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2 集中優勢兵力和分兵作戰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注釋

① 十則圍之:十,泛指很多。如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則圍困敵人。

② 倍則分之:兵力一倍于敵人,分散敵人再打。

譯文

所以用兵的法則是,有十倍于敵人的兵力,就包圍敵人;有五倍于敵人的兵力,就可以進攻;有一倍于敵人的兵力,就要設法分散敵人。

歷史故事

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戰役是發生在明朝與后金努爾哈赤之間的一場大戰,在這場戰役中,后金就是采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以少勝多,連破三路明軍。

后金經常騷擾明朝邊防,又打敗了同族的葉赫部。葉赫部向明朝求援,明朝就決定大舉討伐,以圖徹底消滅努爾哈赤。

當時,明軍商議兵分四路,分進合擊,圍剿后金都城赫圖阿拉。明軍的總兵力超過十萬,遠遠多于整個后金的兵力。面對這種形勢,努爾哈赤沒有分兵迎擊,而是采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策略,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擊破。于是,努爾哈赤親率六萬八旗兵,首先迎戰明軍主力的西路軍,攻破明軍的薩爾滸大營。首戰告捷后,努爾哈赤又利用時間差,依次打敗了明軍的北路和東路。

這時,坐鎮沈陽的明朝總指揮楊鎬,其實還保留了部分兵力,但當他聽聞三路喪師后,沒有做出任何迎戰打算,還急令南路的明軍火速撤退。南路明軍撤退時,沿途聽到山上后金兵的鳴鑼聲,還以為是后金的追兵,倉皇跑竄中居然自相踩踏,死傷千余人。至此,薩爾滸戰役落下帷幕,成為明清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努爾哈赤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努爾哈赤出生在一個小部落酋長的家里。他的父親和祖父在明軍的戰亂中被殺,努爾哈赤以此為契機,走上了起兵的道路。他統一了女真,建立后金,先后在幾次重大戰役中戰勝明軍,為清軍入關奠定了基礎。

華杉詳解

孫子是非常強調兵力原則的,有絕對優勢兵力才能開戰,十倍優勢才打包圍戰。杜牧注解《孫子兵法》說,“圍”是四面壘合,不僅要戰勝敵人,而且不能讓他逃跑。所以如果兵不夠多,就有缺漏。

曹操注解說:“以五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如果我方有五倍優勢才進攻,怎么攻呢?以三倍兵力為正兵出戰,留兩倍兵力做預備隊等待。比如西魏時獨孤信攻打涼州:獨孤信派遣將領們在夜晚攻打城的東北角,自己則統率壯士襲擊城的西南角,一夜就攻克了涼州城。

“倍則分之”,如果兵力是敵人的兩倍,則優勢不夠大,還要想辦法。至于怎么辦,杜牧認為是“分敵人”,曹操認為是“分自己”,其實這兩種分法都沒錯。分敵人,就是讓敵人在本來就比我方少的情況下,還要再分兵,他的兵就更少了,也更容易戰勝。分自己,就是要分“奇正”。而且曹操講得很具體,分多少都講了。如果我眾敵寡,挑寬敞地方跟他打;若五倍于敵,則三正二奇;三倍于敵,則二正一奇。正兵攻其前,奇兵攻其后。

這里大量涉及正兵、奇兵的概念,會在后文的《勢篇》中再具體講。努爾哈赤就是分敵人的戰法,而且還是明軍自己主動分的。本來明軍的兵力是遠遠多于努爾哈赤的,可分成四路后,每一路的兵力就比努爾哈赤的總兵力少了,結果失去了優勢,被努爾哈赤各個擊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乌兰察布市| 尚义县| 蒲城县| 文登市| 会泽县| 凉山| 安阳县| 榆中县| 怀仁县| 嘉鱼县| 黔西县| 海晏县| 建湖县| 新野县| 灌南县| 鹰潭市| 西乌| 财经| 陆河县| 云龙县| 固原市| 西藏| 柞水县| 梧州市| 台州市| 二连浩特市| 化德县| 台中县| 安岳县| 古丈县| 濉溪县| 开远市| 泰安市| 邢台市| 尼木县| 涟源市| 沧源| 舞钢市| 乐都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