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6:15 室內裝潢——一種純粹的羅馬風格

如同我們所見,宅邸里的日常活動已經展開。每天最早起床的是奴隸。宅邸里總共有11名奴隸,他們構成被稱為“家庭”(familia)的團體,也就是屋主所擁有的奴隸整體。對我們而言,一棟宅邸就有11名奴隸,數量可能太過龐大,但這只是一般標準。實際上,每個富有的羅馬家庭都擁有5~12名奴隸。

那么,他們睡在哪里呢?這就如同要容納整個足球隊一般……奴隸沒有自己的房間。他們睡在廳堂、廚房,或全部擠在同一個房間里。一個特別受到信任的奴隸則睡在主人(dominus)臥室前的地板上,看上去就像狗和它的主人一般。

今早稍晚時,我們將有機會了解奴隸的世界:他們是誰,他們如何變成奴隸,以及他們的主人如何對待他們,等等。但現在,讓我們繼續觀察正在醒過來的豪宅。

一個奴隸女孩拉開厚重的紫色布幔,走到一張有著海豚狀桌腳的大理石大桌前。桌子沿著承雨池邊緣放置。桌上擺著一個精致的銀質水罐,這顯然是接待客人的桌子。奴隸女孩小心翼翼地將它拿起來擦拭。我們繞著桌子走了一圈。其他的家具在哪兒?

羅馬房舍最惹人注意的地方在于以下強烈對比:墻壁(濕壁畫)或地板(馬賽克)上豐富多彩的裝飾和稀少的家具。基本上,它和我們的現代居家設計剛好相反。

我們再看不到充斥在客廳里的沙發、扶手椅、地毯和書柜。所有的房間都是空蕩蕩的,只放著最基本的家具。

這種來自羅馬人的室內裝潢概念與我們的理念南轅北轍。他們不但不會將注意力放在家具和房間裝潢上,通常還試圖隱藏或偽裝它們。床和椅子有時會消失在坐墊或帷幔之下。同時,墻壁上的濕壁畫往往重新制造出假的門、假的布幔,甚至假的風景——后者或許還與墻壁上真實的開口所呈現的花園景觀相互交替。[最精巧的呈現此技術的范例之一,是托雷安農齊亞塔托雷安農齊亞塔(Torre Annunziata),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省的一個城市。著名的歐普隆提斯別墅(Villa Oplontis),這別墅可能屬于尼祿尼祿(Nero,37~68),在位期間是公元54~68年,羅馬暴君。的情婦和第二任妻子波佩雅(Poppea Sabina)。]

由此可見,許多羅馬豪宅顯示了羅馬人的這類奇怪癖好:在視覺和幻覺間大玩捉迷藏,讓某些物品消失的同時,又創造出其他事物的復制品,有時甚至在墻壁上畫出整片風景。考慮到他們身處的時代,羅馬人倒是擁有極端精致細膩和現代的品位。

即使家具稀少,但我們在羅馬房舍里所能看到的家具卻十分珍貴。桌子可能是最常見的元素。有許多種類的桌子;羅馬人最喜愛的似乎是三腳圓桌,桌腳雕刻成貓腳、山羊腳或馬腳。(三只腳并非巧合,這是確保桌子不會晃動的最簡單造型。)

我們可能會吃驚地發現,羅馬人是第一批想出對我們而言應該是現代發明點子的人,例如,折疊桌或靠墻站立的半圓形桌。

不過,羅馬的椅子就沒那么新奇了。它們一點也不舒適。羅馬人完全不懂我們今日常常在沙發和扶手椅中所使用的填充技術,他們試圖以坐墊來彌補這項缺失。坐墊真的到處都是:床上、躺椅上和坐椅上。

在這棟多穆斯里,角落處可以看到衣柜似乎再正常不過,但事實上,它是最古老世界的創新發明。羅馬人是第一個使用衣柜的人。希臘人和伊特拉斯坎人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s),位于現今意大利托斯卡納地區的古文明。并不懂得使用衣柜。盡管如此,奇怪的是,羅馬人的使用方式與我們不同,他們并不拿衣柜來裝衣服。相反,他們用這類柜子來儲藏精美或貴重的物品,比如酒杯和高腳杯、梳妝用具、墨水池或秤。

衣服和亞麻床單則放置在一種叫作“vestiariae”的特別柜子里,它與現代的長椅柜非常類似。柜腳雕刻成小獅爪,蓋子從上頭打開。這種家具將被使用數世紀,延續到整個中古時期和文藝復興時期。

當然了,富人家中的室內裝潢會使用大量的簾幕和帷幔。它們能夠為房間阻擋太陽和強風,創造出冬暖夏涼的效果,并能使主人與灰塵、蒼蠅和偷窺的眼神保持安全距離。在這方面,考古學家最近在位于現今土耳其的羅馬城市艾費蘇斯艾費蘇斯(Ephesus),位于小亞細亞西岸。的多穆斯廢墟中獲得一些有趣的發現,這座城市遭地震損毀,掩埋了數世紀之久。考古學家在挖掘過程中發現大量的羅馬小型裝潢飾品。在圍繞著花園或這棟貴族豪宅內院的柱廊里,仍依稀可見青銅桿裝置的殘余部分,它們之前是用來支撐柱子之間所掛的簾幕的。事實上,廊柱可以用一道簾幕封閉起來,創造出一處涼爽陰暗的門廊,居民在艾費蘇斯的酷暑中可以于此漫步。在門框上面有更多的青銅桿,證實簾幕也可以用來擋住通道,在今日地中海國家的酒吧和商店也可以見到類似的景象。(我們不能排除,某些羅馬簾幕就像我們所使用的簾幕一樣,也是用彩色布條和打了數百個小結的長繩制成。)

