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存錢指南:簡單3步,收獲你的第一桶金(簡七理財入門科普)
- 簡七理財
- 2209字
- 2020-04-22 19:13:40
案例:銀行女談談,怎么計劃5年存50萬?
作者:簡七小伙伴 幺幺
“我花了5年時間,靠自己存下了50萬!”這個很勵志的故事,來自一位讀者幺幺。
而這,和她5年前,給自己制定的“5年存款計劃”,緊密相關。
如果當下的你,對財務目標如何實現,還心存疑慮,不妨看看她的做法。
大家好,我是幺幺,一個坐標上海的92年生女生。我家庭條件一般,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三不沾,不然也不必靠自己拼命存錢了。
但我自認是個目標感很強的人,朝一個方向使勁,會很有奔頭。
所以,在參加工作第一年,就給自己定下這個“5年存款50萬”的宏大目標。看著有點天方夜譚,但根據我當時的測算,機會還挺大的。
于是,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套詳細方案,整體思路總結為:

接下來,我就詳細說一下,自己從制定到執行的全過程。
第一步:算收支
你每月的收入-支出,就是能存的錢。這個數要能定下來,之后的計劃,基本能做到心里有數。
那時,我剛進銀行工作了半年。看似是“鐵飯碗”,但起初,稅后月薪也只有可憐的4600元。連本職工作,都跌跌撞撞,更不敢想副業,所以收入結構很單純。
于是,只能從支出這塊動腦筋。
我一直有記賬習慣,按“衣食住行”來劃分,這里來如實報告一下,自己的情況。
衣:支出500元/月
這塊包括護膚、化妝、理發一類的,女孩子嘛,理解一下。我在這方面,月均花500元左右,跟身邊幾個閨蜜比,算少的。
這也跟工作有關,上班統一穿制服,不能染發、做夸張美甲,不知不覺省了好大一筆“臭美錢”。
食:支出1000元/月
雖然單位沒食堂,但每天有20元餐貼,夠吃了。我呢,習慣家里帶飯,所以連餐貼都省下了,偶爾買買星巴克用。
但我有個習慣,每周末要帶父母出去吃一頓,兩三百是要的,所以在吃上,月均要花1000元。
一來,是想回報他們,二來,我是個吃貨(這才是實話)。后來,我也考慮了一下,如果把每月外食頻率,減少到2次,還能額外再省500塊。
住:支出0元/月
住家,水電煤、房租都沒有,省大錢了,感謝父母。另外,手機話費能報銷,感謝單位。
行:支出0元/月
我算幸運的,通勤方面,步行20分鐘,騎車10分鐘可達。買張共享單車包月卡,一月不超20元。單位還有每月300元的交通卡發,所以算不花錢。
另外,說說旅行。其實這件事,我是愛的,但奈何所在網點,幾乎全年無休。
所以,我沒有雙休日,連十一春節,都要調休。剛入行那陣兒,作為小輩,總被老師們要求換班,所以頭兩年,干脆放棄了旅行的想法。
如今回想,在財富的原始積累過程中,這些銀行里的規章制度,反倒都成了我的優勢。
總結:每月結余3000~3500元
如果再算年終獎,一年存5萬,還是很有希望的。
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算完這筆賬后,內心無比振奮。即使是個簡單的初步目標,也推著我,在之后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堅定了。
第二步:定目標
在計劃執行前,我手上已有2萬元。多一半來自年終獎,余下是工作半年來,無腦存下的。
這也算是,我的第一桶金了。但接下去,如何分配這筆錢,成了我心中的疑問。
我決定,先從目標梳理開始。
說長遠,我肯定是想財務自由的。但這就有點虛了,不利于計劃制定,所以,我還是從短期可見的目標入手。
我能想到30歲前,要緊的事,無外乎結婚、買房。雖然是女生,但在我的觀念里,經濟獨立很重要,至少不拖累父母,甚至能回報他們,所以自己努力點很重要。
在上海,入門的剛需房,總價在300萬左右,即使按當時30%的首付比例,也要90萬。所以,在我的計劃里,買房是首要目標,哪怕5年內完不成,至少能給自己攢個敲門磚。
目標清晰了,規劃錢的去處,也更得心應手。
按我當時的工資,4600元來算——
日常開銷(衣食住行):1500÷4600=33%
買房目標:57%
養金鵝:10%
對應,每月工資日后,我的財務分配就是——
現金池:1500元存余額寶
目標池:2600元存債基/定期理財
金鵝池:500元定投指數基金
當時我只是誤打誤撞,如今回看,竟與簡七的“財富水池模型”不謀而合。但原諒我,當時風險意識不夠,仗著還年輕,沒考慮保險,到2018年才補上。
第三步:強執行
說實話,計劃做完后,我自己都犯嘀咕:這5年50萬,能達成嗎?
即使把目標池+金鵝池全算上,5年我最多能存:5×12×3100=18萬6,加上年終獎,也跟我的理想數字相去甚遠。
當時,我是這么說服自己的:工作才半年,相信自己,將來收入會有增長;另外,日積月累的定投,終有一天,會回報在賬戶上。
事實,也不出我所料。在此后1年里,我一邊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一邊考取基金、保險、證券的從業資格。
也因此,工作剛滿1年,就獲得轉崗去做理財柜員的機會。這也給我帶來了2重好處:
一,是除基礎工資外,每季度的績效獎金增加了不少;二,是能接觸更多投資品類,為自己增收。
大概2年,我就存夠了20萬。本金基數大了,往后的增值,也比我想象中更快。
所以,目標計劃,在我眼里是1,但如果沒有此后日復一日地枯燥執行,也積攢不出大能量。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些個人經驗。
我發現,任何目標的制定,興奮點大都在做計劃時就耗盡了,執行一定是枯燥的。
我也承認,在這5年間,我經歷不止一次想放棄的時刻,工作不愉快也好,過程很無聊也罷。總之,堅持好難。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給自己定了個規矩:每月工資日,對賬戶做個復盤。
一般記錄3樣:當月總收入、總支出,和當下賬戶總額。
這事對我的意義,有點像跑進度條,每當看到存款較上月又多了些,再忙再累,也煙消云散了。
當然,也有人質疑:女孩年輕時,錯過愛美、打扮的機會,可能會抱憾終生。
但我覺得,沒必要被年齡框死。在20多歲時打拼,是為自己30多歲的人生,爭取更多想象空間。到時候,再談美、談品質生活,也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