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6:00 多穆斯——富豪們的宅邸

羅馬人住在哪里?他們的房子看起來是什么樣子?我們習慣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看見他們住在明亮的房舍里,有柱子、內(nèi)院花園、裝飾濕壁畫的房間、小噴泉和餐廳(“triclinia”,放有躺椅的正式餐廳)。但事實卻迥然大異。只有富豪和貴族有能力住在仆人成群的別墅里,而這種人可不多。羅馬的絕大多數(shù)居民都住公寓大樓,生活條件往往極差,有些甚至讓我們聯(lián)想到孟買貧民窟的房子。

不過,我們還是來一一介紹,從羅馬精英的房舍,也就是所謂的多穆斯(domus)開始。在君士坦丁大帝治下,當局記載羅馬有1790座這類房舍,這的確是個不容小覷的數(shù)字,但它們的格局并不都是一樣的。有些相當大,有些則很小,后者是由于圖拉真時期的羅馬長期缺乏空地所致。盡管如此,我們就要去拜訪的那座豪宅擁有傳統(tǒng)的古老格局,它的主人非常以此為傲。

這種豪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的外觀:它像牡蠣般向內(nèi)封閉。事實上,你得將典型的羅馬多穆斯想象成某種類似外國軍團的小堡壘。它幾乎沒有窗戶,即使有的話也很少,只是在高高的墻壁上開著幾個小洞。豪宅沒有陽臺,圍墻將它與外面世界隔離。事實上,此種防御性的圍墻反映了羅馬和拉丁文化初期的家庭農(nóng)場結(jié)構(gòu)。

那一道面朝馬路又毫不引人注意的樸質(zhì)大門使得豪宅與街道上的喧囂隔絕,這是很明顯的。豪宅兩側(cè)是數(shù)個商家,在清晨的這個時候仍關著門。主要入口處有兩扇高高的木制大門,上面有大型青銅球形拉手。在每扇門的中央有個青銅制的狼頭,嘴里叼著一個當作門環(huán)的圓環(huán)。

進了門,有一條短短的走廊玄關。踏入大門內(nèi)幾步后,我們便踩到一個用馬賽克鑲嵌而成的惡狗圖案,上面還寫著“當心惡犬”(Cave canem)的警語。我們從龐貝的別墅得知,古羅馬的許多居民都選擇了相同的馬賽克圖案。早在羅馬時期,竊賊和挨家挨戶的推銷員就已經(jīng)是個問題了。

我們注意到走廊一側(cè)幾步之遙處有個小房間,一個男人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他是“門房”,守護入口的奴隸。他身邊有個年輕男孩像狗一般睡在地板上,他一定是“門房”的助手。豪宅內(nèi)的每個人都還在呼呼大睡,因此我們可以自在從容地逛游這棟別墅。

再走幾步路,走廊通往一個金碧輝煌的空間:前廳(atrium)。這是個長方形的房間,寬敞宏大,繪制著明亮的濕壁畫,曙光的光芒將它照得閃閃發(fā)亮。但既然豪宅沒有窗戶,這道光線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往上一瞥,得到答案:天花板的正中央缺了一片屋頂。天花板上有個巨大的正方形開口,陽光從此灑入,仿佛在庭院里一般。陽光像瀑布般垂直穿透屋頂,然后水平地散射入開向前廳的幾個房間內(nèi)。

這個天窗不僅能讓陽光透入,它還能使雨水落下來。下雨時,前廳上方的巨大屋頂表面會收集雨珠,然后將它們導向漏斗般的天窗。幾道水流從沿著屋頂邊緣安置的幾座赤陶雕像的口中宣泄而出,以一個精彩的騰空跳躍,潺潺流入前廳。在暴風雨來臨時,水聲將會震耳欲聾。

