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培養(yǎng)像富翁一樣的賺錢欲望(2)
- 成大事者必知的100個人生哲理
- 陳泰先
- 5510字
- 2014-01-06 17:19:03
忘掉過去,笑迎未來,是福特公司在幾十年的經(jīng)營中,形成的“黃金原則”。恐懼未來的人就怕失敗,這限制了人的能動性,因此必須對未來持豁達的態(tài)度,并且笑迎未來。失敗能為人重振提供契機,過去的東西只有當它為進步、為未來揭示出通路和方法時才有用,其他一概忘卻。
福特公司在“剝削”工人的策略上也很有技巧。老福特在公司財源滾滾,紅利高達2000%時,高明地打出了“保護工人”的旗號,他把工人每小時的工資提高了2.5倍,從而一下子成了“薪資革命”中的英雄。
福特深知,一味追求利潤而絲毫不假惺惺地考慮工人的死活是不明智的,他必須設(shè)法調(diào)動工人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向心力,讓他們對公司心存感激的同時死心塌地地賣命。亨利·福特曾大肆鼓吹:“工作應(yīng)該是人生最大享受,而不會令人憎恨。在結(jié)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職工們并不只單單需要物質(zhì)上的報酬,而且更應(yīng)該改善他們的精神層面。像這種追求物質(zhì)和心靈滿足的職工,對工作的熱誠心一定很高,這對他個人及社會都是好的。我自認福特公司應(yīng)該是全體人民生活水準的代表,甚至是其他國家追尋的目標。”
像福特這樣微笑著向工人伸出榨取利爪的巧妙剝奪者,實在是令人“嘆服”!
美國瑪麗·凱化妝品公司創(chuàng)辦人瑪麗·凱是當今美國企業(yè)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她現(xiàn)身說法,侃侃道出了微笑的重要性:
作為瑪麗·凱化妝品公司的董事長,瑪麗也有受挫和沮喪的日子,但她決不會因沮喪而忘記自己應(yīng)該激勵部屬的位置。每當她處于憤怒狀態(tài)時,她總是深深地嘆一口氣,然后將嘴角抬高,做出微笑。
瑪麗認為,熱忱微笑具有傳染性,而且它還會像野火般迅速蔓延。公司的員工常會感染老板的人格;一位老板的微笑和積極的人格也會滲透到整個員工身上,假如老板是冷酷和傲慢的家伙,那他的企業(yè)也就很難出現(xiàn)朝氣蓬勃的局面。
如今,瑪麗·凱化妝品公司已成為擁有20萬名員工的國際性大公司,這一驚人的發(fā)展速度,無疑是與瑪麗的樂觀和微笑分不開的。
人生悟語:
有時候,能使你獲得成功的往往不是豪言壯語,而僅僅是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并顯現(xiàn)出驚人的魅力,那么我們又何必吝嗇生活中的一個微笑呢?
8.對合作者不要要求過高
美國的喬布和沃茲在創(chuàng)建“蘋果—Ⅱ”的時候,風險投資家馬克庫拉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實,最初光顧喬布和沃滋兩位年輕人的并不是馬克庫拉,而是喬布的老板介紹來的名叫唐·瓦爾丁的人。
當唐·瓦爾丁來到喬布的家中,看見喬布穿著牛仔褲,散著鞋帶,留著披肩長發(fā),蓄著胡志明先生一樣的大胡子,不管怎樣看都不像是一位企業(yè)家。于是,唐·瓦爾丁覺得不是很妥當,因為喬布和沃滋的外表將這位先生給嚇壞了,他終于沒敢問津這兩位奇怪的年輕人的事業(yè),而是把喬布和沃滋介紹給了另一位風險投資家馬克庫拉先生。這位英特爾公司的前市場部經(jīng)理,對微電腦十分精通,他先考察了喬布和沃滋的“蘋果”樣機,最后,馬克庫拉問起了關(guān)于“蘋果”電腦的商業(yè)計劃,但因為喬布和沃滋對商業(yè)買賣一竅不通,兩人竟然面面相覷,說不出任何話來。但馬克庫拉并沒有失望,而是決定和這兩位年輕人合作,并出任董事長。
唐·瓦爾丁,一個因為和一個偉大的公司、偉大的創(chuàng)業(yè)擦肩而過而被人們熟知的一個人,他很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人,但就是因為喬布和沃滋的外表將他給嚇壞了,因為他對合作者要求太高,而喪失了有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機會。但是馬克庫拉卻與他相反,沒有對喬布和沃滋求全,而是與他們進行了深度的合作,所以他成功了,他抓住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機會。
人生悟語:
與人合作,千萬不要對合作者要求過高,如果你對合作者要求過高時,你也未必該想想,你也是十全十美的。如果你的合作者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還會與你合作嗎?
