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吠舍離

這個地方有很多名字,也叫毗舍離、毗耶離、鞞舍離、維耶、維耶離等,即廣嚴的意思。它是恒河北岸的一個古國,當年規模也挺大,位于今天印度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的北邊。

佛陀在此城預言自己即將入滅,佛教徒尊該地為佛陀入滅地。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居住在這個地方。佛陀入滅后百年,在此城中,耶舍比丘召集了七百名上座部長老,進行了第二次經典結集,造成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開始了部派佛教時期。因為當時結集的是七百位阿羅漢,故稱七百結集。法顯來此時,已人煙稀少,大部分寺院頹圯。7世紀玄奘到此,更是荒無人煙。1852年,英國學者發掘了這一遺址,歷時60多年,取得了不少成果?,F已發掘出的遺址有臥佛殿、大涅槃塔、安加羅塔和圣者殿等,以及不少佛像。

佛陀一生講法有五大精舍,吠舍離就有兩處,分別是獼猴池和庵摩羅園,另外三個是竹林精舍、王舍城祇園精舍和靈鷲山。

吠舍離的遺址園區保留著全印度保存最完好的阿育王石柱??脊抛C據顯示,柱北面的舍利塔是阿育王開啟古塔后建造的八萬四千座塔之一。也有人認為這個塔和阿難入滅有關。無論如何,阿難和吠舍離有很深的因緣。找不到其他遺跡,以此作為解釋也未嘗不可。在石柱和塔的南面是獼猴池,獼猴為佛陀獻蜜的故事出現在很多佛教壁畫中。當年這附近有一座高大的重閣講堂,頻繁出現在阿含經中,但現在并未真正開展挖掘工作,只有一些零散的遺跡。離遺址園區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古塔發掘的遺跡,在當地稱為一號塔。根據考證,此塔應為八王分舍利時,吠舍離的離車人得到佛舍利后所建的塔。遺址保留了發掘時的狀態。此塔中的舍利則被保存在巴特那博物館。

距吠舍離車程四小時左右,有個地方叫拘尸那羅,也叫拘尸那羅迦。因為是佛陀入滅的地方,佛教徒對這個地方十分敬重,并加以膜禮朝拜,在這里建了佛塔、僧院。佛陀年老后,自知已得重病,便同弟子從吠舍離城向西北走。從方向上看是想回家鄉。但走到拘尸那羅,病情加重。涅槃的那天,他在河里洗了澡,在一個長滿娑羅雙樹的小樹林里安了繩床。他枕著右手側身臥著,頭朝北,腳朝南,背朝東,面朝西,離世而去。入滅前,佛陀說過的最后一句話是:“一切法無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們要精進修行,以證得解脫?!彼?,后來的臥佛雕像臥的方向都是這樣的。佛陀涅槃后火化剩下的骨灰叫舍利,當時有8位國王分了佛陀的舍利,各建塔供奉,佛陀舍利塔就是由此起源的。

拘尸那羅古跡眾多,最為著名的是大涅槃寺和大涅槃塔,由兩座白色的建筑組成,給人一種圣潔和莊嚴感。寺廟里供奉著一尊巨大的金色世尊涅槃像。據專家考證,該塑像建造于公元5世紀。佛像長61米,用整塊石頭雕成,枕右手側身而臥,面朝西方,象征佛陀入滅。佛像睡在7.32米長、1.71米寬、0.64米高的睡榻上,榻與像原為一塊整石,現改由磚和石混合砌成,上面雕刻了佛弟子阿難、蘇婆達和摩拉酋長瓦吉拉婆尼及另外不知姓名的五人像以及銘文。

佛教的傳播,與印度歷史上一個皇帝密不可分。

古代的印度社會洋溢著濃郁的宗教氣氛。約在公元前3000年,雅利安人自伊朗高原進入了印度西北部?,F代人類基因圖譜基本上解說或者證明了世界民族的遷移史,也推翻了以往看來是真理的東西。有些東西讓人覺得歷史也許更幽默。一份由美國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種基因圖譜表明:在現代德國人中的雅利安基因占19.5%。而在俄羅斯人中的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分最高的是波蘭,超過50%。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卻只占到了18%,不如中國維吾爾族的21%。在印度操印歐語系的民族之中,雅利安基因占到了39.5%。這就是為什么寶萊塢明星大多一副白人面孔,而走在印度大街上卻是黑壓壓一大群的原因。希特勒夢想要消滅的劣種斯拉夫(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民族其實是真正的雅利安人。從基因也就是從染色體來講,斯拉夫人才是真正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基因比重在歐洲自東而西衰減,自北而南衰減,在挪威人中占31%,而在意大利人中卻幾乎沒有。