必須補充的是,羅馬的多穆斯也常常裝飾著非常精美的掛毯、席子,甚至地毯,這是從中東傳至羅馬的時尚。

銀器、保險箱和古董

富豪宅邸的某些裝飾品是用來作為地位的象征。比如大理石半身像和雕像,以及放在顯眼處展示的銀杯、碗和其他物品。一整套的銀水罐和高腳杯則放置在特別展示桌或餐具柜上進行展示,好讓客人或門客好好贊嘆欣賞。

買不起銀器的人就展示青銅器、玻璃或珍貴的陶瓷。但遇上重要場合,一定要展示點什么,這是社會習俗。事實上,這個習俗也流傳到我們的時代,在客廳里以玻璃門餐具柜展示“精美餐具”仍然是被廣泛接受的做法。

富裕人家的另一個象征物品是保險柜。我們想盡辦法把保險柜藏在家里,羅馬人則恰恰相反,保險柜往往放置在大家都能駐足觀賞的明顯地點,比如前廳。

那是富貴和財富的明確象征。當然了,它會被牢牢固定在地板或墻壁旁,旁邊甚至還有一位相當于管家的奴隸(atriensis),他就像保安人員,指揮著進出前廳的人們的路線,尤其是在訪客前來和屋主洽談生意,或是舉行派對和晚宴的夜晚。

保險箱說來也不是真的保險箱:它比較像個大柜子,外面固定著螺栓和鐵條。但想打開它可得大費周章,這個精巧的程序值得詹姆斯·邦德來大顯身手:拉開青銅假頭,推開杠桿,或轉動圓環。一旦打開它后,里面又有什么寶物呢?當然是這家人最貴重的金器和銀器,還有重要文件,比如遺囑、合約和房契——全部寫在木頭寫字板或莎草紙卷軸上,上面還有不可或缺的,以主人徽章戒指蓋出的印章。

這里要介紹一個奇聞。在古代,羅馬人便已熱衷收集過去的古董、文物和杰作,并放在家中展示。但是,既然我們現在正處于古典時代的中期,什么樣的文物才可以被視為古董呢?考古學家已經提供給我們答案。羅馬廢墟的發掘顯示羅馬人將伊特拉斯坎小雕像、鏡子和高腳杯視為珍貴的古董。考古學家亦發現來自古埃及的文物。坦白說,對圖拉真治下的羅馬人而言,古埃及文明遺存是真的被視為“古董”。例如,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1303 BC~1213 BC),在位期間是公元前1279~前1213年。統治時擴張埃及版圖,興建神廟,死后埃及開始走下坡路。是活在圖拉真時代1400年前的人物!這段時間間隔幾乎與我們現在所討論的羅馬時代相當。

公寓大樓的源頭

在此提出最后一項觀察。我們剛拜訪的多穆斯遵循一種典型的樓層平面圖,類似于旅游者在許多考古遺址所能欣賞到的結構,尤其是在龐貝。但在一個像羅馬這樣的城市里,都會的過度發展使得對空間的需求增加,而且,不是所有的多穆斯都有足夠的空間采納典型格局。考古學家在羅馬的古老港口奧斯蒂亞古城奧斯蒂亞古城(Ostia Antica),位于羅馬西方的古老港口。有驚人的發現,那里的房舍(建造于圖拉真時代推行城市重新開發計劃之時,也就是我們所探索的年代)仍舊清晰可見,反之,在羅馬,所有事物如今已被數世紀以來出現的新建筑重重掩埋。

在奧斯蒂亞古城可以看到許多“簡略”的多穆斯,也就是說,沒有前廳——那個包括收集雨水的承雨池的大房間。長期缺乏空間和城市水管(房舍里不也再需要用到井),往往使得屋主刪減前廳這個部分。

在其他地方,如龐貝,多穆斯的三樓常包含著獨立入口。顯然富裕家庭并不會因為讓房客住在上方樓層而忐忑不安。也許他們會因此失去一些隱私,但好處是會帶來豐厚的租金收入。

到了某個時期,富裕人家不再居住于這類房屋里,反而是中下階層的居民紛紛搬入。換句話說,城市生活在幾代之前便使得都會住宅發生基本演變,導致越來越高的建筑出現,更多家庭住進更為獨立的公寓,結果便產生了名副其實的公寓大樓。

而今日我們許多人所住的公寓建筑,正源于兩千年前發生在羅馬和其他帝國主要城市里的這種轉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玉县| 蚌埠市| 陆川县| 巴塘县| 南投市| 新绛县| 朝阳区| 景宁| 新疆| 黄大仙区| 曲松县| 宜宾县| 松滋市| 呼玛县| 新晃| 江都市| 新乐市| 青阳县| 华阴市| 文登市| 临泽县| 梁山县| 锦屏县| 元朗区| 林甸县| 河源市| 萨嘎县| 库车县| 长海县| 秭归县| 五指山市| 博乐市| 勐海县| 营口市| 桐庐县| 乌兰浩特市| 黔江区| 酉阳| 丰原市| 景洪市|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