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這是一本關于當代西方社會傳媒中的性別表現的書。它寫于飛速變化的背景之上:性別關系的變化,傳媒技術、規章制度、內容、歸屬、控制及其全球化的轉變以及賦予性別表現以意義的理論方法“革命”等。《性別與傳媒》旨在定格,摁下暫停鍵,或點擊刷新鍵,探索今日傳媒如何建構女性氣質、男性氣質和性別關系,思考需要用什么樣的理論觀念和文化政治來研究這些變化。

本書源于筆者對當今傳媒中極度矛盾的性別建構的興趣:“女孩權力”的自信表情與對厭食癥和身體畸形流行的報道并行不悖;圖畫小報關于強奸的報道與艷舞俱樂部和色情電話廣告密密地排在一起;小伙雜志宣布“性戰爭”結束,然而卻復興選美比賽,新的反諷型性別歧視競相出現;既存在通過新的理想男性身體想象影響男人的規范道德恐慌,又存在對公共空間中女性身體的性欲化問題毫不在意的現象。在任何地方,女性主義觀念看起來都已成為一種常識,但女性主義仍在遭受更加嚴厲的排斥。

一些評論者看到了傳媒對女性主義強力反挫的證據(法路迪,1992)。比如,杰曼尼·格雷爾(1999)就指出,當今的流行文化較30年前明顯減少了女性主義色彩。艾曼達·維利漢認為,我們已進入“性別歧視復興”的時代,“從老套的到直白的抵制”都正在“被重新發現出來以對付女性生活中的文化變遷”(2000:11);相反,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傳媒正逐漸受到女性主義的影響,或者確切地說,正在變得女性主義。大衛·岡特里特認為,“把婦女當作家庭主婦或低級工人的傳統觀念已經被不安分的成功‘女孩權力’這一標志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2002:247),傳媒提供了流行的女性主義,就像“一個無線電友將多層面的歌曲混合起來,有著最令人興奮的節奏,卻剔除了某些密實的東西”(2002:252)。同時,安吉拉·麥克羅比指出:“現在,性政治通過我們的電視屏幕散發出巨大能量,從‘新聞夜’到奧普拉,女性獨立已成為當代常識。”(1999:126)

在我看來,這些爭論都是真實的。一方面,女性主義觀念通過一系列的媒體傳播正逐漸被全世界承認,生氣勃勃的女性電子雜志正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全球,而產生從抗擊乳腺癌到“美女反對原子彈”的網絡正是大量各類女性主義觀念的聚集地;而另一方面,令人厭煩的性別歧視的先驗模式仍然存在——比如,電視上仍然不見年長的女性,對黑人婦女的描寫令人沮喪地狹隘——其新型代表也常常與人們所希望的相去甚遠。例如,“色情時尚”興起,厚臉皮的“小伙主義”興盛,各期刊對不能跟上日益狹隘的外表敘述需要的女性施以刻薄的攻擊。正是當代傳媒中性別表現的矛盾性使得這一領域如此復雜而充滿挑戰。

除此兩難的復雜圖景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與媒體一樣,性別關系和女性主義觀念本身也是變動不居的。不存在一個固定不變的女性主義視野可讓人們據此對當代傳媒中的性別關系進行恰當的評估。相反,女性主義觀念總是發生著改變:或是根據不同的標準,或是根據新的或舊的絕對支持者,或是更新一代,或是產生新的理論觀念,或是針對不同種類的斗爭的經驗。沒有單個兒的女性主義,相反,卻有大量各種各樣的女性主義。如果性別的傳媒表現發生改變,那么用于理解和批評他們的女性主義觀念也會隨之而變。同樣地,性別關系也總在變動。的確,我們經常被告知,如果沒有“性別震顫”,西方民主就什么也沒有經歷,我們為當代變遷驕傲不已。

