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卡爾·威特:潛能教育法(3)
書名: 名家教子書:世界經典作者名: 張振鵬本章字數: 5553字更新時間: 2013-12-31 15:06:00
可以說,小威特在動物學和植物學方面的知識是父親帶他散步而耳濡目染的來的。在地理方面的教育,老威特更是讓他身臨其境。他經常帶著年幼的兒子到周圍的村莊散步,當兒子對鄰村的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他就讓兒子拿著筆和紙登上村里的一個高塔,讓兒子畫周圍的地理略圖,然后在略圖上畫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就這樣鄰村的地圖便畫出來了。就這樣,老威特就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學會了難以理解的地圖概念。
當小威特學會了動物學、植物學和地理學后,老威特又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他物理學、化學和數學。小威特的天文學是拜托梅澤堡的一個貴族學者塞肯得羅夫教的。塞肯得羅夫因為欣賞小威特的神奇才華才認識他的。他一見到小威特就驚喜不已,因為他的學習程度已遠遠超過了人們的傳說。于是,塞肯得羅夫把小威特請到自己家里,用自己的望遠鏡親自教他。除了有天文學的觀察工具外,他還有許多物理學和化學等方面的器械以及各種書籍,這幫小威特隨心所欲地學到了各種學問。
另外,老威特還注意利用一切機會來豐富兒子的見識。比如,看到建筑物,就告訴他那叫什么,坐落在什么地方。看到古城之類,就告訴他這個城過去的名字,同時還給他講古城的歷史。
小威特5歲以后,不論走親訪友還是買東西,也不論參加音樂會還是看歌劇,老威特到哪里都帶上他。而且只要有空,就帶他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等,以開闊他的眼界。而且,每次參觀回來,老威特還讓兒子詳細敘述見到過的一切,或者讓他向母親匯報。因此,小威特在參觀中總是用心觀察,認真聆聽父親的講解。
在父親的陪同下,五六歲的小威特就已經幾乎周游了德國的所有的大城市。在旅途中,他們既登山,也游覽名勝;既尋找古跡,也憑吊古戰場。回到旅館后,老威特就讓兒子把看到的一切寫信告訴他的母親和熟人。回家后,還要向親人們講述旅途的見聞和切身的體會。
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
孩子如果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力,他一生就不能正確判斷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的是非觀念被扭曲了,這是社會發展最大的障礙。
老威特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一個特點,就是嚴格而不專制,從不強迫孩子服從他。老威特反對專制,無論在教育方法上還是在其他方面,他都很注意講道理,理性思考和處理問題。
“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擾亂孩子的判斷力。”這是老威特堅守的一個重要教育原則。所以,他批評孩子時,總是曉之以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挨了批評。要知道,沒有比父母在沒有搞清事實前就批評孩子更糟糕的事了。即使父母的責怪和禁令是正確的,也應該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否則孩子的心里就會不服氣。
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認識不到這一點,其實這就是專制,專制會蒙蔽住孩子的理性,讓他的判斷力失常。
為了防止錯怪小威特,在責備或禁止他做某件事時,老威特總是盡力弄清楚事實,向他說明原因,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老威特認為,這樣做就不會損害孩子的理性和判斷力。他說,孩子如果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力,他一生就不能正確判斷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的是非觀念被扭曲了,這是社會發展最大的障礙。他在書中這樣寫道:
有一次,威特對人說了粗魯的話,我沒有馬上責備他,而是立即向人家道歉說:“我兒子是在鄉下長大的,所以才說出這種話來。請您別介意。”這時,威特就會意識到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事后一定會和我談到這件事。
這時候,我才對他說:“你的話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其實我也那么認為。但是在當著別人的面說就不合適。因為你說了那種話,N先生不是臊得臉都紅了嗎?N先生喜歡你,又礙于你爸爸的情面,所以沒有說什么。但他一定生氣了,他后來一直不說話,就是因為你的那些話傷害了他。”我不贊成威特的粗魯,但又向他剖析了這件事的是非,因此他的判斷力也就不會受到損害了。
為了便于讀者理解,老威特又從另一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通過我的解釋和分析,威特基本上就會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了。為了讓大家明白我的教育方法,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假設威特說:“可我說的是事實呀。”那么,我就會進一步開導他:
“是的,你說的是事實。但N先生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才那么做的。他可能會想,我有我的考慮,你這么一個小孩懂什么。再說,即使你說的是事實,你也沒有理由非那么說不可。因為那是人人皆知的事,別人不都沒有說話嗎?如果你以為那事只有你一個人知道,那你就太傻了。
“反過來,如果別人當著大家的面揭你的短,你會舒服嗎?其實揭你的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為大人指出孩子的缺點是理所當然的,反正孩子難免有許多缺點,說出來也并不丟人。即使是這樣,大人們不是也沒有那樣做嗎?如果你認為他們都不知道你的缺點,那你就錯了。他們知道你的缺點而不說是因為考慮你的自尊心,不想讓你丟臉而已,現在你明白別人對你的好意了吧。而你應該怎么做呢?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圣經上不是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嗎?所以當著大家的面,說出別人的過錯是很不合適。”
