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怎樣提煉核心經驗

我將思維模式分為四大類:邏輯思維、操作思維、情感思維、交往思維。查有梁:《論思維模式的分類及其應用》,《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根據(jù)這一研究,我們怎樣提煉核心概念?可以有四種途徑:其一,邏輯型的提煉。將理論原理具體化為自己的經驗,主要應用演繹法。其二,操作型的提煉。將具體實踐抽象化為自己的經驗,主要應用歸納法。其三,情感型的提煉。將鑒賞體驗外化為自己的經驗,主要應用感悟法。其四,交往型的提煉。將他人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主要應用轉化法。

在教學和研究中提煉經驗,上述四種途徑往往綜合起來應用。我自己提煉的20條教學經驗和20條研究經驗,經歷了50年的提煉過程。現(xiàn)在,我還在不斷修改、補充、調整。在參與教學和研究的實踐活動之中,我開始有幾條零星的經驗,慢慢才有了幾條核心的經驗,進一步總結出比較系統(tǒng)的經驗。特別是在理解科學原理、認識思維模式之后,較快形成系統(tǒng)的核心經驗。詳細論述參看《50年教學和研究之經驗》。查有梁:《50年教學和研究之經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每一條經驗我都采用“微博”式寫法,都在150個字以內。早在20年前,我在制作講課的投影片時發(fā)現(xiàn),每一張投影片字數(shù)在120字左右有利于受眾觀看和理解。2012年和2013年,我的《教學的20條經驗》和《研究的20條經驗》,成為福建省教師培訓的遠程開放的“慕課”(MOOC)。

教師提煉教學經驗可以分類、分層次、分為幾部分,例如:①你在備課方面有什么經驗?②你在上課方面有什么經驗?③你在考試方面有什么經驗?④你在提問方面有什么經驗?⑤你在教育教學的其他方面有什么經驗?講一條經驗,要講出一個與經驗相關的故事。慢慢積累,不斷修改,就有提高。

教師提煉研究經驗可以分類、分層次、分為幾部分,例如:①你在選擇研究課題方面有什么經驗?②你在具體“做”研究方面有什么經驗?③你在選擇各種合作方面有什么經驗?④你在發(fā)表科研成果方面有什么經驗?⑤你在科研教學相互促進方面有什么經驗?慢慢積累,不斷修改,就有提高。

經驗是人們經歷過的事、驗證過的事,因此,經驗的背后總有故事。經驗大多是可操作的,有實際效果的;故事大多是很生動的。“經驗——故事”交流的相互培訓模式,很受教師們歡迎。這也是教師們相互交流和學校進行校本培訓的一種很實用的培訓模式。有故事、有案例,這樣介紹教學經驗,生動有趣,容易領悟。

“經驗——故事”背后的科學原理和模式建構一旦被教師們了解,就會促進教師們在總結自己教育和研究的經驗基礎上自主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和模式創(chuàng)新,有效提高教育質量。追求優(yōu)質教學是學校校長和教師們永恒的主題。查有梁:《從有效教學到優(yōu)質教學》,《教育科學研究》,2014年,第10期。教師自己不斷提煉教學和研究的經驗,大家相互交流教學和研究的經驗,這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2013年的新年前后,我每天晚上看中央電視臺一臺播放的電視連續(xù)劇《劉伯承元帥》。白天我就思考和寫作《論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查有梁:《論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教育科學研究》,2013年,第4期。劉伯承元帥是榜樣,使我認識到兵法與教法兩者有密切聯(lián)系。劉伯承元帥提出打仗的“五行”:“任務、時間、地形、敵情、我情。”他說:“五行不定,輸?shù)酶筛蓛魞簟!边@啟發(fā)我認識到教學也有“五行”:目標、時間、地點、學情、教情;同樣,“五行不定,輸?shù)酶筛蓛魞簟薄?img alt="查有梁:《兵法與教法》,《時代教育》,2013年,第2~3期。"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98CC9/16809920305987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5380077-IKOy5R4zlViqhqzrnJPEMZLmBiO35vjh-0-892556fd723d47747ade4e3a74524668">

