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臘月
- 讀雨
- 張儒學
- 2879字
- 2020-05-06 14:17:33
在我的記憶中,農家小院里最熱鬧的還算臘月。臘月就是天氣最冷的時候,臘月就是街上的服裝店生意最興隆的時候,臘月就是從農家小院里飄出一縷縷熏臘肉的煙霧與香味的時候。
臘月就是最冷的大寒數九天,老人躺在床上不出門,不停地問還有多久立春?而小孩子就不同了,心中最高興的時候就數臘月了,在臘月里,大人一般情況下不打罵小孩,因為他們心中常想到,要讓來年吉利,就得忌嘴,更有“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之說,所以在臘月里就得有一種好心情,凡事都得忍讓和包容。臘月里,不管有錢沒錢,家長總得想辦法上街去給自家的孩子買上新衣服,好讓小孩在正月初一穿上,高高興興地迎接新年的到來。這時,也不再心疼錢了,不管賣衣服的攤主要價多高,只要孩子喜歡,都得買下。最讓孩子們高興的事,是在臘月里殺豬時,可以跟著大人們今天在這家吃“刨湯”,明天去那家吃“刨湯”,而自家殺豬時,也請上親戚朋友,左鄰右舍慢慢地坐上幾桌,好好熱鬧一番。
尤其是常年在田野上干活的莊稼人,最盼望的也是臘月的到來,臘月里田里的農活基本上干完了,可以上街去放心喝茶,可以安安心心去走親訪友,十天八天不會被田里的活兒困擾。家里的婦女也最清閑,圈上的肥豬該賣的賣了,年豬也殺了,回娘家去住上一陣子也無牽掛??傊?,臘月就是一年來最清閑的日子。在外面打工的山里人,心中最盼望的也是臘月,因為臘月的到來就預示著春節快到了,“五一”“中秋”“國慶”都從未放過假的廠里,只有在春節才放假,放假便可以安安心心地回家過年。每到這時,心中總是在構想著給父母買上點什么禮物,在那一個又一個失眠的夜里,總是感到家的溫暖和美好。
一般在平時除了過年過節,或者紅白喜事偶爾熱鬧幾天的農家小院,仿佛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了,因為在臘月里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殺年豬那天,首先要請上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來吃“刨豬湯”,同時還要請上幾個身強力壯的男人前來幫忙。于是,他們不管手里有多重的活兒,大家都愿意前來幫忙。其實,殺年豬也不是什么大事,也要不了這么多人幫忙,可就是希望人多圖個熱鬧。
一大清早,前來幫忙的人就在院壩用磚頭砌上一個土灶,一口大鐵鍋里添上滿滿一鍋水,開始燒水,然后就是殺豬匠的一陣忙活,人們的笑聲、孩子們的歡笑、老年人的嘮叨聲……使小院里充滿著節日般的歡樂。
最熱鬧的還是在一切忙活完了后開席時,大家開心地喝酒、高興地說話,天南地北地亂侃,開始還能扣上今兒個殺豬的主題,后來就偏離主題了,什么今年的收成、春節的安排、來年的計劃,小到周邊七葷八素的新聞,大到國家時事等等。這時,有人聽得津津有味,有人在大塊吃肉,也有人在大口喝酒……主人家也特別高興,因為在人們的心里,殺年豬就是過節。隨后,你殺年豬請我,我殺年豬請你,不光是小院熱鬧起來,就是整個鄉村也得熱鬧起來。
在臘月里熏臘肉也是一大特色。在年豬殺了后,總要挑選幾塊不算大的肉,放在缸里用鹽泡,在肉泡進鹽后,就開始慢慢地熏。他們熏臘肉時特別認真仔細。那時,在每頓煮飯時,把肉掛在灶頭上,而那燒柴煮飯時的炊煙,再加上時不時添點生柏樹枝一起燒,這樣煙霧更大,好熏掛在上面的臘肉。似乎就把這幾塊臘肉當成寶,每煮一頓飯就從屋里提出來,掛在灶頭上慢慢地熏,飯煮好后又提進屋里掛著,生怕自己在外出干活時,不小心被人把臘肉偷走似的。
臘肉一天比一天黃,一天比一天香,但平時似乎從不煮來吃,一般都要放到過年,更要等家里來客時才能煮來吃,而且每次也只能煮一點點,似乎只能讓客人嘗嘗似的。有時家里請個石匠來打個灶修修豬圈什么,或者請個木匠來做個腳盆修修水桶什么的,每天晚上也要煮上一點來款待匠人。
