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新思維:以廣西為例
- 李沛新
- 1057字
- 2020-05-19 17:21:28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書在研究過程中可能面臨兩方面的困難。一是民族文化資源的概念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研究民族文化、文化資源、文化資本、文化產業的比較多,從理論上研究民族文化資源的專著還是少,特別是對廣西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研究的更少。至于民族文化資源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分類、如何保護以及如何開發利用、文化產業的運作與文化事業的關系如何處理、如何將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去開發利用等問題都有待我們深入研究。二是文化產業在我國仍是一個新興產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于初始階段。尤其是文化產業所包括的范圍、統計的途徑、歸口的原則都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這些都是我在本書研究和寫作中所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
針對上述可能遇到的困難,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克服。一是認真學習有關經濟學理論以及國內外各種關于文化產業的理論,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為民族文化資源的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指導。二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要深入區內外的民族地區、文化企業進行考察,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完成民族文化資源的研究提供具體的素材。
本書主要采取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一是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應用研究為目的。運用科學的理論思維方法,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探索研究,從民族文化資源的理論高度去指導新的實踐,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繁榮、快速發展。
二是以定性分析為主,以定量分析為輔。民族文化資源研究是一個新的課題,我們首先要進行定性研究,弄清楚民族文化資源的性質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產生、發展、積累、開發利用的。為了能更加直觀地、更有說服力地闡述這些問題,在研究過程中,也得列舉一定數量的有關國內外文化產業成功的具體事例和統計數字,以增強說服力。
三是理論分析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文化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有些甚至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增大實地調查的力度,盡可能多考察國內外文化產業做得比較好的企業,以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強感性認識,使得我們的理論研究更加有據可依,所研究產生的理論也更能符合實際,指導新的實踐。
通過研究,從理論上探索民族文化資源的性質、形態及其產生、積累和開發利用等問題。在理論探索的同時,結合一些成功的實踐經驗,使人們更全面、更為理性地認識到民族文化資源在我國現在和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給人們在如何運用民族文化資源去發展和繁榮我國文化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以啟迪。
(1)劉玉珠,金一偉.WTO與中國文化產業[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