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的心境
講一個酸窘啷當的故事:前天夜里,偶來發奮的我打算動手寫一篇文章。畢竟放假一月多,老師布置的、事關將來飯碗營生的作業一動不動,之前還能用打工掙錢以添補家用并攢些生活費來當做不肯動筆的由頭說辭。但最近一周回到老家悠悠閑閑天天無農事而只睡醒吃飯,實在找不到偷閑躲避拖延的借口,所以打算寫三五千字的家鄉四季交差了事。前晚寫了一千余字的家鄉一詞,卻沒有展開筆墨寫四季景色。前幾日剛立春,正是文人墨客抒發胸中吟誦風月才情的時節,本是最好寫風景這類既可以寫得似鶯鶯燕燕花繁錦簇又可添加山水之愛大川之情的筆下之物,提筆之前便是這樣想的,況且已經在腦海里構思許久,又是寫最熟悉的景致,不說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但是行云流水還是做得到的。
不過寫著寫著就偏離了最初的意愿,我不是對寫文章斤斤計較的人。腦子里想到什么就寫下什么,有時候腦子里什么也沒有就任由手指自己敲動鍵盤,任其寫之,不作阻攔。往往偶的妙句,不免欣喜,好比那修真修仙之人進入那通靈澄澈境界,好比那習武之人進入忘我境界。文人最渴求也最為癡迷神往的時刻我偶爾會得之一二,自是獨一檔的快樂!但寫完一千多字之后,連手指也敲不下去了,只得作罷,不再思索,轉而與朋友打游戲去了。
第二日早晨睜眼時分,天蒙蒙亮。約莫是起了北風,口中呼出一條白氣,于是關了鬧鐘,埋頭酣睡。再醒來時,早已是日上三竿的正午光景,天上哪里還有轉涼的痕跡,碩大的赤紅大太陽似挑逗似的給人一個苦澀的微笑,至于是太陽有這般想法,還是睡眠深沉的我心中泛起的情緒不得而知。午飯之后,沖了一杯沸水綠茶,但不是拿來督促我用功寫作的,在我自己給自己放的假期里,白天是不動筆寫文章的,更多時候不是盯著純色藍天愣愣發呆,就是雙手插兜四處游走在家里不大的院子里,再或者就是坐在太陽下撐著一把大傘看小說,做些打發時間的無聊事情。寫文章多半要吃完晚飯,洗干凈臭汗淋淋的大腳,腳邊放一個暖暖火爐,如此才會開始短則半個鐘頭一個鐘頭長則三四個小時的寫作。
昨晚繼續寫前晚剩下來的兩千字,要寫什么記得前晚撂下無墨的筆時多少有些想法,只是等我端正地操起鍵盤卻一個字也想不出來了,只能先把前晚寫的一千字讀一遍,然后再想接下來要寫些什么。這便是斷斷續續寫文章的壞處,往往不能一筆寫就,再次書寫又是困難萬分。我想起了讀書期間語文考試寫作文,雖說四十分鐘要寫出書寫漂亮立意深遠的文章并不簡單,但是一氣呵成的快感倒是令人酣暢淋漓難以忘記。而現在,雖然可以百般修改措辭,可以慢慢雕琢,可以每遇精彩處顧影自憐,可以好好思酌停頓,但是要理順文章骨骼還是一件如修繕有縫隙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輕松的事情。好在是一人所寫,不像如狗尾續貂別人的作品,多少能夠貫通。于是圍著火爐邊三個小時,也是把剩下的兩千多字補得差不多了,只是腦海中生出一股子倦怠,就留了一兩百字的空當,打算用作明天早上早起的動力,于是就沒有寫完,早早上床鉆進被單里津津有味地看小說去了。
今天早上八點鐘時鬧鐘響起,惺惺松松爬起身來,打算了結了昨晚剩下的結尾,記得昨晚睡夢里得了一個很漂亮的的句子,正霍霍牛刀向鍵盤準備大顯身手,給這蒙媚的清晨開一個令人欣喜的好頭。不過剛好碰到老爹要把家門前的地刨犁翻松,母親有些感冒,那些個快比我高的弟弟妹妹又還在酣然入睡,便是要我來做一大家子的早飯。晚起的人向來是不會被叫起來做飯的,只有等早飯做好端上桌才會聞著飯香爬起來,有時候竟連自家的一塊臉也不想洗,蓬頭垢面就往飯桌上走,最近幾天的我就是這樣。