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鄉下老家,剛走進村口,我來不及看清楚村莊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便有一縷古老淳樸的民風微風般的拂面而來,讓我一下子陶醉了。
老遠看見幾個小孩天真地跑來跑去,嬉戲游玩;老人圍坐在院落壩里曬太陽,談笑風生。隨后小孩圍著我,并用十分陌生的目光打量著我,我尋問前來招呼我的人道:“這是誰家的孩子呀?”“這是李老三家的,哦,三十好幾的人了,前些年出去打工才找上了個外地媳婦,現在兒子都這么大了!”隨后,他便一一介紹著:“這是張老大的閨女,這是胡老幺的兒子……”我也隨著介紹把糖一顆顆地塞給他們,小孩子一個個高興地吃著糖,笑著跑走了。
隨后,我邊與鄉親說著話,邊往家里趕。一會兒就到了家門口,我家那扇猶如古董般的老木門敞開著,院子里剛剛打掃過,我走進家門,父親正提著斧子在劈柴,母親正在廚房里做飯,我驚喜地喊了聲:“媽!”母親停下了正往灶膛里送柴火的手,轉過身來,慢慢起身,我走了過去,母親的淚嘩啦啦地流了下來,但還是笑著說:“兒子,你回來了,媽好高興的……”母親話一出口,我的眼淚也流了下來:“媽,我前不久才回來看了你,現在又回來嘛!”“對,前不久才回來了的,我感覺你好久沒回來似的。”我又走過去叫了聲:“爸,我回來了!”父親笑了,他龜裂的臉又黑又瘦,我從包里拿出香煙和酒給父親,父親搖了搖頭指著腰間的汗煙鍋說:“我還是抽這個吧,那紙煙抽著不過癮,也瞎浪費!不過,酒還可以,讓我也能嘗嘗‘洋酒’的味道,不然老是聽王老頭說,外面的酒就是比咱村里釀的老白干好喝呢!”
晚上,正好是幺嬸殺年豬,她早早地跑來請我們一家去吃“刨豬湯”,當她一進門見我回來了說:“喲,你回來正好,今天幺嬸殺年豬喲,不知是幺嬸的運氣好呢,還是你運氣好,過會你去幫幺嬸按按豬喲!”從她說這話中看得出,殺年豬對幺嬸來說,不知有多高興。待我去到幺嬸家時,她的豬已經殺好了,只好幫著端凳子搬桌子,招呼著鄉親們坐,等著開席。不一會,大家便坐了滿滿的六桌,有說有笑,邊喝酒邊聊天。隔壁的李大爺端起酒對我說:“你在縣城工作了這么多年了,也在城里面買了房子,我李大爺就是喜歡你這種有出息的人。來,我敬你一杯!”我端起酒說:“李大爺,我敬您老才對,干杯!”隨后,王大叔、張二哥等都紛紛敬我酒,我都一一喝下,這下我真的喝得有些醉了,卻讓我醉得高興,醉得幸福!
第二天,又是從小與我一起玩大的王三搬新房,我又早早地去了,幫著他搬才買來的新式家具,更幫著他招呼客人。老實巴交的王三,前年在鎮里辦的養殖培訓班學習后,現在已在家里辦起了養雞場,成了全鎮有名的養殖專業戶。今天他搬新家,鎮上和村里的領導都紛紛前來祝賀,我為的他的發跡感到高興。隨后,在酒桌上,只要有人敬酒。
也許是高興,我也喝醉了,隨后就歪歪倒倒地回到家里睡覺了。醒來后,我發現母親一直坐在我的床邊,她一看我醒了,心疼地說:“你要少喝點,喝多了要傷身體呀!”我說:“沒事的!”母親遞一杯濃茶給我說:“喝點濃茶,能解酒喲!”我接過茶,慢慢地喝了起來,母親卻給我講起了村里最近發生的事:從小和你玩的那個李四,上月去省城的一個建筑工地上干活,不小心從五樓上摔下來死了;村里的補鍋匠,兒子兒媳出去打工后,就他一個人在家,半年前卻死在自己家里好幾天才被人們發現呢……母親唏噓了一聲,又準備說。一旁的父親一個勁翻白眼,不高興地說:“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一次,你盡說些啥話嘛!”母親這時才回過神說:“媽真是老糊涂了,是不該說這些話,說些好聽的,你大姑家的那個小福子在外面做生意發了,人家娶了個外國媳婦回來,人挺好的,去年來咱家還買了好多東西呢。咱們村上準備要建個農家樂,聽說還要請城里的專家來規劃呢。癱瘓了多年的七叔前年突然能站起來了,腰板越來越直了……母親說著這些高興事越說越激動,我越聽也似乎越開心!”
