責的轄區(qū)跑,一遍遍地給納稅戶們講國家稅收政策,磨穿了鞋底,磨破了嘴皮。不過,在張致中看來,這身體上的苦和累其實不算什么,他最心酸的是來自老百姓的誤解甚至辱罵。俗話說“叫人拿錢,有如鈍刀割肉”,老百姓對納稅本就心存天然的抗拒,而且80年代人們的納稅觀念非常淡薄,不少人總是想方設法逃稅,跟稅管員玩捉迷藏。實在逃不了,就跟稅管員吵嘴,甚至動手打架。有一次,一個稅管員半夜接到群眾舉報,有人想逃生豬稅。這稅管員半夢半醒中趕緊從被窩鉆出來,睡眼惺忪,迷迷糊糊地就上路設卡攔截。但他實在太困了,稍一打盹,就讓生豬販子沖卡而過。他被沖卡驚得清醒過來,馬上蹬著自行車就追了上去。吃著人家車尾揚起的塵土,忍著車上不斷傳來的辱罵聲,他一路緊追不舍,愣是騎了二三十里路,最后,對方見他不肯放棄,只好乖乖停下車來,繳納了3塊錢的生豬屠宰稅?!耙煌砩蠜]睡覺,來回奔波了五十多里路,就是為了給國家收那3塊錢的屠宰稅??!”說起這些往事,張致中神情有些黯然,但他的目光卻十分堅定。
由于工作突出,張致中被任命為多悅稅務所副所長,后來又做了所長。走上領導崗位后,張致中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納稅戶主動繳稅?如何讓他們見了稅管員不再東躲西藏?我們解放軍和老百姓為什么能關系融洽,魚水深情;而稅管員和納稅戶的關系為什么那么壞,就好似貓和老鼠一般?
他是一個有著十多年軍旅生涯的退伍軍人,部隊的教育啟發(fā)了他。于是他把部隊的工作作風帶進稅收工作,帶進多悅稅務所,很快,多悅的稅收工作面貌煥然一新。
首先,加強對稅管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習國家各類稅收法律制度,加強稅收業(yè)務知識的學習,要求稅管員能跟納稅戶講清楚稅收政策;另外,制定嚴明的紀律,要求稅管員文明收稅,禮貌待人,堅決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其次,加強稅法宣傳,組織人手,在多悅轄區(qū)內能刷標語的地方全部刷上標語,不好刷的地方就采取懸掛或張貼的形式進行宣傳。這些宣傳很快讓“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國家稅收政策深入人心,老百姓對稅收工作也越來越理解,越來越支持。再次,加強對納稅戶的稅收教育,每個季度召開一次納稅戶大會。在會上給大家宣講國家政策、稅收的重要性,講抗稅的后果,表彰納稅先進;納稅戶也可以把他們的困難、問題擺出來,稅務所在力所能及的范圍提供必要的幫助。對那些生意上遇到困難的納稅戶,他們不是簡單粗暴地宣傳稅收政策,而是幫他們分析原因,改善經營,提高收入,以增強他們納稅的能力。最后,豐富稅務所的業(yè)余生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稅管員們都不是多悅本地人,吃飯是個老大難,他就在稅務所騰出地方,請個廚師,辦起小食堂,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考慮到稅管員遠離家人,業(yè)余生活單調,他還組織籃球比賽、舞會、卡拉OK,把稅務所的業(yè)余生活搞得有聲有色。
他的這些工作,今天看來似乎很平常,但在當時,不說在全縣,就連在全市、全省都是為天下先的做法!如果不是心中時刻裝著國家、裝著人民、裝著同志,怎么可能把工作做得這么細致,做到大家的心坎上去?付出終有回報。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面積的稅收宣傳工作,實實在在的關愛稅管員和納稅戶的措施,慢慢地讓多悅稅務所的稅收工作變得輕松了。稅收任務年年超額完成自不必說,最令他意外的是,多悅的收稅方式竟然無聲地轉變了——由稅管員被動上門收稅變成了納稅戶主動上門繳稅。貓和老鼠的關系,竟然變成了魚和水的關系!——這令張致中感到意外,但也格外驕傲和自豪。
納稅戶主動上門繳稅的消息很快傳開了。一些兄弟稅務所開始上門取經。過去安靜的多悅稅務所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客人,后來縣稅務局還組織全縣的稅管員在多悅交流、學習,在小小的多悅稅務所召開了全縣青年政治思想座談會,學習、推廣他們的經驗。1988年,多悅——這個眉山最偏遠、最小的稅務所,被評為“樂山市文明稅務所”(眉山當時還是隸屬于樂山市的一個縣級單位)。
在眉山稅務系統(tǒng),張致中經歷了1983年的財政、稅務分家,經歷了1994年的國稅、地稅分家;工作的地點也從多悅稅務所到了城關稅務所(今東坡國稅局前身);工作崗位也由稅管員變成了稅務所所長。但不管工作環(huán)境、工作崗位如何變化,不管改革如何翻天覆地,不管稅收方式是人工還是智能,他“為國收稅,為民聚財”的信念始終如一。他心中時刻想著的,就是如何更好地為國收稅,如何更好地為納稅戶服務。有時為了破解稅收難題,他茶不思飯不想,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只有完成了國家交付的任務,他才能安心地睡幾天好覺。可一旦養(yǎng)足精神,他就又要滿腔熱血投入新的稅收工作……
