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回族經濟史
  • 楊思遠
  • 644字
  • 2020-05-19 17:13:07

三 華中聚居區

1.河南

《如夢錄》中記載:開封城內的“草三亭(又名鳳凰巷),俱回子居住,有禮拜寺”。在西門大街府城隍廟迤西,有皮局,“俱回回居住”。在周王府西華門西邊,有街五道,亦有“回子居住”(12)。明嘉靖三十一年(1522年)成書的《鄭州志》在街巷條目中說:州城內有“回回巷”,并注明這是“回國群處”的地方。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洪武年間(1368—1398年),南陽尚存六十一屯,其中石橋屯、瓦店屯、玉池坡(即黃池坡)等12屯,至今仍是回族聚居之地。封丘縣荊圪村(今荊鄉)回族李姓來源有二,但不是一家人,一為“軍李”,系元代屯田的軍人;一是“民李”,系明初民屯。

2.湖北

明初,在湖北地區也有回民從事墾荒。沔陽的回族農民和當地漢族農民一起開發沔陽附近之七里垸、金馬垸、江北、官路等地,開挖了大小蓮花池,隨后,又有部分回民移居到城東十里的高卡垸墾荒務農。大約在明中期以后,山西、山東簽調武昌之王氏、定氏、馬氏等回回將領的后裔,有許多人務農,在沔南湖區的黃蓬、黃泥潭、月堤、馬家溝、呂蒙口等地落籍。魏姓、李姓等回回也由沔城遷往城北從事農墾,以魏姓、王姓回回為主開發了魏王垸,以李姓等回回為主開發了百石垸。在沔南(今屬洪湖縣),以定姓回回為主,聯合王姓、馬姓回回和當地漢族農民一起,在珂里灣南部插標為界,圍墾喜鵲湖,扁湖,長湖,雙湖,桂明湖,大、小深湖,木渣湖的湖田。明朝天啟、崇禎年間,陜西西安魏姓回民因逃避戰亂和災荒,進入鄂、陜交界的湖北口內,在海拔1600米的坎子山老水泉處定居,后來,又有回回遷入定居務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贡嘎县| 得荣县| 大化| 宜丰县| 开封市| 凤庆县| 英吉沙县| 文安县| 安陆市| 长垣县| 南召县| 哈尔滨市| 江源县| 武穴市| 新泰市| 山东省| 绥宁县| 遂昌县| 井陉县| 犍为县| 大宁县| 屏山县| 梧州市| 黑山县| 黄大仙区| 合山市| 阜城县| 德阳市| 金寨县| 塔城市| 周口市| 临洮县| 土默特右旗| 察哈| 黄浦区| 济南市| 洛宁县| 南和县| 大余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