雅利安人從達羅毗荼人和蒙達人的手里奪取了印度河與恒河流域的土地。在雅利安人漫長的統治過程中,原始公社制有了變化,發生了階級分化。隨著國家的出現,所謂的種姓制度也產生了,它把社會分為四等。祭司被人們仰視如神,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源于“波拉乎曼”,原意是“祈禱”或“增大的東西”。祈禱的語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惡人受罰,因此執行祈禱的祭官被稱為“婆羅門”,排第一;剎帝利為第二,主要是武士;吠舍為第三,大多為從事農耕、畜牧和經商的平民;而首陀羅為第四,是指那些從事勞動的奴隸。前三種種姓是勝利了的雅利安人,而最末的種姓多為戰敗被俘的達羅毗荼人。公元前6世紀初,波斯王大流士通過那個缺口把他的大軍帶到印度,征服了印度河以北的所有地區。兩百年后,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又是從那兒率領希臘人來到印度,在帶來戰爭災難的同時,也把西方的文明傳播到了東方,公元1世紀在印度興起的犍陀羅藝術就是一種帶有希臘風格的佛教藝術。在亞歷山大之后,稱雄于北印度的摩揭陀國的孔雀王朝開始興盛,并逐步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

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阿育王阿輸迦,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統一大帝國的雄主。佛家經典說阿育王從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是在腥風血雨中度過的。18歲時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在鎮壓旦叉始羅城叛亂中立大功。公元前273年父王頻頭沙羅病重,阿輸迦回到華氏城爭奪王位,傳說殺死了99個兄弟才坐穩寶座,這當然是夸張,但王位爭奪的殘酷激烈由此可見一斑。經過4年拼殺,阿育王終于登基,舉行了登基儀式。阿育王即位后,仍然兇狠嗜殺。他發動一系列戰爭,征服濕婆國等。據記載,規模最大的一次,是阿育王登基第9年(公元前261年)遠征孟加拉海岸的羯陵伽國。這場大戰使孔雀王朝完成了印度的統一,但造成10萬人被殺、15萬人被俘為奴的慘劇。這一戰是阿育王生平的轉折點,也是印度歷史的轉折點。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場面震撼,深感痛悔。從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權欲遮蓋,這時喚醒了他的惻隱之心。他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次長談之后,終于感悟,決心皈依佛門,徹底悔改。

阿育王在全國修建了84000座佛舍利塔。多次幫助僧團,布施供養三寶。又派許多大德高僧,到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弘揚佛教,這些傳教高僧及大臣,東至緬甸,西至埃及、希臘,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足跡,由于阿育王后來幡然悔悟,并且積極的愛護人民,保護生命,護持佛教,所以他被人們尊為——護法名王。公元前232年,阿育王枕著“護法名王”的尊號離開了他的子民。

孔雀王朝的國祚不長,在他死后日漸衰敗,只延續了半個世紀便土崩瓦解,印度又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據的局面,此后從未恢復。但是,由于阿育王對佛教的支持,使他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阿育王所在的孔雀王朝時代是印度文化與波斯文化、希臘文化最初交流的時代。它的建筑、雕刻引進了波斯、希臘的巖石技術,開始普遍采用砂石作為建筑和雕刻的材料。因此,孔雀王朝的藝術中自然就融合了許多波斯和希臘藝術的因素,特別是宮殿建筑和裝飾雕刻,明顯受到波斯阿開密尼王朝的影響。

阿育王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長期的。他登基時,佛教只在印度西北的一個彈丸之地流行,但在他死去時,佛教徒遍及印度各地,而且迅速傳向鄰國。

