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畫上的中華經典故事·誠信篇
- 沈泓 王本華主編
- 2041字
- 2020-05-27 17:01:28
知識廣角
管鮑之交
我們經常在各種文學作品中看到“八拜之交”,卻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八拜”。八拜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子弟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后世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為八拜之交。后來八拜之交又有了另一層含義,它包含了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舍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這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也作“管鮑之誼”。“管”是指管仲,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法家代表人物,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鮑”是指鮑叔牙,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這則成語源于《列子·力命》:“管仲嘗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此世稱管鮑善交者。”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系。
管仲與鮑叔牙都是潁上(潁水之濱)人。他倆一個才氣橫溢,一個為人誠懇厚道。兩人少年相識,意氣相投,來往非常密切。兩人曾經一起做生意,管仲家貧,鮑叔牙富裕,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因為家里窮。”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這時,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不是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管仲曾三次被拉去當兵打仗,而且三次逃跑,人們譏笑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解釋:“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而是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養。”
后來兩人一起做了齊國公子的老師,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齊釐公死后,襄公繼位,他害怕各位公子謀奪他的王位,就想加害于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于是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后來,齊襄公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趕忙回國爭奪王位。
為了阻止公子小白,管仲率領士兵在其返回齊國的道路上進行攔截,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公子小白假裝死去。管仲以為沒有什么顧慮了,就與公子糾一起不緊不慢地返回齊國。但是等他們到達時,公子小白已經捷足先登,即位就國了,史稱齊桓公。
管仲和公子糾不甘失敗,他們借魯國軍隊去攻打齊國。結果戰爭失利,公子糾被殺,管仲成為囚犯。
齊桓公要拜鮑叔牙為相并想處死管仲。鮑叔牙勸說道:“管仲是為其主嘛!主公可赦免他,讓他為您效力。此人才能勝于我,若以他為相,齊國定會強大起來。”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就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而鮑叔牙在舉薦管仲之后,也甘心居于管仲之下。從此,在鮑叔牙的協助下,管仲出謀劃策,在齊國順利實行變法,使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齊桓公也成了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管鮑之交”也被譽為交友的至高境界。可見真摯的朋友應當可以患難與共,為了共同的目標能不計個人得失、互相信任,進而同心協力,成就一番事業。
一言不發
《三國演義》中不止關羽一人“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有一個光輝的典范——徐庶,他就是推薦了諸葛亮給劉備的那個徐庶,他是比關羽更切合這個成語意義的人物。
徐庶(生卒年不詳),本名徐福,字元直,潁川人。徐庶本是寒門子弟,少為游俠,為人報仇被捕,得脫后折節求學,學于儒家學舍。
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人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并結識了司馬徽、諸葛亮、崔鈞等人。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于新野駐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且信義著于四海,前往自薦。劉備見徐庶后,非常器重他,拜為軍師。
曹操得知劉備于新野駐軍,派遣曹仁率領大軍前來攻打,徐庶用計遣張飛、趙云大破曹仁前鋒,并將呂曠、呂翔斬殺。后曹仁親自點兵前來,李典又被趙云殺敗,曹仁于是擺八門金鎖陣,但是徐庶很快識破陣中破綻,派遣趙云率領五百軍士前往破陣,殺敗曹仁。曹仁不甘失敗,決定晚上前來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敗而歸,徐庶又設計奪取了樊城。
可惜好景不長,徐庶軍師身份被曹操麾下謀士程昱識破,并設計將徐庶老母轉至許昌,又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徐庶是個出名的孝子,見到書信方寸大亂,辭別劉備,前往許昌。徐庶到許昌見了母親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騙,徐母在斥責徐庶后自殺身亡。
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做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并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謀。這就是俗語典故“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
此后,徐庶果然謹記諾言、恪守誠信,即使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將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時候,徐庶識破龐統的連環計也沒有向曹操說明。在龐統的指引下,徐庶制造謠言說西涼馬騰、韓遂造反,殺奔許昌,在曹操無計可施之際,徐庶當即向曹操請命,領三千兵馬,以臧霸為先鋒,趁夜離開赤壁,不知所蹤。
“徐庶進曹營”后與“關羽降曹”事件演化為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公/灘頭年畫

關公/灘頭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