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沉思錄I·卷二(3)
- 沉思錄(大全集)
-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 3285字
- 2014-01-09 09:30:44
這些事情總得需要我們這樣的凡人去做,這也是一種注定的事;如果一個人連這種認知都沒有,那么他也無法讓無花果樹有汁液。但是,千萬要記住這一點:在彈指一揮間,你和他同樣都會歸于死亡;而在不久之后,你們的名字也會被人忘得一干二凈。
只要將你的成見與不滿拋到一邊,那么你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抱怨:“我被傷害了。”而只要你把這樣的抱怨拋諸腦后,你所受到的傷害才能最終煙消云散。
在以前沒有使一個人變壞墮落的東西,自然也不會讓他的生活變得更糟。其既不會對他的外在肉體軀殼造成傷害,也不會摧殘他的內在心靈。
這種本性之所以可以達到通用的地步,也是迫不得已的原因。
不如去樹立這樣的觀點:已經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依照公平原則而發生的。如果你用心去觀察的話,你就會發現事實確實如此。我說的不限于系列事物的連貫性,也涉及公平的實質內涵,仿若早已有人為每一事物都分配了特定的價值。
把你已經著手的觀察繼續下去,把你所做的一切都與其結合起來,并用它來保持善良的本性。在這種意義上,人通常被正確地理解為善良的一輩。記得要在你的所有行為中始終保持這一本色。
對待事物,不能用那種曾經冒犯過你的那些人所持的看法與觀點,也不要用他希望你所持有的態度去對待。你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看待它們。
一個人心中要時刻謹記如下兩條規則:第一,按照統治機構和立法機構的理性制度所建議的,做有利于人們利益實現的事情;第二,如果你身邊的人糾正了你的錯誤,并修正了你的看法,那還是遵照他的意見吧。但是,這一看法的改變與修正,必須要有公平的正義或公共的利益為理由,而不能僅僅是出于一時的快樂或者借此來牟取虛名。
你有理性嗎?回答是我有的。那么,為何你不將它用起來呢?因為理性讓你走這條路,而你卻在追求別的東西嗎?
你的存在只是整體中的一個部分而已。所以,你在誕生了你這個個體的整體中幾乎是找不到蹤跡的。換言之,你也會通過宇宙的嬗變,再次被納入到生生不息的循環中去。
在同一處祭壇之上擺放著一大堆乳香,有的灑在前面,有的灑在后面。但它們沒有任何區別。
只要你愿意重新樹立對理性原則的崇敬之心,那么在不到十天的時間之內,那些現在將你視為野獸和猴子的人將把你視若神明。
千萬不要在你自己可以活上一萬歲的假想之下活著。死亡之神時刻注視著你。所以,在你尚有能力的有生之年,還是去積極行善吧。
不要刻意去打聽左鄰右舍的所言所為與所想,你只要關心你自己的行為就足夠了,因為這樣做可以省去多余的煩惱,才符合正義和純貞的本義;或者,如阿伽松說過的那樣,不要費力理會那些道德敗壞者們的一言一行,繼續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會有煩惱。
那些對死后英名特別關注的人,根本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是能夠記住他名字的那些人也將很快駕鶴西歸;人的名聲恰恰是通過這些盲目崇拜,但最終同樣歸于消滅的世俗之人來傳播的,而即使是這些傳播者的后代,同樣也要面對死亡。
當然,我們也可以假設能夠記住英名之人都是不死之軀,而且對英名的記憶也可亙古不朽,但這對已經入土的你而言又有何意義呢?就算我不提對死者的意義,那么對尚在人世的生者又有何意義呢?對人的夸贊與褒揚如果早已喪失了實際的意義,那么還有什么繼續存在的必要呢?你現在的所作所為無異于不可理喻地對自然的恩賜進行了否決,而關心起無關緊要的其他事情上了……
真正的美,源自于自身的內在美。這種美的全部原因皆來自于它本身,而外在的溢美之詞并不能成為它美的原因。任何事物既不會因人們的夸贊而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人們的貶低而變得更壞。我敢確信的是,對鄉村野夫而言,就算是異常普通的物品甚至是非常粗陋的手工制品也是一種具有美之價值的事物。真正的美,不需要其他事物的陪襯與雕飾,法律、真理、仁愛以及謙遜另當別論。
究竟有什么東西因他人溢美之詞而更加美麗或因他人詆毀之言而更加丑陋呢?一塊綠寶石,會因為無人稱羨而變壞嗎?或者如黃金、象牙、紫袍、七弦琴、短匕首、鮮花以及灌木又會如何呢?
