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招精通商業智能數據分析:Power BI和Tableau進階實戰
- 雷元
- 733字
- 2020-04-24 15:01:48
1.1 自助式BI的崛起
隨著自助式BI(Self-Service Business Intelligence,也稱敏捷BI)這個新概念在近幾年的迅速崛起,許多BI工具脫穎而出。其中最讓人追捧的非Tableau和Power BI莫屬。
2019年2月,Gartner更新了其年度BI魔力象限圖,如圖1.1.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Tableau和Microsoft的Power BI在眾多BI產品中分別處于“狀元”和“榜眼”的位置。

圖1-1-1
可以看到,在魔力象限圖的X軸(Completeness of Vision)上,有不少其他產品的得分也是排在前列的,而在Y軸(Ability to Execute)上,Tableau和Power BI處于非常明顯的引領地位。簡單來說,X軸可被理解為“潛力”,即產品是否有清晰的遠景;Y軸可被理解為“易用性”,即產品功能是否能勝任BI分析任務。在筆者看來,二者的領先優勢首先得益于其符合兩大趨勢:數據分析全民化和探索性分析普及化。
如今,傳統的固定化BI報表已不能滿足現代快速變化的商業需求,決策者需要將由IT主導的特定分析轉為由商業人員主導的探索性分析。而Power BI/Tableau恰恰能讓分析人員在無須IT人員介入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一系列的數據分析工作,讓“人人都能學會數據分析”不再是一句口號。如果把一家企業的BI分析工具比喻成武器,那么傳統BI工具像是巡弋飛彈,其特點是精準、射程遠、威力大,但需要專業人員操作,自身維護成本高。自助式BI工具像是沖鋒槍,易上手,普通人通過短期培訓也能很快掌握,如圖1.1.2所示。

圖1-1-2
這并不是說企業級的傳統BI工具不再重要了,在許多數據規模大、邏輯復雜的應用場景中,仍然需要用傳統BI工具,因此,傳統BI工具目前仍然處于不可缺失的地位。企業應思考的不是二選一的問題,而是如何將傳統BI工具和現代BI工具有機結合,發揮出其最大的威力。比如,傳統BI工具在數據倉庫搭建方面更有優勢,專業IT人員可專注于數據倉庫開發、數據治理等工作,分析人員則可以通過自助式BI工具連接后方數據倉庫,實現探索性分析,最大程度地釋放企業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