吃飯一般不會花太久的時間,短則十多二十分鐘,長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如果和朋友盡興而歸吃一喝三侃老六則另說,真是那樣的話,通宵達旦都大有可能。只是做飯就不像吃飯那樣簡單,有現成食材倒還好,直接放到熱鍋里炒煮煎炸再盛裝到碗盤里端上飯桌即可,若是沒有現成食材,則要慢慢采擇,慢慢清洗,慢慢一刀一刀小心翼翼地切成最適合入口又最適合烹煮的大小,而后才慢悠悠上鍋。一頓早飯,就是一個早上的準備功夫,至于除夕啦端午啦這等重要節日,一桌子菜要準備好幾天,這就是看重農油青煙鍋碗瓢盆的中國人最熱衷的事情了。吃完早飯,把碗筷收拾給剛剛學著家務的小妹洗刷,這才得到難能可貴的空閑。
半個小時之后,我寫完了歷時三天才完成的文章,均勻分攤下來,一天其實才一千字左右,用現在網文一天更新個三五千乃至更多字數來說算得上是相當慢了,用那些幾年寫不出幾千萬把字的論文來說又算是很快了,雖說幾者完全沒有可比性,但是至少對于我來講,每天寫個幾百千把字已然足夠。寫多了,沒有那腦力心力,手指打字也打得麻木,眼睛更是不堪重負,那樣寫出來的文章會好?有水字數的嫌疑還差不多。寫少了或者干脆不寫,就好比練字習武做研究,手生腦生死氣沉沉,書到用時又方恨少。你以為那些文人大家的佳作那里尋來覓來的,都是一天一天慢慢積累起來的,積少成多,積水成淵,積沙成塔,積蜉蝣以撼大樹,積粗糙得之精細,各種以量求質便是一門很深的哲學。
通讀一遍之后,改了幾個錯別字,糾正了個別語法錯誤,便雙手交叉于腦后,懶腰長伸。明明才坐下來沒一會兒功夫,卻感覺四肢有種說不出來的疲憊,好在懶腰一舒,精氣神又回來了。我于是便拖動鼠標把那三千多個字復制下來,鼠標不知怎么的滑動滯澀,拖不流暢,反復拖動好幾次才把文字選中,記得以前學習過全選文章,但好多年沒有用過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只能操著本辦法。右擊鼠標,冒出幾個指示,我眼睛有些酸痛,又沒有戴眼鏡,就只得湊近看那提示,約莫是衣領或是左手的手指點到了某個鍵,我并沒有注意到屏幕上的字一下子就只剩下幾個,右手點擊復制完畢后,順手把頁面上只有五個字的文檔保存下來。電腦跳出“是否保存”字樣,我點擊了是,徹底為我后來痛徹心扉卻無濟于事的痛心疾首的領悟關上了最后一扇挽救的門。
我在一個電子閱讀平臺注冊了一個作者身份,把我寫的文章發布到上面,目前還沒有讀者,因為一來書還沒有寫完,不便給朋友推介;二來書本題材的關系,遠離一般連載小說,是沒幾個人會看一本并非名家大士寫來玩玩的散文集的。原本打算出版成書,給同學朋友一人送一本,算是人生至今不大不小的愿望。可是后來才知道出版之步驟繁瑣,成本之高,加之囊中羞澀,就換了一種成本低廉的門路。可是復制下來時,我驚訝地發現只有五個大字“在外人看來”,我不以為意,覺得只是復制過程出了一些狀況,好在我文檔內還有備份,重新復制一份就行。但當我回過頭打開被我保存的文檔。里面也只有五個大字,而我寫的那三千字不知道消失何處。起初我還覺得可能是網絡延遲,加載幾秒鐘后就出來了,可是等了許久就是不見動靜,我便頓時傻眼了,匆忙到文檔找回等各種功能里尋找我前腳才完成的文章,心中隱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早前嘲笑那些忘記保存文檔的朋友像缺心眼的傻子,難不成現世報來了?不是吧,不要和我開玩笑,別的好說,別拿我的文章啊!當我意識到文章確實找不回來時,我心里就像裹了一塊天上掉下來的冰塊,不是一般的冰涼難受,咯噔咯噔不是在有氣無力地跳動,那是滴血的聲音啊!我當即生無可戀地合上電腦,絕望無奈地喊出了我許久沒有說過的口頭禪“Oh my gosh!”學外語一年多,知識沒學多少,只單單這句從電視上看來的百搭的感嘆語用得心應嘴。我像是被放了氣的球,什么興致也沒有了,終究還是被制裁了。我倒不是可憐那幾個小時,我一天浪費的時間還少嗎?只是我萬般舍不得我那三千個苦思冥想的字啊!雖說內容我能夠記一個七七八八,但是有些我事后都覺得精妙萬分的表述和遣詞造句是可遇而不可得的,彼時的寫作狀態就是我事后想破頭皮也再不能進入,也就是說,我刪去了我這輩子再也不能寫出來的作品,對于一個處于創作初期的我來講,這便是人間第一檔慘劇。