《性別與傳媒》嘗試賦予這幅變動不居的圖景以意義。本書的主要目的有三點:首先,試圖分析身處當代西方社會的傳媒及其糾纏不清的矛盾性之中的性別表現,并特別聚焦于近年來媒體的性別建構是如何變化以回應女性主義的批評以及更廣泛的社會變遷的。為此,我將細致觀察五種媒體,在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類的變化,包括新聞、廣告、脫口秀、雜志、當代影視和平裝本羅曼司。每種媒體所涉及的內容不僅僅涵蓋表現女性,而且也包括其對男性氣質的建構以及對當代性別關系的描述。對于傳媒當中日益增多的男性身體的色情形象我們應該賦予其怎樣的意義?我們將把什么羅曼司話語轉化為年輕女性雜志中的性與主流話語?像《奧普拉》和《瑞奇》那樣的脫口秀正在消除公共與私人之間的界限嗎?如果存在的話,日漸增加的女性記者數量會對“新聞”有何影響?“少女文學”和“小伙文學”建構了哪些異性戀關系,他們與傳統的羅曼司之間有何區別?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問題。

其次,本書在以分析傳媒表現的理論工具質詢學者和活動家們最初研究性別的傳媒表現時,就已運用媒體文本性別分析的一些關鍵術語。《性別與傳媒》的內容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充滿生氣、成果豐碩的女性主義傳媒研究,并試圖質疑當今傳媒世界中的相關核心批評概念。例如,媒體領域中“客體化”這種提法的用處何在?畢竟在這個領域,婦女遠不是被表現為消極的對象,而是越來越被描繪成積極的充滿欲望的性別主體。在某個范圍(如新聞)講“女性化”意味著什么?“反挫”“復興的性別歧視”“后女性主義”這些提法有助于賦予當代傳媒性別表現以意義嗎?當今傳媒中到處肆虐的諷刺和玩世不恭又有多少被大眾理解?

最后,《性別與傳媒》對文化政治感興趣,并試圖追問什么樣的政治與文化交融形式對于挑戰性別的特殊結構是適合和有效的。在后現代時期,批評標準總是根據傳媒產品而發生相應變化,在這里,許多以諷刺為偽飾的男性至上主義毫不費勁的抗議“這不是性別形象”,我們被告知說:“這是個玩笑,是對‘金發碧眼的白種啞女’原型的模仿!”早期的女性主義傳媒活動家們把給廣告形象貼標簽或涂鴉的行為當作對婦女的不敬或將婦女的瑣碎化;而在當今,廣告業者追求的往往已經在廣告本身中進行了隱含評價——無論是女性主義者還是因善用媒體而“符號疲勞”的消費者都已對消費者形象的無情轟炸厭倦至極。在這種語境下,人們對男人、女人,或女同、男同的傳媒表現的關心或憤怒會怎樣超越有效的政治標準?何種女性主義文化政治形式適合新的傳媒時代?在此,我無法詳細回應這些問題,而只有提供一些對當代傳媒表現的分析,指出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些新途徑——我希望讓人注意到那些老套批評語言沒能涉及的當今傳媒中的性別問題,指出一種新型文化政治可能發展的新空間。

性別建構、傳媒中性別分析的理論工具以及女性主義文化政治這三大主題,正是本書之生氣所在。與此前的理論相比,本書側重研究當今傳媒中哪些是更新穎獨特的性別表現方式,需要什么觀念去闡釋這些新現象,在當代傳媒版圖中什么樣的文化介質可以對此有效地展開研究。

本書即從審視核心主題和性別與傳媒研究啟幕。第一章勾勒媒體文本中女性主義研究的各種理論和政治資源,考察受眾研究轉向。雖然本書局限于考察傳媒中的性別建構,而非報告受眾研究,但文本是多義的且可作多種闡釋這一觀念在此是分析的核心。不能過高評價文本決定論的隱含意義或其意義的隱含觀念。本章還探討在后解構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影響下,作為第三世界黑人婦女批評的結果,女性主義視野發生了怎樣的改變。最后部分思考有關傳媒中性別表現的一些重要論爭。