但這水不會被浪費掉。雨水精準地墜入前廳中央的正方形大池。這是承雨池(l'impluvium),一個非常古老又相當合理的點子。它收集雨水,再將它輸送到一個地下的儲水槽。儲水槽是豪宅的水塔。一個小型大理石水井使得收集來的雨水能供應豪宅每日所需。這口水井已經(jīng)使用了好幾個世代。事實上,水井邊緣到處都是磨痕,那是用繩子從儲水槽里提水桶上來時所留下的擦痕。

承雨池也具有裝飾功能:這個室內(nèi)水池能倒映藍天和云朵。它看起來幾乎就像一幅畫在地板上的繪畫。對所有進入這豪宅的人來說,不管是客人或游覽者,它都留下令人非常驚詫和愉悅的第一印象。

但我們現(xiàn)在正在觀看的承雨池里還有別的東西:水面上漂浮著花朵。花朵是昨晚在這個豪宅里舉行晚宴時所留下來的。

池里的水就像一面鏡子,將清晨曙光折射到宅邸里的每一個角落。微風吹拂起的陣陣漣漪反照在客廳墻壁上,光線的波浪似乎越過濕壁畫的表面,追逐著彼此。我們再走近一瞧,整個客廳內(nèi)所有墻面上都顯示出燦爛的色彩。四面墻壁上都是神話人物、想象中的風景或擁有幾何裝飾圖案的繪畫。色彩相當強烈:天藍色、紅色和赭黃色。

這些事實讓我們得到一個重要的結(jié)論:羅馬的世界遠比我們的世界來得五彩繽紛。鮮明的色彩裝飾著室內(nèi)建筑和紀念碑;甚至連人們在重要場合所穿的衣服也有著豐富的色調(diào)和明暗層次。我們現(xiàn)代人往往認為黑色或灰色西裝或洋裝才是優(yōu)雅的極致。喪失這些繽紛色彩真是非常可惜。尤其是我們的家里,大都漆著白色的墻壁。羅馬人則會將它們視為框好的空白畫布。

我們繼續(xù)探險。有些房間開向前廳四周,它們是臥室,或說是小房間(chiamate cubicula)。跟我們的臥室相比,它們非常窄小陰暗,比較像牢房,而非臥室。我們在那里必定會過得很不愉快:臥室沒有窗戶,唯一的光線來自油燈的微弱照射。因此,我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要看清楚經(jīng)常裝飾著這些房間的絢爛濕壁畫和馬賽克,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在今天的博物館中,我們還得利用燈光的巧妙照明,才能贊嘆藝術品的獨到之處。但羅馬人卻從來不覺得困擾。一旦他們的眼睛適應臥室的昏暗,閃爍的油燈火焰便將這些繪畫映襯得十分引人入勝,同時更加凸顯畫中風景的輪廓和人物的五官特征。

我們在前廳的角落可以看到樓梯。樓梯通往樓上,仆人們還有家里的某些女眷住在那里。一樓,也就是“高貴的一樓”,屬于男人,尤其是作為一家之主(pater familias)的領域。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走過承雨池,來到另一邊的墻面。在大部分的時間內(nèi),它被開起來像折疊門的大型木制門板封閉著。我們打開門板,看見屋主的辦公室(tablinum),他在這里接見客人。房間中央端放著一張氣派的大型桌子和一把寶座般的椅子,沿著墻邊則置放著幾張凳子。它們的腳全都裝飾繁復,點綴著骨頭、象牙和青銅的鏤嵌雕刻。房內(nèi)還有些放置著油燈的高大分枝燭臺,一個(取暖用的)火盆放在地板上,里面有燃燒的木炭,桌子上則放有價值不菲的銀器(無疑是貴重的禮物或紀念品),以及寫字工具。

在房間遠處是片巨大帷幔。我們拉開帷幔,進入豪宅較為私密的空間。直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看過豪宅較為公共的區(qū)域,那里是陌生人也可以參觀的。但這片帷幔之后是宅邸的私密空間。這里是柱廊圍繞起來的庭院,或說是多穆斯的大型內(nèi)院,是房舍里的綠地。它由美麗的柱廊環(huán)繞,柱子間的天花板上懸吊著大理石圓盤,圓盤上繪畫或雕刻著神話人物。這些圓盤有著一個奇怪的名字“oscilla”,意謂擺動,但我們不難猜出名稱由來。當風兒吹拂時,圓盤輕柔地前后搖擺,而僵硬的柱廊仿佛也輕輕搖擺起來。