在我國唐代以前,人們只是相互流傳阿育王的事跡。唐代高僧釋道世,經過在全國大范圍的考證,利用10年的時間,寫出了長達一百卷的《法苑珠林》,其中,具體列出了阿育王在中國為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相繼建造的19座寶塔塔名、建塔時代與立塔的地點。雖然當時全國的佛寺已有“百千”,但釋道世認為,只有這19座,是阿育王所造,地宮里有佛祖的舍利。

Sahebganj大塔背面

Sahebganj大塔的菩提樹下,舉行儀式完后,會給參加人員發一種用白糖和花生米拌在一起的食物,也給了我一份

Sahebganj大塔遠景

阿難尊者的舍利塔

Sahebganj大塔的菩提樹下正在進行佛教儀式的當地信眾

在Sahebganj大塔看到的佛塑像

阿難尊者的舍利塔前面,是保存最為完整的阿育王石柱,上方的獅子,千年如一日地遙望著佛陀的涅槃之地——拘尸那羅

吠舍離佛陀舍利塔

吠舍離佛陀舍利塔內部

佛陀荼毗塔

拘尸那羅,佛陀入滅后焚棺七天處

拘尸那羅大涅槃寺不遠處的一座遺址,佛陀僧團用水的地方

拘尸那羅大涅槃寺和大涅槃塔,佛陀在這里說出了“世間的一切皆有生死輪回”

拘尸那羅佛陀涅槃像

兩千多年前的講法臺,大的可坐四人,小的坐一人

五大精舍之獼猴池,獼猴為佛陀獻蜜的故事出現在很多佛教壁畫中

印度當地最常見的一種越野車,很實用

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是阿育王石柱柱頭。阿育王為銘記征略,弘揚佛法,在印度各地敕建了30余根紀念碑式的圓柱。這些柱子一般高十幾米,重50噸,其中最著名的是鹿野苑的石柱。整個柱頭華麗而完整,并且打磨得如玉一般光潤,這也是孔雀王朝時代雕刻藝術一個較為顯著的特色。

阿育王為雕刻法敕所建之圓形石柱,至今被發現者共有十柱。其中六柱高度自10~13米不等,所刻法敕共通之內容系尊重佛法、勸善斷惡、禁止殺生、仁慈平等,及有關人類之福祉等六章。此外,各柱亦載有阿育王之事跡。其余四柱,高度約7.5米,各柱所刻之法敕內容不一,大約為禁止破和合僧以及阿育王自身之佛跡巡禮等記載。石柱上端雕有各種獸類,例如獅像,雖年代久遠,至今依然清晰可辨,而石柱上所雕之古印度年代,尤受學術界重視。

歷史上,幾大文明古國的文化大繁榮、著名戰爭、乃至歷史上的名人,常常在同一個時期出現。公元前221年首次統一中國的秦朝和公元前261年首次統一印度的孔雀王朝,幾乎同時是以殘酷的武力征戰完成帝國統一大業的,又都是短命的朝代,秦朝于公元前206年滅亡,孔雀王朝于公元前187年滅亡。可比的內容精彩而又豐富,意義深遠。要了解阿育王的生平,可以看一部2001年印度投資巨大的史詩電影《阿育王》,年輕英俊的王子有著美麗卻傷感的愛情。這個生活在遠方又跟我們相距很多很多年的人,顯得如此生機勃勃。

從拘尸那羅至吠舍離的沿途有一處地方。毛森介紹,當年佛陀路過此處,住過一晚,阿育王為此依山而建一處建筑,很是高大雄偉,就叫Sahebganj大塔吧??脊怕眯芯褪沁@樣,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者地方。這偶然遇到的古跡,比真正要尋找的,更加質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远县| 团风县| 微博| 丰原市| 遵义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中江县| 南宫市| 原平市| 承德县| 晋中市| 隆德县| 阿图什市| 宁海县| 阳原县| 芦山县| 焦作市| 淮北市| 开鲁县| 雷波县| 芜湖县| 巧家县| 东丰县| 蓝田县| 佛冈县| 祁门县| 华池县| 财经| 梁平县| 永吉县| 成武县| 永吉县| 美姑县| 东至县| 炎陵县| 和平区| 临海市| 武宣县| 高邑县| 舟山市|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