2002年,張致中從稅收一線退了下來。但這位滿懷豪情、熱心又熱情的退伍老兵,一退休立馬被國稅局的退休老同志們推選為“老協(xié)”主席。
“老協(xié)”的工作很繁瑣,主席職位卻是一個無待遇、無報酬的虛職,他時常還要倒貼交通費、電話費,但張致中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15年。東坡區(qū)國稅局“老協(xié)”現有六七十位會員。最大的,如今已是93歲高齡;最小的,今年剛剛退休。這些老人是和共和國同行的一代人,他們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成長和發(fā)展,也為共和國的成長、發(fā)展奉獻了青春和熱血。他們心中都有一個深深的烙印,那就是“有困難,找組織”。而在國稅局“老協(xié)”的老人們心中,“有困難,找組織”就是“有困難,找張主席”。
“老協(xié)”有位老人病了,兒女在外地工作,老伴也體弱多病,情急之下把電話打到張主席那里。70多歲的張主席,不顧自己身上的病痛,二話不說,立即趕往老人家中,把老人送進醫(yī)院。老人兒女在外地工作,經濟也不寬裕,請不起看護,張主席又馬上號召老協(xié)身強體健的同志組成臨時看護隊,輪流給老人做飯、送飯,到醫(yī)院陪護,直到老人出院。老人的兒女從外地趕來,看到老人被照顧得那么周到、細致,對張主席感激萬分,張主席卻跟人家說“應該的,應該的”。
不知情的人,聽了他的話或許便心安理得了。主席嘛,大約也是拿了單位的津貼、國家的俸祿吧。為老人們辦點事,理所應當嘛。知情的人,人前人后,常常說他傻,笑他憨。且不說花掉的時間和精力,他每個月光交通費和電話費就得倒貼一兩百元。這無名無利,還要自掏腰包的職位,他居然一干就是15年,這不是傻是什么?
這15年間,他也不是沒有打過退堂鼓,他也很想把這個擔子卸下來,“只是,大家都支持我,贊同我,我也還干得動,就繼續(xù)干嘛!繼續(xù)為大家服務,奉獻余熱!”
說這話的時候,這位75歲的老人,依然中氣十足,有無奈,有欣慰,但更多的是自豪。75歲的張致中仍然在想著為大家“奉獻余熱”。是啊,他這一生,就是不斷奉獻的一生,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19歲參軍,為祖國的國防建設奉獻了青春。他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東北大地,趴在寒冰上苦練射擊;半夜集訓,背著近百斤重的行軍物品,一口氣就要跑二三十里路——訓練結束,冬天衣服里里外外結了冰,硬邦邦地掛在身上,凍得渾身發(fā)抖;夏天則渾身濕透,就像剛從水里爬出來,衣角都在滴答著汗水。退伍回到地方工作,又為國家稅收奉獻了家庭。多悅離他的家有一百多里路,交通也不方便,他一個月只能回去一次。老人生病他不能陪伴照料,孩子成長他無法教育引導,妻子的重擔他不能分擔。退休了,他還想著為社會奉獻余熱。提籠架鳥,喝茶聊天,打麻將,這些逍遙自在的退休生活不是他所向往的,他向往著為國家稅收工作奉獻余熱,幫助那些比他年老或年輕的老人安度晚年……
75歲的張致中,在自己的人生歲月中舍棄了許多,失去了許多,但他的真誠、務實、無私、奉獻,卻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狈瞰I,不斷地奉獻,或許已是他一生之中揮之不去的習慣;或許,這就是一個退伍老兵、一名國稅干部應有的情懷吧;或許,這種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才是人生最大的收獲吧。
- 資產證券化與影子銀行
- 新編政府會計(第3版)
- 金融服務產業(yè)集群研究:兼論中國區(qū)域金融中心建設
- 政府會計制度詳解與實務:條文解讀+實務應用+案例講解
- 金融與債務危機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理論模型、實證檢驗及政策選擇(當代世界與中國國際戰(zhàn)略)
- 國際稅收實務與協(xié)定適用指南:原理、實務與疑難問題(全三冊)
- 資產證券化:變革中國金融模式
- 中國共產黨百年財政史:思想與實踐
- 無形資產轉讓定價與稅制優(yōu)化
- 中國非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研究
- 百姓不繳糊涂稅:財稅專家汪蔚青的稅務普及書
- 中國區(qū)域金融發(fā)展的動力機制:以中原經濟區(qū)為樣本
- 亞洲區(qū)域合作與國際儲備貨幣體系改革
- 廣東地稅管理前沿:績效管理篇
- 公共經濟與政策研究·2019(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