假如威特還是不理解,又提出:“那我不就成了撒謊了嗎?”(事實上,他絕不會這樣問)我就會繼續開導:“不,當然不能說謊,說謊的人是偽君子。你完全沒有必要說謊,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攻擊,當眾宣揚別人的缺點,那這個世界不就整天吵鬧不休了嗎?這樣一來,我們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
我會用這種方式,一直到說到他想通了為止。不過,對威特來說,我用不著說這么多,幾句話就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含著眼淚保證不再那樣做。
這就是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因為他的教育合情合理、絕不專制,所以小威特的理性和判斷力沒有受到傷害。另外,由于小威特掌握了豐富的詞匯,并通曉了詞義,所以一點就通,根本不必多說。
對其他孩子來說,老威特的這種教育方法不一定合適,因為不同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也不一樣,有的孩子甚至根本就沒有受過早期教育。
表面上看,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看似非常散亂,實際上,它們有著很強的系統性與連續性,所以,父母應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他制定合理的教育計劃。
現在,有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在某種場合的不良表現后,就當面訓斥,甚至還拳腳相加,怪孩子不懂規矩,沒有禮貌,其實,這樣的父母應該徹底檢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要鼓勵孩子的善行
一定要點燃孩子的善心,鼓勵孩子的善行,讓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善良是孩子的本性,同時,作為一種美德,善良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一顆善良的心,那他就不會有善良的行為。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點燃孩子的善心,鼓勵孩子的善行,讓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有良知的人。
老威特就特別注重鼓勵兒子的善行,從小就給他講歷史上各種從善的故事。只要小威特做了好事,老威特就表揚他:“好!做得對!”同時,他又很注意表揚的分寸,以免讓小威特有驕傲情緒。
有時候,老威特也在朋友面前表揚他:“威特今天做了一件不錯的事。”但這只限于少數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朋友。如果是不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人,就不會明白他的用心,還以為他在隨便表揚。
小威特剛學會識字的時候,老威特就教他背誦各種有關仁愛、友情、親情、勇氣等道德的詩,才幾歲的他很快都背了下來。老威特還為他做了一個“行為記錄本”。做了好事,就記下來,留作永久的紀念。有了這種鼓勵,小威特就會一輩子努力做好事。
老威特最下功夫的是讓兒子把做好事當作一種樂趣,讓他體會到做了好事后的快樂。讓孩子理解這種快樂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就像下圍棋或者象棋,打臺球、網球或者板球一樣,不學就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
對于鼓勵孩子的善行,老威特這樣說:“學習能為我們帶來今生的幸福,而善行則給我們帶來上帝的嘉獎。”所以,只要小威特學習好,老威特每天都給他一個戈比作為獎勵。但如果學習好,而有過錯的行為,那到獎勵就得不了。老威特在書中寫道:
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兒子主動對我說:“爸爸,我今天犯了錯,錢就不要了。”這時,我由于欣喜甚至想給他加倍的獎勵。但為兒子著想,我會抑制住激動的淚花,平靜地說:“是嗎?爸爸不知道,那么你明天去做件好事吧。”
實際上我心里很難受。這時,我常常忍不住去親吻他。
老威特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用錢來鼓勵孩子學習,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學習能帶來今生的幸福”。他在書中寫道:“雖然有點難為情,但只要兒子學習好,我就每天給他一個戈比。這樣做是為了讓兒子知道要獲得一點報酬是多么艱難。”
對于給孩子的錢,老威特盡量讓孩子花得有價值,讓他明白,買零食是沒有意義的,而買書和工具卻可以永遠發揮作用。如果在圣誕節或其他節日給朋友和窮人家的孩子買點禮品,父子倆都會感到非常快樂。
附近的人們一旦有了災難,老威特總要前去看望。這時,小威特也會拿出自己存的錢去慰問。于是父親就表揚他說:“威特,你做得對,雖然你的禮物很少,但卻很有價值。
在小威特的心靈里,積累了太多優美動聽的故事。引用各種傳說故事來教育孩子做好事,已經成了老威特的習慣。他從威特很小的時候起,就讓他記住了這些話。所以,每當他對兒子說“威特,某某人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時,小威特立即就能明白,不是努力做好事,就是停止做壞事。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語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聾子聞到。”法國大文學家雨果也說:“善良是歷史上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于偉大的人。”由此可見,善良的偉大意義。對于孩子來說,善良的品格必將締造出善良的行為,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當他做了好事,一定要鼓勵他。
可以說,善良是孩子的本性,同時,作為一種美德,善良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一顆善良的心,那他就不會有善良的行為。其實,這是孩子在道德上的一種缺陷,他的人生也很難有所作為。
表揚孩子一定要適度