9.樂得裝糊涂
日本航空公司決定向美國麥道公司引進10架新型麥道客機,指定常務(wù)董事任領(lǐng)隊,財務(wù)經(jīng)理為主談,技術(shù)部經(jīng)理為助談,組成談判小組負責購買事宜。
日航代表飛抵美國稍作休息,麥道公司立即來電,約定明日在公司會議室開談。第二天,三位日本紳士仿佛還未消除旅途的疲勞,行動遲緩地走進會議室,只見麥道公司的一群談判代表已經(jīng)端坐一邊。談判開始,日航代表慢吞吞地啜著咖啡,好像還在緩解時差的不適。精明狡猾而又講求實效的麥道方主談,即把客人的疲憊視為可乘之機,在開門見山地重申雙方購銷意向之后,迅捷把談判轉(zhuǎn)入主題。從早上9點到11點半,三架放映機相繼打開,字幕、圖表、數(shù)據(jù)、電腦圖案、輔助資料和航行畫面應(yīng)有盡有。孰料日航三位談判代表卻自始至終默默地坐著,一語不發(fā)。
麥道公司的談判代表自負地拉開窗簾,充滿期待地望著對方問道:“你們認為如何?”三個不為所動的日本人禮貌地笑笑,技術(shù)部經(jīng)理(助談)答道:“我們不明白。”
麥道的領(lǐng)隊大惑不解地問:“你們不明白什么?”
日航領(lǐng)隊笑了笑,回答:“這一切。”
麥道主談急切地追問:“這一切是什么意思?請具體說明你們從什么時候開始‘不明白’的?”
日航助談歉意地說:“對不起,從拉上窗簾的那一刻開始。”
麥道領(lǐng)隊泄氣地倚在門邊:“那么,你們希望我們再做些什么呢?”
日航領(lǐng)隊歉意地笑笑說:“你們可以重放一次嗎?”別無選擇,只得照辦。但麥道公司談判代表重復(fù)那兩個半小時的介紹時,已經(jīng)失去了最初的熱忱和信心。是日本人開了美國佬的玩笑嗎?不是,他們只是不想在交涉之初就表明自己的理解力,談判風格素來以具體、干脆、明確而著稱的美國人,哪里會想到日本人有這一層心思呢?更不知道自己在談判伊始已先輸一盤了。
談判進入交鋒階段,老謀深算的日航代表在“假癡不癲”上又使出了新的一手:裝成聽覺不敏,反應(yīng)遲鈍,顯得很難甚至無法明了麥道方在說些什么;讓麥道方覺得跟愚笨的人談判,早已準備好的論點、論據(jù)和推理是沒有用的,精心選擇的說服策略也無用武之地。連日來,麥道方已被攪得煩躁不定,只想盡快結(jié)束這種與笨人打交道的災(zāi)難,于是直截了當?shù)匕亚蛱呦驅(qū)Ψ剑骸拔覀冿w機性能是最佳的,報價也是合情合理的,你們有什么異議嗎?”