在清晨此時,內(nèi)院有種迷人的氛圍。我們?yōu)楦魇礁鳂拥南銡馑鼑鼈儊碜栽苑N在花圃里的觀賞類、芳香類和藥用類植物。

事實上,在這些花園里,依據(jù)多穆斯的不同,我們可以觀賞到桃金娘、黃楊樹、月桂樹、夾竹桃、常春藤和莨苕,里面甚至還有大樹,比如絲柏和懸鈴木。別忘了還有鮮花,如栽種在花壇里的紫羅蘭、水仙、鳶尾或百合。里頭往往還有座葡萄藤架。內(nèi)院的確是多穆斯里面讓人心境平和、放松的綠洲。一座精巧細膩的綠洲:植物不是隨意栽種,而是排成幾何圖案,小徑和花壇精心規(guī)劃,有時還有個小迷宮。園丁常常修剪灌木叢和樹本,將它們剪成動物的形狀。而在花園里常常可以看到活生生的動物,比如雉雞、鴿子或孔雀。

我們可以在晨曦的微弱光芒中,看見兩個紋風不動的人:它們是裝飾在花園角落的小型青銅雕像。兩座小雕像是肥嘟嘟的男嬰,每個人懷里都抱著一只鴨子。我們再走近點兒看。一個男嬰正發(fā)出像是咯咯聲的怪響。突然間,在兩道嘈雜的水流噴射過后,一道細細的流水從一只鴨子的嘴中涌出。原來它們是噴泉雕像。水流徑直墜入一個圓形水池中央,創(chuàng)造出賞心悅目的水舞。這還不是唯一的。我們轉(zhuǎn)身看去,另外三座小噴泉也開始噴水。

顯然在這棟多穆斯里,承雨池不是水的唯一來源。一段時間以來,這棟宅邸有另一個供水的源頭:水道橋。多虧屋主的人脈廣闊,他總算得到一條私人的運水管道。事實上,他的宅邸是少數(shù)擁有自來水的幸運家庭之一。這在羅馬很罕見。他也用這些小噴泉游戲來取悅客人。

現(xiàn)在,一只瘦骨嶙峋的手關上了藏在灌木叢里的栓塞。那是奴隸的手;他正在檢査水管是否運作正常。他高大瘦長,皮膚黝黑,有著黑色卷發(fā),他應該是中東或北非人。現(xiàn)在,他要在內(nèi)院里撿拾落葉和凋謝的花朵。他一定是園丁。

有些聲響從面向廊柱的一個小房間里傳出,聽起來像是有人在掃地。我們朝著聲音走去,聲音來自餐廳。這是昨晚舉行晚宴的地方。賓客使用過的躺椅已經(jīng)整理好,弄臟的罩單全數(shù)更換過。另一個奴隸正在收拾昨晚歡宴后的殘羹剩肴,包括一只龍蝦螯。事實上,這是種習慣,在晚宴時,要將食物殘渣丟在地上,而非放在盤子里。

已經(jīng)有人在廚房工作。那是個女人,也是一名奴隸。她有一頭短發(fā),藏在以碎布縫制成的頭巾下,但你還是看得出來她是金發(fā);幾絡金色卷發(fā)垂掛在她脖子上。她也許來自日耳曼或達契亞(羅馬尼亞),后者是新近才被圖拉真征服的土地之一。廚房很窄小。奇怪的是,以晚宴聞名的羅馬人似乎不怎么重視廚房。他們將其視為一個次要的房間,其角色與現(xiàn)代公寓的小廚房相當,因此,廚房在多穆斯中沒有標準位置。有時,廚房在一道短走廊的盡頭,有時在樓梯下方。這的確很奇怪,但不必為此太過驚訝。富豪的宅邸里,沒有“家庭主婦”的角色,在廚房里干活的都是奴隸。廚房純粹是個服務區(qū),因此沒人擔心裝飾、舒適度,或空間大小的問題。但此外,在比較卑微的羅馬人家庭里,則是由女主人負責燒飯,不過,與今日相比,她在家庭中的角色比較像仆人,而非妻子。

