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2 城鎮空間布局尚不合理

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為骨干、小城鎮為基礎的多層次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并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東部沿海城市群,有效帶動了東部地區快速發展。這三大城市群國土面積和集聚人口數各占全國的2.8%和18%,但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36%,成為帶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9];一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強的中、西部地區也正逐步形成城市群或城市圈,如成渝城市群,以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為核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

但城鎮體系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即城市群布局結構尚不合理、內部分工協作度較差、集群效率偏低;一些特大城市主城區的人口數量多,與資源綜合承載能力不匹配;中小城市產業集聚度低、人口偏少,未能充分發揮城市潛力;小城鎮不僅服務功能較差,且多又小,進一步造成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成本的增加[1]。以四川省為例,四川省設市城市數量總體偏少,尤其缺少100~2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數量較少,尚未形成合理的空間體系;由于單中心發展的歷史沿革,成都市城鎮體系仍屬于典型的首位分布,致使四川省城鎮化呈現出“一城獨大”的總體特征。2016年,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2680.5億元,省會城市成都為12170.23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37.24%;而在省內排名第二的綿陽市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830.42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5.60%[10],同成都市相比差距甚遠。此外,成都市除了地區生產總值外,在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均占據四川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強大的經濟、文化凝聚力正不斷吸引著更多人口聚集于此。相反,盡管其他城市和部分重點城鎮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但仍存在人口規模不足、缺乏產業支撐、城鎮吸納能力較低等問題。成都“一城獨大”的現象依然難以改觀,且差距越拉越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淮北市| 永平县| 泸溪县| 乡宁县| 师宗县| 莆田市| 中江县| 武乡县| 定陶县| 大埔县| 雅江县| 芷江| 乐清市| 德兴市| 富顺县| 霸州市| 兴城市| 封丘县| 乌兰县| 梧州市| 岳阳县| 荆州市| 安庆市| 苏尼特右旗| 永川市| 古浪县| 林芝县| 峡江县| 南昌县| 六安市| 福海县| 海口市| 南康市| 乌审旗| 阜阳市| 永宁县| 吴江市| 南华县| 梨树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