此時,日航主談似乎由于緊張,忽然出現(xiàn)語言障礙。他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第……第……第……”“是第一點嗎?”麥道主談忍不住問。日航主談點頭稱是。“好吧,第一點是什么呢?”麥道主談急切地問。“價……價……價……”“是價錢嗎?”麥道主談問。日航主談又點了點頭。“好,這點可以商量。第二點是什么?”麥道主談焦急地問。“性……性……性……”“你是說性能嗎?只要日航方面提出書面改進要求,我們一定滿足。”麥道主談脫口而出。
至此,日航一方說了什么呢?什么也沒有說。麥道一方做了什么呢?在幫助日方跟自己交鋒。他們先是幫日方把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解釋清楚,接著為問出對方后面要說的話,就不假思索地匆忙作出許諾,結(jié)果把談判的主動權(quán)拱手交給對方。經(jīng)過三輪談判,日航代表以最低的價錢買到了最先進的飛機,大獲全勝。
人生悟語:
給對手一個假象,讓對手覺得你無知,而自己出其不意,抓住對方弱點反攻出擊,不失為一個妙招。
10.雙贏合作,優(yōu)勢互補
在與客卿的合作中,李嘉誠也很善于為他人謀利,做得仁至義盡。
杜輝廉是曾為李嘉誠的事業(yè)鼎力相助的一個客卿之一。
杜輝廉是一位英國人,出身倫敦證券經(jīng)紀行,是一位證券專家。70年代,英國唯高達證券公司來港發(fā)展,委任杜輝廉為駐港代表。在業(yè)務(wù)往來中他便與李嘉誠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1984年,唯高達被萬國寶通銀行購并,杜輝廉隨之參與萬國寶通國際的證券業(yè)務(wù)。
杜輝廉是長江多次股市收購戰(zhàn)的高參,并實際操辦了長實及李嘉誠家族的股票買賣,因而被業(yè)界稱為李嘉誠的股票經(jīng)紀。
但杜輝廉并不是李嘉誠公司的董事,他多次謝絕李嘉誠邀請他擔任長實董事的好意,是眾客卿中惟一不支干薪者。但他絕不因為未支干薪,而拒絕參與長實系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股市集資、股票投資的決策,這令重情重義的李嘉誠一直覺得欠他一份重情,總想著尋機報答于他。
機會終于來了,1988年底,杜輝廉與他的好友梁伯韜共創(chuàng)百富勤融資公司,李嘉誠當即決定幫助百富勤公司,以報杜輝廉相助之恩。
杜梁二人各占百富勤公司35%的股份,其余股份,由李嘉誠邀請包括他在內(nèi)的18路商界巨頭參股。
這些商界巨頭也得到過杜輝廉的幫助,所以接到李嘉誠的邀請后,便欣然允諾。他們都和李嘉誠一樣不入局,不參政,目的僅在于助其實力,壯其聲威。
在18路商界巨頭的大力協(xié)助下,百富勤發(fā)展勢頭迅猛,先后收購了廣生行與泰盛,也分拆出另一家公司百富勤證券;杜輝廉任這兩家公司主席。到1992年,該集團年盈利已達到了6.68億港元。
當百富勤集團成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誠等巨商主動攤薄自己所持的股份。其目的是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好讓杜梁二人的持股量達到絕對的安全線。
李嘉誠對百富勤的投資,完全出于非盈利目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報杜輝廉之恩。
盡管李嘉誠并不想從百富勤賺得一分一厘,但李嘉誠持有的5.1%的百富勤股份,仍為他帶來了大筆紅利。這是因為百富勤發(fā)展迅速,是市場倍受寵愛的熱門股,他不想賺錢也得賺錢了。
90年代,李嘉誠與中資公司的多次合作(借殼上市、售股集資),基本上都是請百富勤擔當財務(wù)顧問。身兼兩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輝廉,仍忠誠不渝地充當李嘉誠的智囊。
因為有證券專家杜輝廉的鼎力相助,李嘉誠在股市上更是如虎添翼,揮灑自如,甚至對股市形成了強大的左右力。
人性悟語:
當今世界是一個合作的世界,任何一個想獨立做事的人注定是成不了大事的。只有與人合作,善于與人合作,揚人之長避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事業(yè)走向更輝煌的明天。凡成大事者都注重雙贏合作,優(yōu)勢互補。
11.行動比知識更重要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18歲的美國小伙子。大學二年級時,這位小伙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fā)32Bit財務(wù)軟件, 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zhuǎn)換問題。
當時,科萊特感到非常驚詫,因為他來這兒是求學的,不是來鬧著玩的。再說對Bit系統(tǒng),教授才教了點皮毛,而要開發(fā)Bit財務(wù)軟件,不學完大學的全部課程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絕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請。
