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之道:致青年教師
- 查有梁
- 4061字
- 2020-05-22 15:57:56
二、高效教學的20項思考——“效能改進”教學模式
(一)重視效能改進,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1.什么是“效能改進”教學模式?建構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科學測評教學效能,不斷改進教學過程。特點是:以德育人,科學樹人,注重實效,講究效率;提倡“高效教學”,減少無效勞動;發現問題,及時改進。這就是“效能改進”教學模式。
“效能改進”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減輕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率。上課的可測評量是:①問題提出;②思考時間;③教學環節。課后的可測評量是:①作業設計;②批改方式;③反饋時間。
2.教師要有教案,學生必須要有學案嗎?
教師要有教案,以充分發揮主導性;同樣,學生要有學案,以充分發揮主體性。學生要在預習和復習中學會“提出問題”。問題要提得好,能抓住關鍵點和要點。變被動地聽課為主動地聽課。既要有整體的教案,也應當有整體的學案。低年級的教學,教師既要寫教案又要寫學案;高年級的教學,應當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寫學案。
教學必須是以教材為主,不能用參考資料代替教材。編寫教材的專業人員在編寫教材的同時,應當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參與編寫“教學指導書”供教師參考;同時,編寫“學習指導書”供學生參考。這是促進“有效教學”的基本保證。
讓每一位教師手工操作寫教案、寫學案,教師太辛苦,效率并不高。這是教育部門應當研究解決的問題。要走群眾路線,要集約型地編寫“教學指導書”和“學習指導書”。
3.什么是啟發式教學的關鍵?提出問題和思考時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選擇好的問題,以引起積極思維。一節課內,提出多少問題為宜,要研究,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教師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后,要讓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處于“憤悱”狀態?!八伎肌薄皯嶃钡臅r間多長為宜,要研究,時間長了不好,時間短了也不行。
4.教學效能測評的兩大要素是什么?教學中可以測評嗎?
教學效能的測評有兩大要素:“問題提出”和“時間控制”。問題提得好,問題的量適度,則教學效率高;時間控制得好很重要,時間多了或少了,教學效率都不佳。課堂教學的提問,一個中等難度的問題(50%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以學生思考3~5分鐘為宜。教師要掌握好上課每一階段的時間和節奏,才可能是“高效教學”。小組討論要明確讓懂了的學生具體幫助仍然不懂的學生,一對一地交流討論才有效率。
(二)科學理解教學目標,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5.“知識”分為幾大類?“教學目標”只能寫出哪類知識?
廣義的“知識”分為兩大類:①外顯的編碼化知識(事實知識、原理知識); ②隱性的經驗類知識(技藝知識、人才知識)。前者,可以言傳,通常理解為狹義的“知識”;后者,難以言傳,只能意會。教學目標通常只能寫出可以言傳的知識;而只能意會的知識是無法寫出來的,只能融合、滲透在教學之中。分清兩大類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6.知識與技能有什么不同?應該作為“一基”還是作為“雙基”?
“知識與技能”不能作為“一維”。知識重在邏輯性,技能重在操作性,兩者有明顯的差異。這里的“知識”顯然是指狹義的知識,是可以言傳;而“技能”靠體驗與感悟,難以言傳。傳統教學重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即“雙基”,已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的。有意無意削弱“雙基”,不可能是高效的教學?;A教育的目標是“打好基礎”,包括“四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態度、基本方法。
7.“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教學的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是顯性目標還是隱性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大多屬于隱性的經驗類知識。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很難準確地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教學目標的“一維”。如果硬性要求教師每一節課都要寫出要達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教師通常就只能“貼標簽”。形式主義地貼太多標簽,教學效率必然降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很多情況下是“身教重于言教”,是“不言之教”?!扒楦袘B度和價值觀”是教學的“長期”目標,而不是一節課的“短期”目標;是“隱性”目標,而不是“顯性”目標。分清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分清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才可能提高教學效率。
8.一節課40分鐘,平均可以學習多少知識?
一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克服難點。一節課僅40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學目標是相當“有限的”。一節課平均可以學5~20個組塊,1個產生式。少則得,多則惑。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一節課教學內容的多少,完全取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給學生提供適應他們的教學才可能是高效教學。
(三)激發興趣會教會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9.基礎教育中,每一節課可分為幾個環節,每個環節需要多少時間?
在基礎教育(1~9年級)中,每節課總是要有5~8個環節,平均每一環節占用5~8分鐘。引入課題,一般應當是藝術引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結束,一般要審美拓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每一環節(或稱階段),是一個小“節目”,不宜太長,也不宜太短。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以提高教學效率。
10.教學中如何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出學科的特點和魅力,要能打動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引起學習興趣。這樣,才可能是高效的教學。教師要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要使學生“會學、好學、樂學”,教師首先要“會教、好教、樂教”。
11.教師“會教”,學生“會學”,各有哪幾個要點?