假如靈魂在人死后仍然存在于世上的話,那么有限的空氣又是怎樣將其包容于其中呢?土地又是如何保存那些在異常久遠之前被埋葬的無數尸體呢?其中的原理就是,這些尸體在保存一段時間之后就發生腐化的蛻變,不管變成了什么,都會被分解,這樣一來就為其他死尸留出足夠的空間。所以,進入空氣之后的靈魂,在空氣中維持一段時間之后便會發生變異,然后消散于空氣之中。而且,靈魂會被接納為宇宙中的慧根,并獲得自然中的火性。如此一來,空氣就為新的靈魂留出了空間。這就是人們對于靈魂繼續存在的假說所能給出的一個解答。
但是,我們不能只注意到被埋葬尸體的數量,我們還需要注意到被我們人類以及肉食動物吃掉的其他動物的數量可謂非常之龐大,它們相當于埋于以其為食之人的身體中!但我們的大地卻仍將其容納其中,因為尸體可以再度被轉化為血液、氣元素或火元素等。
如何才能通過對這類事物的探索得到其中的真理呢?方法就是把事物的物質和外在因素分解開來。
做事不要毫無頭緒,我們的所有言行都要服從正義之道,對所有的表面現象都要具備理解力和領悟力。
啊,宇宙!一切與你和諧的事物,同樣與我和諧。任何對你而言不早亦不晚的事物,對我也是符合時宜的。啊,自然!你一年四季所帶給我們的物產,都是對于我們的天賜果實。世間萬物皆由你衍生而生,由你孕育的萬物最終也返還于你。詩人在吟誦著,親愛的西克洛普之城,而我是否要吟誦,親愛的宙斯之城?
哲人教誨我們:若要安寧,切莫多事。請參酌一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更有道理些:在必要的情況之下,我們還是需要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因為人在本性上就是一種社會的動物,而這也是其必然要求的一種本質特征。
這種社會性,不但因為人的善行而帶來內心的安寧,而且也帶來另一種心靈的平靜。實際上,我們言行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無益的,所以,假如一個人能擯棄毫無必要的多余作為,那么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悠閑之時,同時也少一些內心的不安。因此,一個人應該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捫心自問:你要做的這件事情是否必要?一個人不但要免去無必要之事,而且要拋棄無必要之思。唯有如此,累贅多余的言行方可止于此。
不如嘗試過一下為善之人的生活吧,或許是適合你的。只有對宇宙整體所賜予他的那部分表現得心滿意足的人,才會同樣滿足于自己的正義舉動和慈善行為。
你現在看到這些事情了嗎?與此同時,也請順帶考察一下其他方面。切莫庸人自擾;凡事要盡量從簡。人誰無過呢?所謂的過錯只是相對于親手犯下之人而言的。
在你自己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在宇宙形成之始,降臨你身上的每件事情均已通過神靈分配給你,如命運般綁住了你。一句話,生命短促!所以,你必須憑借著理性和正義來造福當下,一有清閑之時,不如自我省思一番。
無論是早有安排的架構抑或是擠在一起的混沌,宇宙仍是宇宙本身。但是,如若宇宙本身是一團亂麻,你是否能夠保持內心原來的井然有序呢?當全部事物都保持著相互隔絕、各自為政但和諧相處的時候,你也在這之中。
郁郁寡歡、軟弱無能、頑固不化、殘忍兇暴、稚氣未脫、粗俗野蠻、愚蠢麻木、虛情假意、惡語毀謗、欺世盜名以及專橫暴戾,世間有形形色色之人。
不了解宇宙的人,宇宙也不了解他;不了解宇宙玄機之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這樣的人對社會理性所持的是一種逃避的態度;這樣的人是一個盲人,將理解之眼合上了。他是真正的窮人,因為他只知依賴別人,而不是從自己身上得到生活所需的一切。他是宇宙中有害無益的毒瘤,只知道對面前的一切亂發牢騷,從我們共通的本性即人類理性中分裂出來。同一個自然世界,不但創造了這些,同樣也創造了你。他是一名孤家寡人,因為他與自己所屬國家斷絕了關系,雖然他在本性上是一個理性動物,但卻把自己應有的理性動物之靈魂撕碎。
一位是并不注重穿著的哲學家,另一位則并非是書籍不離身的哲人;這里還有一位衣不遮體的:這個人說,我寧可食無肉,但不可居無竹!我雖然無法從學習中獲得自己生活的手段,但我也會堅持自己的理性之路。
對你曾研習過的技藝應該始終熱忱不減,而且要做到心無怨言,雖然它本身并不豐富多彩;以那些把自己全部靈魂寄托給神靈的人為榜樣,讓你的余生就這樣安然度過,既不要做一名暴君,也不要做任何人的奴才。
世間萬物都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