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招精通商業智能數據分析:Power BI和Tableau進階實戰
- 雷元
- 1730字
- 2020-04-24 15:01:47
序一
承蒙雷元抬愛,通過朋友找到我,讓我為他的大作寫一篇序。對此我誠惶誠恐,因為我已經很久不專注在技術上,對于本書提到的專業點,尤其是Tableau,我知之不多。不過談到自助型商業智能,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所倡導和推進的。對此,我或者可以拋磚引玉一下。
2019年8月29日,在上海舉行的WAIC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為主題,向業界展示了當今人工智能的進展和對未來的展望。對此,雖然絕大部分人和公司都在熱烈地討論人工智能的發展,不過我想向大家說明,目前在業界,人工智能的發展還在非常初期的階段。在我所能觸及的客戶中,真正開始嘗試將人工智能融入日常業務的不及5%,而這5%只限于這些公司中的部分業務單元。剩下95%的公司還沒有嘗試人工智能,甚至還未觸碰我們本書提及的商業智能(BI)。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當下局勢,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取勢、明道、優術,為中國古代哲學指導做事的三個不同層級。在所有的商業公司苦苦追尋最佳商業決策時,他們都需要將重點放在這三個層面上。在取勢層面,雷元在文中提及了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定正確的“價值”方向,從而順勢而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觀點誠然離不開公司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獨特眼光,同時也需要以他們從所能觸及的信息中做出的判斷作為基礎。在明道層面,公司就是要依據“勢”,明確自己的戰略和方向。這里面涉及大量的對業態、競爭、研發、人力資源等方方面面的信息的收集,與之后的專業判斷和處理。優術,則是讓戰略變成戰術,變成日復一日的決策的積累。而這一項就落到了公司具體操作層面。而處于這個層面的人員,他們如何理解戰略,如何理解數據背后的洞察,則成了企業是否能夠高效運作,甚至快速轉型為“數字化,智能化”企業的關鍵。
根據我的經驗,目前行業的實際情況是:40%以上的企業還未開始在數據層面下功夫。大部分企業內部的數據整合還豎著一根根“煙囪”,“部門墻”現象嚴重,數據孤島林立。作為部門的領導人,他們往往從不同的系統,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數據或者洞見。由此可得,若是想要從這些報告中做出判斷,非常具有挑戰性。隨著商業環境的發展愈加快速,客戶的需求變化更不容易被捕獲。越來越多的企業下定決心打通企業的數據孤島,打開“商業智能化”的大門。
要實現這個目的公司需要花大價錢,購買不菲的軟件,并且聘請實施公司來實施一套優化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但是,并不是每個項目都能成功。在“這些不幸的案例中”,都有一個非常一致的失敗點:未充分地使商業智能深入企業的日常運用(員工層次)中。具體來講,咨詢公司的知識轉移僅僅涉及了公司的IT部門,卻遺漏了業務部門。如果一家企業的IT部門不能對業務有充分的理解或者這家企業的IT部門對業務的知識轉化不夠成熟,那么這家企業的商業智能也就不幸地只能到此為止了。所以,自助型BI應運而生。在實施商業智能項目時,如何讓參與企業日常運營的同事,能夠掌握盡可能簡單的IT語言和工具,在搭建的商業智能平臺上,從大量的數據中搜尋洞見,成為各家商業智能廠商的重中之重。
所幸的是,雷元,一位令人尊重的布道者,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不同的廠商平臺上進行學習,比較并嘗試技術的實現。在本書中,他將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場景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分析,同時也提供了專業的商業術語,僅為大家能掌握自助型BI工具的使用方法。
正如本書所說,Power BI和Tableau在自助型BI領域中處于領先的位置。這與這兩家公司的起步和發展理念密切相關。本書可以作為企業選擇自助型BI平臺的指導。企業的選型項目組可以細細品讀此書,再利用書中說到的軟件版本,進行第一手的操作體驗,依據本企業的特色,判斷并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不管如何,選擇了這兩家中任何一家公司的產品,都可以算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本書同時針對日常工作人員在不同商業場景下,如何解決不同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包括圖例和公式)。不論是企業的IT人員,還是業務人員,甚至企業的高層管理者,都可以卷起袖子,跟著書中的執行步驟,并利用企業本身的數據進行專業分析,從而使企業的戰略及戰術切實落地!
最后,預祝還在數據海洋里顛簸和探索的各位讀者,能夠一步步地探索、理解、判斷、總結并形成自己或公司的體系和風格,在商業競爭中拔得頭籌!
OwenTang,唐安策
微軟高級銷售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