給孩子以適當的表揚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過頭。如果孩子受到的表揚太多,心理就會膨脹,就會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從而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這樣的孩子在人格上往往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心理上也會十分脆弱,經不起生活中的風雨與挫折。
老威特說:“知識能博得人們的崇敬,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贊譽。對兒子的善行,我會加以表揚。盡管如此,我仍然提醒那些善良的父親:不要對孩子過多地表揚。因為一味表揚,表揚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小威特成長的過程中,老威特自己從不過多地表揚他,同時他也不讓其他人表揚他,每當別人要表揚小威特時,老威特就會把他支出屋子,不讓他聽。對那些常常不聽忠告,仍一味夸贊孩子的人,就謝絕他們到家里來。為此,老威特甚至被人視為一個頑固、不通人情的人。但為了孩子,對別人的議論,他從不去計較。
對于表揚,老威特告訴兒子,喜歡聽表揚的人必然得忍受別人的中傷,僅僅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喜憂的人非常愚蠢。所以,老威特經常用各種方法來教育兒子,避免他驕傲自滿。
老威特認為,給孩子以適當的表揚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過頭。如果孩子受到的表揚太多,心理就會膨脹,就會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從而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這樣的孩子在人格上往往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心理上也會十分脆弱,經不起生活中的風雨與挫折。孩子的成長需要經歷一些磨難,他只有經歷磨難,并且在磨難中成就剛強的性格,才能挑戰未來的人生。
一味表揚孩子,就會模糊他對知識的理解和自我表現的認識。有些父母,錯誤地認為,提倡表揚就等于不能否定孩子,所以不管孩子的言行對不對,都會含糊地肯定他:“你做得不錯”或“你說得有道理”,這樣會讓孩子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自己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對錯的表揚,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會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只有適度表揚孩子,才不至于造成他知識上的模糊和理解上的偏差。否則,過度表揚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閱歷的增長,就會造成孩子對自身認識上的錯位,會對他產生久遠的、難以改變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味地表揚孩子就是在孩子健康成長道路上放置了一個一個的“糖衣炮彈”,就會阻礙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父母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各個方面表現都非常優異的“好孩子”,如果過度地表揚他,可能會給他帶來兩種不良影響:
一是增加他的依賴性。因為越是表揚,孩子就越依賴父母的選擇來決定是非對錯,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斷。
二是會剝奪他的自豪感。雅典佐治亞大學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認為,那些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過度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入生活后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過分表揚孩子,會形成對孩子的溺愛,對他有害無益。
過分表揚容易讓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當然,表揚過少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在表揚孩子這個問題上,父母應該把握表揚的“度”。但有一點需要父母明白,孩子的成長需要您的鼓勵和愛撫。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即使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但只要從小抓緊,讓他養成了好習慣,他也就不會感到有任何痛苦了。
老威特嚴格規定兒子的學習時間和玩耍時間,培養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在小威特學習功課時,老威特絕不允許有任何干擾。開始時,平均每天給他安排15分鐘的學習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小威特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就會受到父親的嚴厲批評。
在兒子學習中,即便是老威特的妻子和女仆問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絕:“威特正在學習,現在不行。”客人來訪,老威特也不離開座位,并吩咐說:“請讓他稍等片刻。”老威特之所以這樣用心良苦,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在學習時具備一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精神。
老威特還特別注意培養小威特做事敏捷靈巧的習慣。如果小威特做一件事磨磨蹭蹭,即便做得再好他也不滿意。這對培養孩子雷厲風行的作風起了很好的作用。
這樣的教育方法并沒有讓小威特犧牲很多吸收其他知識及玩耍的時間,實際上,小威特每天在學習上只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正是因為在學習知識時專心致志,效率極高,才使他贏得了很多時間從事運動、休息和參加社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