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存錢指南:簡單3步,收獲你的第一桶金(簡七理財入門科普)
- 簡七理財
- 1838字
- 2020-04-22 19:13:41
彩蛋:存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Fire計劃
作者:簡七
最近看了篇有意思的報道:說是美國有批年輕人,已經在40歲前,就不再為錢工作,甚至提前退休了。
他們甚至搞了個“FIRE運動”——意思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聽著挺誘人的,但40歲前的財務自由,真這么好實現嗎?
先來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1.Fire運動的基本模式
報道里,有個案例,挺有代表性的:
說的是一位38歲的美國女律師,計劃在2年內光榮退休。為此,她算了筆賬——只要在2年內,攢夠200萬美金,就能實現夢想。
隨后,參照目標,她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省錢計劃:
-為了省油費,用步行上下班,代替自駕;
-控制飲食雜貨開銷,選擇臨近過期的折價食品,包括吃爛熟的棕色香蕉;
-甚至連視頻網站會員,都要找朋友的蹭;
……
經過這一番“克扣”之后,她每月大概能存下稅后收入的70%。
這聽起來,怎么跟我認識的美國人有點不一樣呢?
印象中的美國,熱衷于提前消費、負債生活。存錢是什么?不存在的。
但如今,據說已有超過45萬的美國人,高舉“FIRE運動”的大旗,加入努力存錢的行列。
這背后,還有麻省理工大學的數據支持的。
“FIRE運動”的基本邏輯是這樣的:以極簡的生活方式,盡早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然后就能靠4%的理財收入生活了。
如果你每年10萬元的生活費,那么只要存夠250萬,就能不看老板臉色工作了。
聽上去,是不是比“一個億的小目標”容易多了?
但你可能會問:單靠死摳,這日子還怎么過呀?
2.財務幸福公式
如果你真這么想,那還真是誤解“Fire運動”了。一味地節儉并非目的,Fire的核心是讓人重新探索,并定義自己達到“財務幸福”的路徑。
還記得看過這樣一個幸福公式:幸福=能力÷欲望。
想要在生活中獲得更大的幸福感,不是提升個人能力,就是削減欲望。
改進一下,我想財務的幸福公式應該是這樣的:財務幸福=被動收入/日常消費。

想要過上不為錢憂慮的日子,除了節流外,竭盡所能提升自己的被動收入,也是好辦法。
剛好,中國臺灣就有這樣一對夫妻,花10年時間,就達成了財務幸福的目標。而這一年,太太曾琬鈴才33歲。
隨后,他倆就帶著孩子,環游世界去了,一晃就是6年……
為了過上今天的“神仙日子”,他倆做了2件事:一方面,在衣食住行上,節約開銷;另一方面,通過長期的基金定投,增加家庭被動收入。
就這樣,10年后,兩人的賬戶上足足有650萬的存款。
3.一些小建議
看了這些,你是不是對“Fire運動”也有些心動?
最后,就給大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小建議,即便不能提前退休,至少也能增加自己的現金流。
1)重新定義和量化你的欲望
欲望真是個無底洞,但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制的。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財務幸福感,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欲望。
比如,喜歡旅行的人,存錢不代表你哪兒都去不了了,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為愛好定制合理預算,比如一年2萬的旅游基金。
這樣才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把儲蓄做好。
2)清掃消費“黑洞”
這就要用上記賬這個基礎的理財動作。
很多人,對財務沒把握、欲望無節制,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的日常開銷都沒個數。
而一本清晰的賬本,能幫你發現自己的“消費黑洞”——到底是衣服鞋包占據開銷的50%以上,還是奶茶零食,高頻出現在賬單上?
久而久之,就能總結規律,逐漸改善消費,達到節流的目的。
3)建立儲蓄機制,計算“自由期限”
按照年開銷的25倍做個計算,再細化到每個月的存款計劃,看看要花多久你才能達到目標?
4)挖掘合適的投資產品
如果你有5年以上的時間存這些“退休錢”,不妨考慮和曾琬鈴夫婦一樣的基金定投,收益更高。
如果不知道怎么挑選合適的基金,不妨關注公眾號“簡七讀財”,后臺回復“極簡”,了解我們的極簡投資組合。
5)基礎保障要做好
最后,再額外提醒一句,在追求自由的同時,不要忘記基礎的保障。
給自己和家庭,配置完善的保險,并準備一份家庭應急準備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要忽視了。
最后,關于財務自由這件事,我再多說兩句。
它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境界,但大多數人卻用錯了力。關心“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除了加重你的焦慮外,并不能促使你對當下生活做出改變。
真正對金錢的把控力,是建立在,我們對金錢、乃至生活方式,擁有一整套合理的規劃上的。
所謂的財務自由,是當你弄明白:我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后,通過合理安排、規劃,自然而然實現的結果。
所以,與其羨慕別人、急于求成,不妨先退一步,或許能眼前的生活看得更清楚。
感謝你的閱讀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和理財相關的內容,也關注微信公眾號【簡七讀財】,在公眾號底部對話框內,回復關鍵詞“禮包”,還可以領取“從0開始學理財大禮包”,幫助你更好地開啟理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