隨后,我走出家門,看見在那冬日陽光映照下的村莊里,家家戶戶都在為過年而忙碌著、高興著、歡樂著。踏著不知是誰家里正播放著《常回家看看》那首歌曲的旋律,我十分愜意地在村子里轉悠著,那村落里顯得有些古老的小巷和新建的小洋樓,似乎讓我感受到了村莊里近幾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到處飄浮著歌聲和笑聲,似乎讓我感受到了村里和藹而溫馨的氛圍。隨后,我認真地算計著那拔地而起的幢幢新式洋樓有多少座,我用心地丈量著新修的便民道有多長,我真實地感悟著歡樂農家的日子有多美……突然,不遠處又傳來一陣鞭炮聲,聽說是那個打了半輩子光棍的劉老大,在廣東打了好幾年工后,終于從外地帶回一個年輕漂亮的媳婦回家過年了。
沒事我就去村里轉轉。可正好碰見李三嬸趕了集回來,她走上前來十分熱情地招呼我說:“你們回來啦!”我說:“是呀!李三嬸,你去趕了集吧,李三叔身體好點了么?”李三嬸說:“他這癱瘓病怎么得好,整天躺在床上要人侍候呢!”“你的兒子兒媳都出去打工了吧?”“是的,他們出去好多年了,只有每年過年才回來一次……”就這樣,我和李三嬸邊說邊走就到了她家門口,李三嬸說什么也要我去她家坐坐。
在我去到她家時,李三嬸熱情地給我端凳子坐,可她家的凳子上似乎有灰土,我正想坐下,她忙給我擦了擦。隨后,李三嬸又從屋里用碗倒來茶遞給我,我喝了一口,李三嬸說:“喝點水,喝了我再給你倒。”聽李三嬸這么一說,我又喝了兩口,李三嬸笑了,笑得十分開心。李三嬸要留我吃飯,我卻婉言謝絕了。臨走時,李三嬸從屋里拿出半尼龍口袋土豆,還有幾根萵筍說:“我們鄉下的菜沒淋化肥的,我知道你們城里人最喜歡。”我說:“謝謝李三嬸,我明天才回去,還是下回再要吧。”李三嬸說:“那好,就放在我這兒,你明天回城從這兒經過時,我再給你。”
回到家里,我想去幫母親做飯,可母親說什么也不讓我幫忙,母親說:“灶房里黑,你好不容易回次家,好好休息嘛!”母親說得十分真切,父親也在一旁說:“就是,你別去,你媽會弄得很好的。”聽父母這么一說,我也只好坐下來休息了。母親做好飯后,端上桌子上來,雖說母親年紀大了,做的飯卻很可口,我吃得很香。
下午,我說什么也要回縣城,可父母堅決要留我在家住一晚,我不想讓父母傷心,也就爽快地同意在家里住一晚,好好陪陪父母。整個下午,父親沒去干活,陪我著喝茶聊天,母親也十分開心地將屋里她認為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我吃,真是離家久了便是客呀!
第二天,我準備回縣城時,突然八婆跑來請我們去她家吃午飯,說今天是她小孫子的生日。盛情難卻,我只好去八婆家吃完午飯再走了。我根據農村的風俗,也送了八婆的小孫子一個紅包,令八婆十分高興。在我要走時,八婆給我包上幾包油炸的蘇肉,清燉的豬腳,還有一包大片大片的肥肉……我說什么也不要,但八婆硬要給我們裝進包里,不然就好像認為我們看不起她似的,沒辦法我只好收下,八婆這才笑了。
在我們出門時,母親也裝了半麻袋紅苕,說:“聽說城里的紅苕也要好幾毛錢一斤,今年我這紅苕是沒淋化肥的,吃了對你們身體有好處的。”我說什么也不要,母親似乎有些生氣了:“這可是我和你爸辛辛苦苦種的,拿給你還不要,要是外人我還不給呢。”我馬上接過母親手中的紅苕說:“好的,我要,那我就帶走了喲!”母親看著我提著紅苕,高興地送我好遠好遠。
在路過李三嬸家門前時,看見李三嬸早就在那兒等著,她看見我們來了,高興地說:“我以為你今天上午要回去,我連活兒都沒出去做,一直在等你,等到了這半下午了,終于等到你了。好,我幫你送上車吧!”我聽后十分感動,卻不知說什么好。李三嬸堅決要幫我把東西提著送上車,等我們上車把東西放好后,李三嬸才轉身回去,說她還要去地里弄豬食呢。
我透過車窗,看到李三嬸連走帶跑的身影,我的眼睛濕潤了,仿佛我帶走的不僅僅是土豆、紅苕和萵筍等幾毛錢一斤的菜,而是鄉親們的一片心意,更是一片濃濃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