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金融業態下的動產押物監管問題研究
- 靳曉婷
- 706字
- 2020-05-11 11:44:50
六、物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概述
縱觀國內外金融發展史,金融的每一次創新都離不開最新技術的驅動和迭代。2017年被稱為金融科技元年,物聯網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必將促進互聯網金融向普惠金融發展。
在傳統金融領域,不動產抵押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之一,然而在物聯網金融業態下,動產融資必將蓬勃發展。由于物聯網新技術的應用,能夠對企業的應收賬款、庫存、銷售等“動態行為”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捕捉,從而將輕資產企業的“不動產”轉為“動產”,以此為銀行的授信提供依據。
中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物聯網金融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物聯網終端將會有32.5%的復合年增長率,從2013年到2020年,最終到達250億”。不難想象,如此眾多的物聯網終端,必將對所有產業(當然包括金融業)產生深遠影響。2013年有25%的傳感器被使用在金融服務上,到2020年將會有50%。總體來說,傳感器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預計會增長很快。
金融機構利用物聯網技術采集到的數據,可直接嵌入其傳統的業務之中,并利用業務優勢,將數據價值進行變現,從而使金融數據更有價值,數據變現更加可行。金融機構借助物聯網采集的數據更加具有價值,不僅包含產業鏈上各個企業的經營狀況,還能了解個人的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具有直接的商業價值;而表計、環保等行業采集到的數據,屬于公共事業數據,表計數據僅僅反映了水電使用量,環保數據中包含有大量社會因素,商業利用價值較小。相對而言,金融數據具有可交易性,數據變現更有潛力。金融數據作為一種可交易的商業數據,不僅可以自己分析利用數據價值,還可以進行交易變現;而表計、環保等行業采集到的公共事業數據,不具有交易屬性,相關公司只能將數據自用,無法實現交易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