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創新已經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途徑,同時產業轉型升級又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依賴于科技的創新和技術的進步。在環保等相關政策的驅動下,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有了一定的成效,高耗能產業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各行業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地位逐步上升,但是與發達水平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自2004年國家提出中部崛起的戰略以來,中部六省以城市圈規劃為發展主線,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步拉近了與我國東部較發達地區的距離。但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這六個省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例如傳統產業占比較大、過分依賴物質投資、各地區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趨同與重復建設嚴重等情況,這嚴重影響了中部六省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平。中部各省該如何擺脫對勞動、資源、資金等傳統要素的依賴,轉入主要依靠創新要素驅動的發展軌道?如何通過整合區域內創新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這都是六個省市的共性問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1912年,在《經濟發展概論》一書中,熊彼特教授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他認為創新是把一種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到生產體系,從這個角度來講,創新是一種生產函數。雖然創新的概念出現得比較晚,但是這并不影響人們對創新的認識,在人類進步的歷史上,創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的影響越來越大。同時,創新驅動為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v觀世界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戰略儲備一直是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滾滾源泉。在新時代下,誰掌握了領先的科學技術,誰就贏得了競爭的優勢,而獲得先進技術的前提是及時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年后,黨的十九大更是吹響了加速創新的號角,在此次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五十余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論斷。在當前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沒有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就無從談起??傊?,創新是國家強盛之基,世界文明發展之魂,唯有持續創新,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帶動全社會實現跨越發展,才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技術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以及更新的速度也不斷地加劇。與此同時,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斷地縮短,這使得單純依靠引進技術進行模仿創新或者利用自身能力進行簡單的產品或工藝創新的企業越來越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由此,企業通過契約關系、合作網絡社會關系與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政府以及科技中介機構等不同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的力度越來越大,創新模式的融合性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這種開放式創新的背景下,協同創新的重要性逐漸提升。

協同創新是將協同學思想應用于技術創新領域所產生的。區域產學研協同創新即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利用各自優勢,在政府、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相關主體的支持下,共同進行技術研發的創新活動。首先,協同創新增強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隨著產學研合作的深度、廣度以及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由單一技術、成果轉讓向與多院所合作開發、共建人才培訓、技術研發基地等深層次合作轉變,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其次,區域協同創新能夠將創新要素和創新能力聚集在一起,實現合作單位之間的技術對接、資源共享,這使得各個創新主體能夠集中力量攻克技術上的難題,進而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最后,區域協同創新使得科研人員與商品生產者可以就某項新產品或者新技術的研發達成長久的合作,或者進行技術的交易,從而實現成本共擔和風險共享,同時,科研人員能夠獲得資金回報,創新的成果也無形中增加了再次創新的可能性,而商品生產者可以運用該項技術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必要性由此也可以體現出來。

三、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性凸顯

2014年,在對河南省進行考察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常態”的概念,他說:“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睆拇耍鲁B成為我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面臨經濟持續下滑的壓力,穩增長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從深層次來看,經濟增長下滑的背后是產業更迭出現斷檔,而產業結構升級是增長動力轉換的主要途徑。

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產業轉型升級是適應國內外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經濟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國內資金市場緊縮、生產成本上升、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因素,進一步加大了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使得省屬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才能適應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的需要。其次,產業轉型升級是化解高成本壓力的必要選項。從成本構成來看,原材料價格上升、節能減排壓力增大、能源價格市場化和利率市場化改革、工資成本上升和社會保障水平提高等所帶來的成本提高已成為發展的大趨勢,以犧牲環境和勞動者福利獲得低成本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不復存在。省屬企業只有轉型升級并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才能夠消化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最后,產業轉型升級是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必經之路。當前,一些落后的產業形態已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要求,甚至危及企業的生存,不轉型就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加快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企業真正擺脫困境,并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四、協同創新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意義重大

由于產業轉型升級涉及因素眾多,需要通過產生不同層次和方向創新的協同效應,引發產業體系的有序演化,形成較高層次的有序結構。在這過程中,科技創新尤其成為決定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作為科技創新的新模式,協同創新為產學研合作帶來新的理念和機遇。協同創新強調創新主體協同配合,注重對各類創新要素進行系統化的高效組織和有機融合,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活動的新趨勢和創新理論研究的焦點。

企業的轉型與升級是地區整體實現轉型升級的基礎,在企業的創新活動中,協同創新起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向企業輸出高新技術改造的傳統產業裝備,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二是向企業輸出開發及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例如研發先進的板材工藝,促進鋼鐵企業高附加值產品板材比重增大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科技創新資源的推動,在創新資源的整合與配置中,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非常重要,如果創新主體之間不進行協同創新,整體創新的效率可能會降低,此外,還可能會面臨新的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一系列的問題。創新主體通過協同效應促進創新體系的發展完善,提高創新驅動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發展。一方面,協同效應可以促進“政、產、學、研、用”各主體之間的共同發展。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政府等創新主體以市場需求為紐帶,主要通過產業鏈和價值鏈形成穩定、可持續的創新協作關系,創新主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在提高其自身發展水平的過程中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效應還會帶來相應的各種創新內容和創新方式之間的協同,實現資本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制度創新等創新功能之間的協同發展,而只有資本、技術、市場、制度有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才能更加順利地推進。因此,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區域協同創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应城市| 三河市| 高陵县| 晋宁县| 苍南县| 宜都市| 霍州市| 临漳县| 依兰县| 郸城县| 长沙市| 景宁| 彭泽县| 土默特右旗| 忻城县| 蒙城县| 汉阴县| 冀州市| 甘肃省| 商洛市| 昌邑市| 云南省| 仪陇县| 神池县| 宝鸡市| 平舆县| 临沂市| 邵阳市| 甘孜| 房产| 永靖县| 双峰县| 高邮市| 彩票| 新干县| 隆回县| 南澳县| 华安县| 义马市| 启东市|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