由于鄉下的日子漸漸地好起來,每家每年都有年豬過年了,而在殺了年豬后,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地請鄉親們吃“刨湯”外,就是忙著灌香腸和熏臘肉。因為是自家殺的年豬,誰也不像原來那樣只掛在灶頭上熏兩塊肉了,而是單獨在院壩挖上土灶,專門熏上十塊八塊的,吃臘肉也不再是要來客或者請匠人才能吃,而是想吃奶奶就煮。這樣,凡是在臘月里,到處都飄浮著熏臘肉的香味。
我就是這樣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人,平時過什么節都從未回過家,也從未有過想回家的念頭,因為工作繁忙和路途遙遠。而每年春節都得回家,不管手頭有多么重要的事情要辦也都得放下。只要一到臘月,心中就有一種高興勁,想到了父母一定在計算著今天是臘月初幾了,離過年還有好多天,一定在將豬盡量喂到月底,即使年豬已經殺了,也要選出一塊最瘦的肉熏上,還要灌些香腸,因為從小到大,我最喜歡吃母親熏的臘肉與香腸了。由此,臘月就讓我心馳神往,充滿著期待與夢想。
臘月對于一般人來說,是那么的富有情趣,是那么讓人心動,辦年貨、打掃房屋,忙得不可開交。臘月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便是象征著一年的結束,新的一年又將開始。不管在這一年里成功也好失敗也好,賺錢也好虧本也罷,管你愿不愿意都得畫上一個句號。在這臘月里,老人們又在自語道:“我又高了一壽!”年輕人小孩們又在大聲說:“我又長了一歲!”這話聽似簡單,實則包含一種歲月的無情與人生的無奈。我也在心中感嘆道:“臘月一過,我又漂泊了一年?!?
每到趕集天,因為大家都急著辦年貨,小鎮上就特別的熱鬧和擁擠,人們根據自家的情況,有買的、有賣的,一把青菜、一筐蘿卜、一捆香蔥、一把粉條、一筐土豆……寒冷抵不過人們的熱情,肩挑背馱的人們敞開了胸懷,有的干脆脫掉棉襖,颼颼的寒風中,他們身上卻冒著熱氣。賣了的又買,買了的再買,還不時相互打著招呼,相互欣賞著自己精挑細選的“佳品”。
在我的記憶中,每到臘月,不管家里再窮,母親也要想盡辦法辦些年貨,以前似乎買些簡單的粉條、海帶、水餃、湯圓等,后來生活好了,就要買些香腸、黃花、耳子、花生、糖果……同時,還要專門買些孩子們喜歡吃的米花糖、瓜子等,因為在過年時好讓前來玩耍的小孩子吃。當然,這些東西買回來,也不一定要等過年才吃,而是我們可以隨便拿來吃,平時再節約的母親,也不會罵我們,因為這是在臘月。
尤其是母親煮的臘八粥,更是香噴噴。因為吃臘八粥是鄉下的習俗,所以母親再忙也要煮,記得早年我家窮,母親只能用豇豆、蓮豆、小米弄干磨成粉,做成臘八粥讓我們吃?,F在母親煮臘八粥更講究了,她非常精細地挑出大小豇豆里煮不爛的賊豆、蟲咬豆,選配各色大蓮豆,還在里邊放上花生米、紅棗、蓮子、核桃仁、葡萄干,以及村里人聞所未聞、叫不上名的干果子,快熟時,倒入純白糖,攪勻,這樣煮成的臘八粥不要說吃,就是看著都香。為此,臘月在我的記憶中,總是這樣香噴噴的。
臘月里常常會下雪,潔白潔白的雪漫山遍野,讓人想到“瑞雪兆豐年”。可就在這下雪的日子里,我看見院前的蠟梅卻傲然綻放,讓人想到“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歡喜漫天雪”等詩句,對梅花給予了不同角度的贊美。這時,遠在故鄉的母親總會打來電話說:“天氣冷,要多加點衣服?!蹦赣H的話,就像這冬天里的陽光,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臘月,就這樣因為雪而美麗,因梅花而多彩,因為母親的牽掛而溫馨和幸福。
臘月,就是被農家小院里那熏臘肉的炊煙熏濃的歲月,就是被服裝店里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點綴的歲月,就是被每一個漂泊者回家過年的匆匆腳步,踏得纏纏綿綿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