第二章更注重方法,聚焦并考察媒體文本中的性別分析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如內容分析、符號學及話語分析,并探討其優劣短長;同時還包括后結構主義、后殖民主義和酷兒理論等理論觀念,因為這些理論都已被用于傳媒研究。以上兩章形成了其余各章的基礎,此后各章將詳細考察前文所述的五個廣闊領域。

第三章“廣告與后女性主義”既審視已有廣告中的性別研究,又對廣告正在如何發生變化進行了新的分析。本章將討論后女性主義廣告中的幾個主題,包括性別反轉和性別報復的流行、賦權形象的發展、性活躍的年輕女性(女主角)及廣告中“酷兒范”的發展。

第四章考察新聞與性別。本章的討論設置在新聞從公共服務轉變為被市場主導的產品這一背景之上,考察“娛樂信息節目”或“花邊新聞”的興起,思索這一轉變中的性別之維。什么因素使得某事具有新聞價值?婦女是如何被呈現在新聞之中的?新聞正在被簡化嗎?新聞“女性主義化”意味著什么?關于性暴力報道的詳細個案分析,為評估有關性別的新聞的延續和變化提供了機會。

電視脫口秀是第五章談論的主題。本章區別了觀眾討論節目、治療類節目以及“垃圾”或對抗節目,思考脫口秀在今天是否已建立起了新的“公共空間”,使作為傳統中重要的公共論爭點政治體系變得黯然失色。本章還探討脫口秀即新的“懺悔室”這一提法,考察脫口秀是否可以賦權給那些通常無法在主流電視中發言的邊緣群體,讓他們發聲,使其反常信息得以清晰呈現。

第六章聚焦于雜志。本章描述了以女孩和婦女為目標受眾的雜志近年來發生的轉變,特別是采用女性主義理論,以名流為重點,將性欲化的身體提升為女性氣質的關鍵所在。本章還詳細考察了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出現的“小伙雜志”,追問對此該作何理解——是對女性主義的一種回應,還是對“去性別化”的新型男性形象的反擊,抑或是對新的階層化和種族化了的男性氣質的清晰呈現?

最后一章研究羅曼司。這一文類在面對重大的社會結構變遷以及正在進行的隱私變化中顯現出非凡的順應力。本章集中討論《布里吉特·瓊斯日記》又譯《BJ單身日記》。以及少女文學的興起,考察性別、種族、性征的建構,追問當代流行的異性戀描寫與早期羅曼司有何不同。這些文本很有趣,因為它們的結構既具有傳統形式,又具有女性主義研究的性質。它們提供了異性戀的新版本嗎?它們關于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的建構與哈利昆、米爾斯與布恩有何不同?它們為何是和怎樣是獨一無二的?身體又為何和怎樣變得這樣充滿成見?本章還以流行電視劇《阿里·米克比爾》和《欲望都市》為范本進一步討論新的后女性主義情感。

這種討論在結論部分得以延續,結論提出了本書的兩條線索——本書試圖評估傳媒中的性別表現正在發生變化的方式,而這些變化部分正是對女性主義的回應;結論一章還反過來質疑文化政治,根據本書所提供的討論,追問當今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政治環境介入才能研究和挑戰傳媒中的性別表現,以形成更加平等、開放、寬容和充滿希望的性別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息烽县| 镇巴县| 青铜峡市| 来凤县| 嘉黎县| 西贡区| 金秀| 石河子市| 连州市| 都匀市| 灵山县| 海宁市| 富锦市| 观塘区| 元谋县| 利辛县| 桓台县| 鄢陵县| 阜城县| 榆林市| 蓬莱市| 察隅县| 桦南县| 岑溪市| 安平县| 靖安县| 岐山县| 迁安市| 大丰市| 会宁县| 马鞍山市| 炎陵县| 东源县| 台江县| 松桃| 普兰店市| 灵宝市| 巨野县| 上蔡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