教師“會教”有五個要點: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動之以情,傳之以神,創之以新;相應地,學生“會學”也有五個要點:思考接受,活動探究,情感體驗,合作交流,整合頓悟。每一節課中,上述五個要點最好都能表現出來,教學效率才能提高。
12.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思維“發散”,需不需要引導思維“收斂”呢?
上課時,要求師生的思維要“發散”,想出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同時,又要求師生的思維要“收斂”,不能一味不著邊際地想。40分鐘的教學,必須“聚焦”在“有限的”教學目標上,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四)作業設計多樣化,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13.“作業設計”怎樣才能做到多樣化和科學化?
“高效教學”一定要認真研究“作業設計”?!白鳂I設計”要多樣化、科學化。有教師布置的作業,有學生自選的作業,有任務驅動的作業,有為競賽做準備的作業,有師生共研的作業,有學生合作完成的作業,等等。一定要改變作業的“單調乏味”,使其“多樣有趣”?!邦}海戰術”往往使學生厭學,降低教學效率?!邦}海戰術”加重教師負擔,使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14.“批改作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怎樣提高效率?
三種作業批改方式,要交替進行:①教師發正確答案,學生自批自改;②教師發正確答案,學生互批互改;③教師全批全改,學生反思自評。要提高作業批改的效能,對于關鍵內容,教師應當全批全改;而對于一般內容,則可由學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要提高作業批改的實效。
15.在教學中,要即時反饋,反饋的時間以多長時間為好?
即時反饋是重要的教學方法。對中小學生而言,所做的練習、所考的試題,如果當天能知道正確答案,那么就應當主動改正錯誤的部分,強化正確的部分。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有效教學重視課堂教學中的“精講精練”,當堂完成,當堂評價。推遲幾天才反饋,這種教學是低效甚至無效的。例如,第一節課學生作文,接著連堂的第二節課就由學生自評自改、互評互改,教師則具體指導相對后進的學生,當面評改,正面點撥,鼓勵激發,因材施教。
16.有效教學的基本過程和突出特點是什么?
有效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復習舊課,講解新課,突破難點,鞏固練習,拓展應用?;蛘哒f:感性體驗,問題思索,理性講授,具體應用,反饋評價。這些基本過程的順序是可以靈活變換的。
“有效教學”的突出特點是:激發思考,邏輯簡明;引導活動,幽默有趣;富于激情,飽含詩意;指點迷津,充滿智慧。把教學的環節規定得很死板,嚴格控制教師講解的時間,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的方法建構的所謂“教學模式”沒有普遍的“有效性”。
(五)改進學習策略,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17.有針對性的教學如何幫助學生改進“學習策略”?
“高效教學”要提倡教學的針對性,因材施教、因材擇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要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好的“學習策略”,即:強調“邏輯”的策略、強調“操作”的策略、強調“情感”的策略、強調“交往”的策略。教師可以分別給予不同類型的學生以不同策略的指導。通過調查統計,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必由之路。
18.一般通用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是什么?
要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一般通用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是:①專心聽課,做好筆記,及時復習,認真做題;②獨立思考,狠下苦功,不懂要問,直到真懂;③認真實驗,細心大膽,動腦動手,追究根源;④每章學完,系統復習,學會總結,掌握聯系;⑤不怕困難,反復鉆研,敗不自卑,勝不自滿;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要急躁,不要停頓。
19.學習的方式有哪些水平?學習方式有一個發展過程嗎?
學習方式有多種水平。不同年齡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應當分別采用相應水平的學習方式就能提高學習效率。并非一味采用高級水平的學習方式就是高效率。①初級水平:機械記憶,淺層理解,簡單應用,被動接受;②中級水平:意義記憶,中層理解,綜合應用,主動探索;③高級水平:整體記憶,深層理解,創造應用,有所發現。三種水平的學習方式都是存在的,應當重視由初級水平向高級水平的“自然轉化”,而不是“人為強加”。
20.不同學科的學習特點相同嗎?列舉不同學科的不同學習特點。
不同學科的學習特點很不相同,只有充分依據學科的特點,教會學生采用相應的學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例如:①學習科學時,學習的特點是:探究問題,理解規律。②學習技術時,學習的特點是:設計方案,操作試驗。③學習文學時,學習的特點是:熟讀經典,領悟發揮。④學習藝術時,學習的特點是:模仿鑒賞,審美立美。對不同學科只強調某一種方法,顯然不能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