我癡愣愣地感受腦袋里嗡嗡的轟鳴,合上了電腦,心里似乎裝著點兒什么想要發泄出來,可我又發現那份沉甸甸的氣憤里不全是對電腦無力的吐槽,還有一點點對自己沒有早一點兒寫完本可以一筆寫盡的怨懣,混雜著些許的懊惱,中間居然還有一點點不露言表的慶幸。我合上電腦,走出房間,其實我可惜的不是那一篇并不起眼的文章,可惜的無非是我聊以為傲的筆力,還有孤芳自賞般的幾個有趣句子,我只是需要給自己那實則什么都沒有做的幾個白天黑夜找一個充充實實的借口,以此證明我能夠心安理得地去看待自己的虛擲青春。所以,文件找不回來的一瞬間,無處發泄的憤怒和一種無措式的無奈在腦子里揮之不去,以前我遇到過不少次類似的事情,我大多會順其自然地發泄,似乎沒有什么不妥的。而這一次,我竟然出奇地冷靜鎮定,這固然有年齡增長的關系,但更多的對生活的觀察力讓我開始喜歡對一切行為有了若有所思地琢磨,細細一想,便是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了。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失去了,任你如何緬懷,如何憤憤不平于現實也無濟于事。好在一切都還來得及補救,而且似乎還能夠更好。
我不是一個喜歡大幅度更改自己稿子的人,一方面取決于我對自己猶豫判斷許久之后的落筆的自信,一方面則是才疏學淺不懂文字成章要遵循的種種束縛規則,一切都隨性而寫,也不需要忌憚所謂名師大家的評頭論足,所以樂得輕松自在逍遙暢意。我的文章改動不多,主要是對一些敲擊鍵盤太快導致的錯別字的訂正,再者就是一些描述的轉變,目的只有一個,先讓我讀得舒服,再讓以后得讀者讀得明了。
至此,文件被刪除帶來的不快好像一干二凈了,恰好因此我們在段落的布局和描寫的精細程度上稍作改進。晚飯過后,我依舊抱著一個火爐端坐了四個小時。畢竟有第一遍的底子,寫起來快不少。寫完之后,我小心翼翼地把文檔保存,反復點開確認操作成功才長吁一口氣,伸了一個懶腰,感覺像睡醒了好大一覺,竟有股想要寫到天亮的力量。我在心里默默地把兩篇文章拿到一起比較:第一篇是有些不錯的句子和描寫,思路也開闊不受阻攔,只是廢話太多不夠精練;第二篇吸收了第一篇的整體思路,段落布局和整體性來講要漂亮很多,刪繁就簡后也更精神,更直白,也重新寫出了一些與之前不同但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妙句。看著這兩篇內容大體一致、寫作方法相仿、言辭略有不同的文章,我想起了初中時候老師念過的幾篇文章。文章的具體描寫記不清楚了,只記得是一個把山羊綁在樹上鞭打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一個故事可以各有側重地應用到不同的主題中去,而一個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寫法。誰曾想,當年聽得一頭霧水的一堂課如今鮮活真實地發生在我身上。想到這兒,我嘴角不知不覺揚起了一天里難得的微笑,思緒不知飛向了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