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學子“無我”專注力:好成績不靠凌晨四點半
- 張勝男 單思聰 王子欣
- 1033字
- 2020-05-06 18:32:48
一、無處不在的焦慮——為什么你與專注總有一步之遙
這個時代,每時每刻都有東西在搶占你的注意力。
清晨,剛起床,你按掉手機鬧鐘,就會看到手機屏幕上某些軟件圖標右上角亮起的紅點,不斷刺激著你的神經。為了消除這些紅點,你只好一一點開這些軟件。
“叮——”擁擠的地鐵上,手機的各類提示音此起彼伏,你一手抓著扶手,一手點開這些最新的消息,結果發現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的推送。
到辦公室中,你打開網頁,跳出來的一個個彈窗讓你猝不及防,惹眼的標題讓你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結果發現大多只是標題黨。
在網上查找資料時,一篇篇拓展閱讀吸引著你的眼球,當你點開一個個鏈接后,發現最后瀏覽的內容已經與最初的課題毫無關聯。
回到家,你靠在沙發上打開短視頻網站,本想只看5分鐘,結果自動播放了下一條視頻,便一條條看下去,無法自拔……
無論是擠在喧鬧的公交車上,還是一個人安靜地靠在床上,刺激無處不在。而我們的注意力,這種原本只屬于自己的珍貴資源,就這樣被瓜分掉。
《時代周刊》在2015年曾刊載過一篇題為《你現在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比金魚還短》的文章。金魚只擁有9秒的記憶,而如今很多人在8秒后就會注意力渙散,對當下的事物失去興趣。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數字化的生活方式對人類大腦有深遠的影響,微軟公司的研究者調查了2000多名測試者,并使用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簡稱EEG)技術研究了部分參與者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自2000年互聯網興起以來,人們的平均注意力持續時間從12秒降至8秒。報告稱,現在的人們很難過濾掉不相關的刺激——人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多種媒體分散掉。
很多人習慣了15秒的短視頻,便會對一個長達兩小時的自然紀錄片失去興趣。他們會覺得,太慢了,一個鏡頭那么久!悠揚的音樂讓人昏昏欲睡,這遠沒有那些絢麗的畫面、酷炫的特效、快節奏的音樂有趣。
當一個人習慣了一分鐘就能讀完的推送文章,很可能就會對長達數十萬字的嚴肅文學失去興趣。因為他會覺得情節推進太慢,前期鋪墊太多,人物的心理活動太長,所以只能放棄閱讀。
當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時,你就交出了主動權,成為一個被任意操縱的木偶。你的目光會被各種刺激吸引,你或許會得到一時的快樂、短暫的刺激和自以為的放松,其實你已經失去了深度思考、學習與探索各種事物的機會。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尤其需要運用自制力去學習與探索各種事物,去靜心反思,去深度思考,去設計發明,去解開紛繁復雜的謎團,去創造一個嶄新的明天。
你想成為一個任人“宰割”的提線木偶,還是一個擁有專注力的高效人士?這個決定權就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