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希望的旅程:科幻的歷史與文化考察作者名: 黎嬋 鐘帆 潘皙 陳銘本章字數: 404字更新時間: 2021-04-19 17:25:59
第一章 科幻批評理論
20世紀初科幻獲得正式名稱,成為一個具有自覺意識的文類(即文學文類,全書同),歷經約半個世紀才引起學院派的研究興趣。20世紀7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介入科幻研究,他們提出的相關理論至今仍舊是影響最大的科幻批評話語。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科幻理論強調烏托邦與科幻的并置,諸如陌生化(estrangement)、認知性(cognition)、新異(novum)、暗喻(metaphor)等術語,都最終指向了歷史化的烏托邦(utopia)視野。但在強調烏托邦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由于烏托邦本身具有超越的性質,想象與揭示烏托邦的可能形象,往往需要借助意識形態分析與批評。現當代也涌現了許多非馬克思主義的科幻批評話語,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科幻理論存在著政治立場的差別,但就文類特征而言,也有很多相通之處。在諸多批評話語的交織中,本章將以歷史與文化的分析角度,切入和透視理論背后的思想淵源和脈絡,在理論探討中結合爭議作家與文本,探索西方馬克思主義科幻理論的要旨,以及其補充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