2015年1月8日,我參加在成都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行的“成都市名師工作室”“職教名師杯”教師說課比賽,擔任總評委。聽了12位職教教師的說課。有6位教師說一門課程,有6位教師說一節(jié)或兩節(jié)課。我認為其中重要的經驗是“教、學、做、用、創(chuàng)”,兩兩結合,不可缺少。即教師要:教中學、教中做、教中用、教中創(chuàng);反之亦然,即:學中教、做中教、用中教、創(chuàng)中教。學生要:學中教、學中做、學中用、學中創(chuàng),反之亦然;即:教中學、做中學、用中學、創(chuàng)中學。“教”要生動傳授,“學”要主動接受,“做”要動手操作,“用”要實際應用,“創(chuàng)”要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這不僅是“教學做合一”,而且是“教學做用創(chuàng)合一”。我認為這是職業(yè)教育的一條好經驗,有普遍意義。

提煉教學經驗和研究經驗一定要遵循辯證法,將經驗論和理性論統(tǒng)一起來,互相補充。經驗與理論有差異,就有矛盾,但這種矛盾是對立統(tǒng)一的,而并非完全對立。經驗來自于實踐,又必須上升到理論,避免狹隘的經驗論;理論的原理要能夠解釋經驗,又必須回到實踐中檢驗,避免狹隘的唯理論。經驗論和理性論兩者結合起來,很有必要。

任何理論,如果內在邏輯缺乏連貫一致,其實施的結果往往得不到外在的經驗支持。反過來,如果理論得不到外在的經驗支持,往往內在邏輯缺乏連貫一致。檢驗真理最終需要有“整體經驗”的支持。“內在的連貫一致,外在的經驗支持”兩者結合,才是判斷真理的最低限度條件。“整體經驗”包括歷史的經驗和現(xiàn)實的經驗,是各類實踐中得到的經驗的總和。

我將教育理論分為相互聯(lián)系的三大類:其一,“原理性理論”;其二,“建構性理論”;其三,“經驗性理論”。查有梁:《教育原理探索與教育模式建構》。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編:《中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回顧與展望——從“六五”到“十五”》,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第557~562頁。“原理性理論”有原理,有推論,重演繹,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和模式支撐,但強調建立體系。“建構性理論”有假設,有模式,重過程,有一定理論根據(jù),同時又接近實踐,有可操作性。“經驗性理論”講做法,可操作,重實踐,理論隱藏在其中,理論成分較弱,實踐成分較強。提煉教學經驗有助于建構“經驗性理論”。

遵照系統(tǒng)科學的整體原理,教師們先通讀我的關于教學的20條經驗和關于研究的20條經驗,再聽講學或看書,或看講學的“慕課”,這樣效果較好。真正行之有效的經驗,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我們要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來提煉經驗。沒有經驗檢驗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支撐的經驗是片面的經驗。理性論與經驗論的有機結合,是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因特網上,雖然可以搜索到我的這些教學經驗、研究經驗,但是,有的不全,有的有錯;沒有一處將40條經驗合在一起。我認為,快速地整體瀏覽、鳥瞰這40條經驗,很有必要。希望教師們在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研究經驗時,也能夠形成整體結構,從而體現(xiàn)出整體功能。我認為,還有必要從學生學習的視角,提煉“學習的20條經驗”。這里沒有寫出來,是一個缺陷,也是一個局限。讀者可以參考我的《給學生的20把鑰匙》查有梁:《給學生的20把鑰匙》,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一書,然后,自己補充學習的經驗,使得教學經驗更加完整。

所謂提煉,就是要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有內化,有外化。化繁為簡,大道至簡。所謂結構,就是要有部分、有整體、有層次、有聯(lián)系、有功能。我采用的結構分五部分,每一部分有四條。每一條提煉出一句話進行概括,然后,用3~5句話展開。講解時,每一條都有實例、有故事。最后,形成20條教學經驗、20條研究經驗。20=5×4,這種5×4結構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

以下,是我提煉的教學經驗20條、研究經驗20條。這些經驗也只是一孔之見,有片面性,教師們可以批評、修正、質疑、采用、變換。這些經驗,可以作為教師們提煉自己的教學和研究經驗的一個借鑒和起點。這些經驗,主要適合中學教師和大學教師參考,中專和高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師可能得到一些啟發(fā)。關鍵是自己去提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密山市| 象州县| 阳高县| 苏州市| 鞍山市| 新蔡县| 通江县| 阳春市| 时尚| 抚松县| 方正县| 久治县| 宜阳县| 钟山县| 法库县| 三原县| 泾阳县| 和田市| 中卫市| 文山县| 元朗区| 永川市| 阳曲县| 郓城县| 南宫市| 常山县| 平谷区| 奉化市| 册亨县| 蛟河市| 辛集市| 成武县| 蛟河市| 长阳| 东城区| 福州市| 安庆市| 衡东县| 石屏县|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