10年后,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而那位退學的小伙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志億萬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xù)攻讀博士后;而那位美國小伙子的個人資產(chǎn),在這一年則僅次于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成為美國第二富翁。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fā)32Bit財務(wù)軟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則已繞過Bit系統(tǒng),開發(fā)出了Bit財務(wù)軟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兩周內(nèi)占領(lǐng)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也隨之傳遍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人生悟語:
如果等到所有的條件都成熟了才去做一件事,那只能是無休止的等下去了,成大事者總是想到就立刻去做,確定了目標就義無返顧的走下去。
12.關(guān)心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有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按照慣例走進職工餐廳與職工一起就餐、聊天。
這天,盛田昭夫忽然發(fā)現(xiàn)一位年輕職工郁郁寡歡,滿腹心事,悶頭吃飯,誰也不理。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動坐在這名員工對面,與他攀談。幾杯酒下肚之后,這個員工終于開口了:“我畢業(yè)于東京大學,有一份待遇十分優(yōu)厚的工作。進入索尼之前,對索尼公司崇拜得發(fā)狂。當時,我認為我進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選擇。但是,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我不是在為索尼工作,而是為課長干活。坦率地說,我這位課長是個無能之輩,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動與建議都得課長批準。我自己的一些小發(fā)明與改進,課長不僅不支持,還挖苦我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有野心。對我來說,這名課長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氣,心灰意冷。這就是索尼?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棄了那份優(yōu)厚的工作來到這種地方!”
這番話令盛田昭夫十分震驚,于是產(chǎn)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之后,索尼公司開始每周出版一次內(nèi)部小報,刊登公司各部門的“征人廣告”,員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應(yīng)聘,他們的上司無權(quán)阻止。另外,索尼原則上每隔兩年就讓員工調(diào)換一次工作,特別是對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勁十足的人才,不是讓他們被動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動地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在索尼公司實行內(nèi)部招聘制定以后,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較中意的崗位,而且人力資源部門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問題。
人生悟語:
員工是企業(yè)的支柱,沒有了員工企業(yè)就難以為繼了。了解員工的意愿,關(guān)心員工的精神需求,激勵員工的士氣,使之最大限度地為企業(yè)服務(wù),這才是一個高明的領(lǐng)導(dǎo)者。
13.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
很多啤酒商都發(fā)現(xiàn),要想打開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啤酒市場非常難。于是有人向暢銷比利時國內(nèi)的“哈羅”牌啤酒廠取經(jīng)。“哈羅”啤酒廠位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東郊,無論是廠房建筑還是生產(chǎn)設(shè)備都沒有很特別的地方。但該廠的銷售總監(jiān)林達是轟動歐洲的策劃人員,由他策劃的啤酒文化節(jié)曾經(jīng)在歐洲多個國家盛行。
林達剛到這個啤酒廠的時候還是一個不滿25歲的小伙子,那時他看上了廠里一個很優(yōu)秀的女孩,然而那個女孩卻對他說:“我不會看上一個像你這樣普通的男人。”于是林達決定做些不普通的事情。
那時的哈羅啤酒廠市場份額正在一年一年地減少,因為啤酒銷售的不景氣而沒有錢在電視或報紙上做廣告。銷售員林達多次建議廠長到電視臺做一次演講或者廣告,但都被廠長拒絕。林達決定冒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貸款承包了廠里的銷售工作,正當他為怎樣去做一個最省錢的廣告而發(fā)愁時,他徘徊到了布魯塞爾市中心的廣場。廣場附近的男孩銅像啟發(fā)了他,這個撒尿的男孩銅像就是用自己的尿澆滅了侵略者炸城的導(dǎo)火線從而挽救了這個城市的小英雄于連。林達突然決定了他要做一件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