羅馬廚房讓我們熟悉的一個景象是墻壁上掛滿了紅銅(或青銅)鍋和平底鍋以及砂鍋,目的是展示和炫耀。也有些過濾器,它們的洞口設計如此精致,宛如刺繡作品。廚房里還有大理石研缽和杵、烤肉叉子、陶鍋,以及形狀像魚或兔子的烤盤,用以盛放最受喜愛的菜肴。觀察這些物品的形狀,就等同于瀏覽那個時代的菜單。

食物在灶臺上加熱,那是個磚造的臺子,火炭像放在戶外的烤肉架般鋪在上面。當火炭夠熱時,便可以將爐子或金屬三腳架放在上面,然后再放上銅鍋或平底鍋。

這些磚造灶臺往往以優(yōu)雅的拱孔支撐和裝飾,它下面的空間也可作為小型的柴堆間。這里堆滿備用的柴薪,相當于今日許多意大利廚房所用的瓦斯桶。

現(xiàn)在,奴隸正在點火。但羅馬人是如何點火的呢?我們走近她,越過她的肩膀偷看,發(fā)現(xiàn)她正在使用一片火鐮。火鐮的形狀像個小馬蹄,她像抓著陶罐把手般抓著火鐮。她的另一只手里握著一塊石英,用火鐮在上面擊打。點點火星飛起,一道火星掉落在作為引火物的蘑菇薄片(Fomes)(一種長在樹干上,像木頭般的蘑菇)上。女孩輕輕對著它吹氣,蘑菇表面開始因白熱而燃燒,形成許多小洞。這時,她將薄片推向一些麥草,將蘑菇的熱焰“傳染”給它們。她又吹了幾口氣。剛開始時,一道煙霧從麥草上裊裊升起,然后,陡然間便冒出一道火焰。大功告成。現(xiàn)在,她可以燃燒木頭,并準備火炭了。

讓我們在這里稍停一下。這趟多穆斯之旅幫助我們了解了羅馬宅邸的一些事物。它們的確很美麗,但遠遠不及我們的住宅舒適。宅邸到處都是縫隙,冬天很冷,你得借助放在每個房間地上的火盆取暖(相當于我們的電暖爐)。更有甚者,房子很暗,每個房間都是昏暗不清。窗戶很罕見,就算有的話通常也很小,沒有我們的窗戶透光。在富豪的宅邸里,窗玻璃是以滑石、云母甚至玻璃制成,窮人則用半透明的獸皮,或更常見地,只用木頭作為窗板而已。

總之,要了解羅馬人的房舍,或者富豪的宅邸,比如像這棟多穆斯里的氛圍,你只消想象一座老舊農(nóng)舍,有著厚實的床和厚重的毛毯,從門下面縫隙滲透進來的些許朦朧光線,壁爐里燃燒的柴薪氣味,漫天飛舞的灰塵和蜘蛛等,就已足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日照市| 新闻| 平遥县| 栖霞市| 南宁市| 阿拉善右旗| 淳化县| 茌平县| 宜春市| 小金县| 沐川县| 扎兰屯市| 龙游县| 庆安县| 潮州市| 巴东县| 亳州市| 彩票| 大悟县| 杭州市| 广饶县| 通江县| 遂宁市| 苍南县| 武鸣县| 松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荥阳市| 慈利县| 平顶山市| 阳新县| 奈曼旗| 娱乐| 登封市| 鄯善县| 正阳县| 汾阳市| 晴隆县| 横山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