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別與傳媒
我們生活在一個按照性別、種族、人種、階級、年齡、能力、性征以及地位來分層的世界,在這里,與這些類別相關的優劣特權呈不均分布。同時,這個世界越來越被傳媒、信息和通信技術所充斥。在諸多方面,女性主義傳媒研究在最近五十年已力圖探索這兩方面事實之間的關系。
讓我們從這個假設開始:傳媒的女性主義分析這一典型事件的動因在于,意欲去理解形象和文化建構如何與不平等、馴服和壓迫相關。對此的研究有時是從細節上考察典型的文本實踐,有時則強調受眾與文本之間活躍而具有創造性的協商,有時突出傳媒所提供的愉悅,而有時又強調其意識形態影響。另外,研究者會偶爾跑到“幕后”去觀察特定的傳媒產品或傳媒產業的政治經濟,這意味著有的傳媒產品得到實現,而另外的甚至連夢都沒夢到。總體而言,這項研究已成為一個令人振奮的生機勃勃的多彩領域。這個領域同時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兩方面著力,在倫理和政治語境中形成活力四射的分析,旨在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
關于性別與傳媒的研究成果非常豐碩。研究者們在將文化典型作為考察和論爭的重要對象這一點上比較一致,但在其他方面卻并非如此。因此,此領域就以大量不同的研究方法與視野為特征:各種方法論,各種理論視野,各種認識論基礎,各種對權力的理解,各種表現與“現實”之間關系的觀念化,以及對于傳媒形象如何與身份和主體性的個人感受有關的各種理解等。關于如此種種的感受和討論將會貫穿全書。第二章將詳細論述這些異彩紛呈的方法途徑,本章僅作個概覽,以審視其中的一些核心主題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考察性別與傳媒研究如何并且為何發生變化。當然,這種審視只是我感興趣的局部,其重點在于做好鋪墊,以思考自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性別與傳媒早期研究以來,這些表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已有的批評語匯發生了怎樣的轉變以及現在何種女性主義文化批評是可能被主流接受的。
本章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我將觀察這樣一些假設,它奠定了對早期傳媒中女性表現進行女性主義研究的基礎,凸顯出本書的一些關鍵特征,包括與女性主義活動家群體之關系也根植其中以及對形象意義及變化可能性的確定之感。之后,本章將繼續思考來自后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和解構主義的更為復雜的理論意義,還將考察“娛樂轉向”那些。
本章第二部分考察受眾研究的發展,將其作為對那些本身就有問題的把觀者/讀者/聽者置于完全被動地位的把文本決定論的反動,審視受眾研究的三種類別,重點在于闡釋作為(英國的)傳播技術的傳媒、娛樂及其運用。此部分還指出了女性主義文化批評的兩難困境:該呼吁尊重女性的愉悅還是該批評性別意識形態,該慶賀女性的選擇還是規范其變動不居的代表性策略?女性主義知識分子與婦女群體之間是什么關系?
第三部分轉向女性主義自身,討論在過去幾十年中,隨著黑人女性批評、后結構主義理論以及知識界中男權主義利益增長和酷兒理論的出現,女性主義所發生的轉變。
第四部分有關女性主義文化政治與行動主義,探討對傳媒表現的女性主義分析的不同方式,這被理解為源于對變化的需求。
最后的第五部分是本章的結論,提出關于分析和質疑傳媒表述的當代批評語匯問題,主要討論關于諷刺、客體化以及女性主義觀念的團體化或商品化等問題,所有這些都將在本書中得到更詳細的討論??傊?,本章試圖凸顯性別與傳媒研究中的差異和論爭,讓讀者感受到,隨著傳媒自身的變化,女性與傳媒研究的政治、理論、批評視野也在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