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方法
一、質量管理方法(PDCA)循環
根據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質量計劃包含達到質量目標,質量要求的計劃、實施、檢查及處理四個環節的內容,即PDCA循環。具體而言,質量計劃應包括下列內容:編制依據;項目概況;質量目標;組織機構;質量控制及管理組織協調的系統描述;必要的質量控制手段、檢驗和試驗程序等;確定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及作業的指導書;與施工過程相適應的檢驗、試驗、測量、驗證要求;更改和完善質量計劃的程序等。
1.計劃P(Plan)
計劃由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手段組成,所以說,計劃是一條“目標—手段鏈”。質量管理的計劃職能,包括確定質量目標和制訂實現質量目標的行動方案兩方面。實踐表明,質量計劃嚴謹周密、經濟合理和切實可行,是保證工作質量、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前提條件。
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計劃,是由項目參與各方根據其在項目實施中所承擔的任務、責任范圍和質量目標,分別制訂質量計劃而形成的質量計劃體系。其中,建設單位的工程項目質量計劃,包括確定和論證項目總體的質量目標,提出項目質量管理的組織、制度、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項目其他各參與方,則根據工程合同規定的質量標準和責任,在明確各自質量目標的基礎上,制訂實施相應范圍質量管理的行動方案,包括技術方法、業務流程、資源配置、檢驗試驗要求、質量記錄方式、不合格處理、管理措施等具體內容和做法的質量管理文件,同時亦須對其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行性、有效性、經濟合理性進行分析論證,并按照規定的程序與權限,經過審批后執行。
2.實施D(Do)
實施職能在于將質量的目標值,通過生產要素的投入、作業技術活動和產出過程,轉換為質量的實際值。為保證工程質量的產出或形成過程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在各項質量活動實施前,要根據質量管理計劃進行行動方案的部署和交底;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體的作業者和管理者明確計劃的意圖和要求,掌握質量標準及其實現的程序與方法。在質量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則要求嚴格執行計劃的行動方案,規范行為,把質量管理計劃的各項規定和安排落實到具體的資源配置和作業技術活動中去。
3.檢查C(Check)
指對計劃實施過程進行各種檢查,包括作業者的自檢、互檢和專職管理者專檢。各類檢查也都包含兩大方面:一是檢查是否嚴格執行了計劃的行動方案、實際條件是否發生了變化、不執行計劃的原因;二是檢查計劃執行的結果,即產出的質量是否達到了標準的要求,并對此進行確認和評價。
4.處理A(Action)
對于質量檢查所發現的質量問題或質量不合格,及時進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糾正,保持工程質量形成過程的受控狀態。處置包括糾偏和預防改進兩個方面。前者是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當前的質量偏差、問題或事故;后者是將目前質量狀況信息反饋到管理部門,反思問題癥結或計劃時的不周,確定改進目標和措施,為今后類似質量問題的預防提供借鑒。
二、質量管理方法(PDCA)特征
①PDCA方法就像一個不停旋轉的圓環或車輪,如圖1-1所示,每轉動一周,就完成PDCA的一個循環。

圖1-1 PDCA循環示意
②PDCA方法可同時用于組織的各級單位,如公司、工程處、施工隊和作業班組,它們各自的環組成了大環套小環,大環轉動的同時,小環也同時在大環內轉動,如圖1-2所示。

圖1-2 PDCA循環的大環套小環
③PDCA循環每轉動一周,質量和管理工作就提高一步,因此可以形象地將其比喻為上臺階,如圖1-3所示。PDCA每轉動一周,就上一個臺階,如此不停地轉動,我們的工程質量和管理工作就會一步一步地不斷得到提高。

圖1-3 PDCA循環的上臺階
④PDCA循環必須依據標準和要求進行轉動,在循環中應及時將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對策上升為新的標準,使標準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補充、更新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