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8 《西王母》畫像磚

漢代有一種特殊的繪畫,是刻印在墓室、祠堂等建筑物的磚石上的。刻在石頭上的稱為“畫像石”,印在磚上的叫作“畫像磚”。在這些磚石上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一位女士,她身著華服,神態莊嚴地坐著,身邊還常常圍繞著各種奇特的動物和人。她究竟是誰?為什么漢代人對她如此偏愛?

這位畫像石、畫像磚女明星是西王母。在早期的神話傳說《山海經》中,西王母是一位司瘟疫、掌刑罰的神,居住在昆侖山。在書中她的樣子叫人不敢恭維:長著老虎的牙齒、豹子的尾巴,亂蓬蓬的頭發上插著玉做的裝飾品。說白了,是個半人半獸的怪物。可是到了富于想象力的漢代人那里,西王母不但在形象上華麗地轉變為尊貴婦人,法力也得到了提升。據說她掌握著不死藥,能夠使凡人成仙。在特殊情況下,她還能消災禳難,拯救百姓。根據《漢書·五行志》記載,公元前3年,天下大旱,百姓求助于西王母。他們手握禾稈或麻稈——這是信仰西王母的信物——像接力一樣傳遞。在傳遞過程中,有的人披頭散發、光著腳板奔走,有的人砸門不開就撞斷門閂,有的人干脆逾墻而入,有的人乘了車騎奔馳。人們甚至動用了國家用以上傳下達的官驛,經過二十六個郡國,一直把信物傳遞到京師。從這場全國性的崇拜運動可以看出,在漢代人心目中,西王母不是普通的神仙,根本就是一位全能的宗教偶像。

對西王母的狂熱崇拜在漢代的藝術中有充分的體現。下圖是成都一座東漢墓葬中出土的畫像磚的拓片(圖8-1),居中那位端坐在龍虎寶座上的就是西王母。圍繞在她身邊的除了善男信女外,還有她的“寵物”:一是玉兔,它是西王母麾下制造仙藥的骨干;二是蟾蜍,傳說它是嫦娥姑娘變的,是月亮中的精靈;三是九尾狐,是象征多子多孫的神獸;四是三足烏,也就是李商隱詩中“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那只青鳥,它是西王母的信使。在有的畫像磚上還會出現長著翅膀的人(圖8-2),他們不是天使,而是“羽人”,是仙境中長生不死的代表。

圖8-1 [東漢]《西王母》畫像磚(拓片)40.3厘米×45.5厘米 四川成都清白鄉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圖8-2 [東漢]《西王母》畫像磚(拓片)山東嘉祥宋山出土山東石刻藝術博物館藏

在上圖的這張畫像磚拓片上(圖8-1),西王母是整個畫面的中心,其他的動物和人都向她行禮膜拜。可西王母卻無視環繞的隨從,而是把目光投向畫面之外,仿佛在邀請現實中的信眾跟她交流。美術史家稱這種畫面為“偶像型構圖”。我們不妨將它與另一塊畫像石上的圖畫進行比較。回顧前文中以“荊軻刺秦王”為主題的拓片(第32頁圖7-1),畫中沒有像西王母那樣正面觀看者的形象,主要人物都描繪成全側面或四分之三側面,他們的姿態充滿動勢,加強了彼此間的呼應。這種構圖通常是為了描繪某個故事情節或生活景象,可以稱作“情節型構圖”。對于觀看者而言,這兩種構圖方式的區別非常明顯:偶像型構圖是開放的,我們得以與偶像兩兩相對,可以主動而直接地與之交流;情節型構圖是封閉的,我們是置身畫外的冷靜旁觀者,只欣賞,不參與。

情節型構圖是早期中國人物畫的構圖,在戰國時的兩幅人物帛畫(第15頁圖4-1,第17頁圖4-2)以及西漢馬王堆的帛畫(第22頁圖5-1)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方式。而偶像型構圖是在1世紀之后才流行起來的。1世紀發生了什么事?對了,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去過佛寺的人對這樣的畫面一定不陌生:佛祖正面端坐在中央,四周環繞著弟子和信徒。這樣的構圖最利于將偶像展現給崇拜者。中國藝術家很快學會了這種視覺樣式,并把它用在了西王母這位法力無邊的女神身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新竹市| 深圳市| 吉安县| 德兴市| 昔阳县| 尉犁县| 淳化县| 田林县| 兰考县| 逊克县| 侯马市| 麻阳| 崇左市| 周宁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平潭县| 奈曼旗| 会泽县| 齐齐哈尔市| 武陟县| 河西区| 南召县| 万州区| 哈密市| 临朐县| 砚山县| 行唐县| 抚远县| 海伦市| 许昌市| 海宁市| 东安县| 贡嘎县| 宣武区| 九龙坡区| 玉溪市| 上林县| 姚安县| 屯昌县|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