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孩子身上的天賦信號
及時發掘孩子的特殊天賦,并加以培養與引導,是每一位為人父母者的天職。可是,怎樣才能發現孩子處于沉睡狀態的潛在能力呢?這就需要父母仔細觀察孩子的生活和他成長的點點滴滴,帶著愛與賞識的目光,去捕捉孩子身上的天賦信號并進行開發,從而使他們的潛在天賦得以發展,這才是事半功倍的教養之道。
案例
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傅雷先生是一位善于發掘孩子天賦的好父親。在兒子傅聰很小的時候,傅雷就注重引導他的天賦萌發。那時候,經常有文學界、藝術界的朋友來拜訪傅雷,他們在書房中高談闊論,其中很多觀點都充滿了幽默和智慧。小傅聰聽到了書房中的歡聲笑語,很感興趣,就躲在房門外偷聽起來。
有一次,傅雷出門取東西,看見兒子站在門外聽得入神,不由得被他逗笑了。傅雷和藹地對孩子說:“進去聽吧,叔叔伯伯們探討的知識都是你在書本上學不到的。”傅聰一聽,連忙走了進去,坐在小板凳上,安靜地聽了起來。大人們看到他的樣子覺得很有趣,都夸獎他是個早慧的孩子。
從那以后,傅雷更加重視給孩子創造啟蒙的條件,想要發掘出他真正的天賦所在。因為傅雷自己精通美術理論,又有很多畫家朋友,就想先從這方面對孩子進行啟迪,發掘出他的美術天賦。可惜事與愿違,傅聰對于繪畫實在缺乏靈感,也沒有什么興趣去練習。
傅雷倒也沒覺得失望。他就開始仔細觀察孩子平時的表現,想要捕捉他身上的天賦信號。有一天,傅雷從門外走進客廳,看到兒子正倚靠在家里的一臺老舊的留聲機旁,靜靜地聆聽音樂。傅雷不動聲色地在一旁看著,只見兒子已經進入了渾然忘我的狀態,臉上的表情極為陶醉,手指還在桌面上輕輕地打著拍子。這一刻,傅雷知道自己終于找到了孩子的天賦方向。
第二天,傅雷非常鄭重地和兒子談了一番話,同意他放棄學畫而改學鋼琴。這個決定讓傅聰欣喜若狂。他十分投入地開始了鋼琴練習,僅僅幾個月后,他背對著鋼琴,就能準確地聽出每個音符的音高,鋼琴老師激動地對傅雷說:“這孩子有一對音樂的耳朵啊!”傅雷也感到十分欣慰,立即拿出積蓄,為兒子買回了一架鋼琴,以方便他隨時彈奏。
十余年后,傅聰已經學琴有成,年輕的他曾經作為唯一的中國選手,遠赴波蘭首都華沙參加國際鋼琴比賽,并獲得了“瑪祖卡”演奏特別獎。后來,他的足跡更是遍布五大洲,在國際音樂舞臺上留下了“鋼琴詩人”的美名。人們都說他是偉大的天才,生來就具有音樂天賦和奇妙的演奏技巧,是這個時代最難得的音樂大師之一。
傅聰的這種出類拔萃的音樂天賦,正是他的父親通過細心觀察他在生活中的點滴表現才得以發現的。
假如我們想要發掘孩子潛在的天賦,就要像傅雷這樣,善于觀察孩子表現出的任何一個極細小的行為,并進行記錄和比較,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地判斷出孩子的天賦所在。
美國耶魯大學的羅伯特·斯滕伯格博士還建議父母先在一張白紙上寫下自己對孩子能力、特長等的大概印象,接著把這張紙撕碎扔進垃圾箱里,然后再試著用全新的眼光去觀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改變一些先入為主的看法,有助于父母獲得更加客觀的結論。
羅伯特·斯滕伯格博士還制作了一種測驗表,以幫助父母根據孩子的日常行為推測他的天賦所在。表格內容如下:

父母不妨借助上表對孩子的天賦進行一下簡單的估計。比如:孩子如果在6、12、18這幾條表現得非常突出,這常常意味著他有較好的音樂才能,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練習樂器、聲樂,以便盡早發掘出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天賦;若孩子在4、11、13這幾條表現突出,常常代表他有較好的空間想象力方面的天賦,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欣賞大千世界的各種奇觀,以便帶給他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若孩子在5、9、14這幾條表現突出,說明他有較好的運動協調天賦,讓他從小參加體育訓練班或舞蹈班可能就是最佳的天賦發掘方式……
當然,上述這些結論都不可能通過一朝一夕的粗略體會就能得出,而需要父母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去細心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有時父母還要特意給孩子創造獨處的機會,以便觀察他們在無人干擾的情況下,會傾向于做些什么、說些什么;有時父母還需要通過觀察孩子與小伙伴玩耍時的對話和舉動來對孩子進行多角度的了解。在此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做個有心人,多留意觀察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會得到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