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破解轉型阻力
20多年前,周其仁教授告訴我,集團法人太多了,讓我抓緊梳理架構。那時候,我們有一批家族親戚不適合在公司了,得請他們離開,有些人有股份,有些人沒有股份。他們說,我們和你一起打了天下,為什么讓我們離開?大家很痛苦,但我們還是決心把股東的權力拿掉。比如,以前是廠長,現在不讓當了。這的確殘酷。我們征求了上百條意見,去雁蕩山開會,討論不出結果不下山,情況很慘烈。我給他們講農民和地主的故事:你自己種地,有收成挺好,現在你變成地主了,該讓專業的農民來種地,種出來稻就有收成,不用自己流汗——在家喝喝茶,就有收成了。說完這個故事,大家便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現在變革又不一樣了。比如,對于我們的一些供應商,變革前要先給它們吹風兩三年,說接下去我們有智能制造了,零件需求會越來越少,一旦兩三年后全部智能化了你們怎么辦?我們一直呼吁大家要趕緊轉型。我請供應鏈生產部門的人給它們講轉型升級,要聯合起來把小的做成大的,把大的做成強的。另外,我們也設置了競標規則,逼迫它們學習提升。這里面一是危機意識,讓它們趕緊動起來想辦法;二是引導它們怎么做,以后可以不做零件,而是升級到直接做產品。一些沒有轉型升級能力但有資金的供應商,可以去創新投資。
我們就這樣慢慢引導。這邊三年改造,那邊三年培育,它們就轉過來了。這一切都基于胸懷,內心是希望大家共同致富:你們生活好,我就好;大家不好,我也不好。幫人就是幫自己,這個道理想明白了之后,競爭到最后就都是競合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