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來龍去脈

麒麟的起源

麒麟(qílín),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麒麟性情溫和,不傷生靈。幼年麒麟不會飛,成年麒麟會飛,且成年麒麟能大能小,平時較為慈祥,發怒時兇猛異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口能吐火,聲音如雷。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出現,它被古人視為神寵、仁寵。

民間傳說中稱,天地誕生之初,飛禽以鳳凰為首,走獸以麒麟為尊。傳說里,它是神、仙的坐騎,地位僅次于龍。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于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也有傳說稱麒麟的身體像麝鹿。

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鄭和帶著麻林(今非洲東岸肯尼亞的馬林迪一帶)國王贈送的長頸鹿回到了南京。由于長頸鹿長相似中國民間傳說的吉祥之物——麒麟,加之當時國人對長頸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認定,麻林國所贈的長頸鹿就是麒麟。

麒麟傳說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在古代中國,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意義,而成為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權力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麒麟送子/灘頭年畫

麒麟送子/灘頭年畫

麒麟送子/南通年畫

麒麟送子/南通年畫

西狩獲麟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西狩獲麟”的故事,首先見于戰國時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魯哀公帶領大臣們到嘉祥(今山東省西南部,屬濟寧市)的南部山區圍獵,在轟趕野獸的過程中,突然驚擾了一只神獸——麒麟,這只麒麟被驚擾之后倉皇逃竄,魯哀公和他的大臣們從來沒見過神獸,因而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在后面拼命地追趕。其中孫叔氏的車夫鉏商的馬跑得較快,鉏商在后面對麒麟射了一箭,麒麟中箭后繼續逃跑,但最終因為負傷在今嘉祥臥龍山西部被鉏商一班人馬圍住捕獲。

他們從來沒見過神獸,魯哀公等人趕到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討論,也不能確定這個神獸到底叫什么名字。孔子看到麒麟負傷驚魂未定的樣子,心中萬分悲痛,他說:“這是麒麟,是天下第一仁獸,若不遇盛世的話是不會出現的,為什么現在會出現啊!”話畢痛哭不止。魯哀公將麒麟帶回去療傷,不想麒麟因驚嚇過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人們為紀念“西狩獲麟”,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筑了麒麟臺,又名獲麟臺,古稱獲麟古冢。

相傳孔子因為麒麟非盛世出現被捕獲而無比傷感,悲憐之情難以言表,《春秋》的寫作也因此擱筆了。

麒麟送子

晉王嘉《拾遺記》中描述,孔子誕生之前,有麒麟吐玉書于其家院。這個典故成為“麒麟送子”的來源。

曲阜有一條闕里街,孔子的故居就在這街上。孔子的父親孔紇與母親顏徵僅孔孟皮一個男孩,但患有足疾,不能擔當祀事。夫婦倆覺得太遺憾,就一起在尼山祈禱,盼望再有個兒子。一天夜里,忽有一頭麒麟踱進闕里。麒麟舉止優雅,不慌不忙地從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寫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麒麟不見了,孔紇家傳出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孔子誕生了。

漢族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

中國傳統的生育觀念是希望多生兒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無論從婦女懷孕,還是到嬰兒降生、百晬及其他慶賀活動,無不體現出人們為祈福所做的不懈努力。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圣賢人家,人們由此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于是,以“麒麟送子”為主題的民俗文化現象不僅見于圖畫、祝禱之語,而且也見于歲時活動,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貴子,子孫賢德。

就《麒麟送子》的圖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簡。繁者或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掛一書;或為童子背后有一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在民間版畫作品中,還多配吉祥聯語“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

麒麟送子/高密年畫

麟吐玉書/平度年畫

鳳含芝草/平度年畫

麒麟送子/高密年畫/清

麒麟送子/高密年畫/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九江县| 宁乡县| 安福县| 海城市| 吉木乃县| 兰坪| 广宗县| 平武县| 漳浦县| 花莲县| 宿州市| 六枝特区| 内江市| 崇礼县| 桐梓县| 娱乐| 永泰县| 西贡区| 安乡县| 德庆县| 敦化市| 中宁县| 大城县| 肥西县| 株洲市| 双桥区| 广汉市| 津市市| 咸丰县| 肃北| 同江市| 嘉祥县| 沐川县| 辽宁省| 兰西县| 城步| 乐亭县| 遂昌县| 平乡县|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