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存錢指南:簡單3步,收獲你的第一桶金(簡七理財入門科普)
- 簡七理財
- 1821字
- 2020-04-22 19:13:40
四、經驗分享
用戶經驗分享:12個寶藏存錢法
作者:簡七編輯部 暢暢
之前知乎有個熱門話題:疫情結束后,會爆發消費狂潮嗎?
沒想到點贊高的,卻是這個——

△來自知乎網友@恒心時
身邊一位朋友也感慨:“等疫情過了,身上能摸出萬八千,都很了不起,還不趕緊存錢?!”
于是,我們也向簡七的小伙伴們征集了一波存錢/省錢小妙招,分享其中12個寶藏方法。
第一步:你的合理消費,到底是花多少?
一提起存錢,很多人就感覺,要和現在的生活水平說再見了。但仔細想想,生活中又有多少“買了不用”、“屯了就忘”的吸金黑洞。你合理買買買,又能存下錢的消費值,到底是多少呢?
讀者@Chris王說,會把每月開支分2類——
固定支出,包括了食住行+通訊費,這筆錢每月相對固定;
彈性支出,就算上了社交、購物等,常常會超支。
經過梳理,亂花錢的部分一目了然,之后的改進計劃,也更有的放矢。
不過,Chris是消費簡單的男生,偏愛買買買的女孩子,該怎么分析呢?
@丸子給出了她的方案:
1)必要支出:基礎的食住行+通訊;
2)人情支出:參加婚禮隨份子、日常社交等;
3)趣味支出:零食、奶茶類,屬于積少成多型;
4)護膚支出:水乳、精華、面膜……太好買;
5)服裝支出:工作原因,穿私服機會少,不然又是無底洞……
她的經驗是,把每月開銷占比前5名,拉出來挨個分析。不出半年,就對自己的“花錢重災區”了如指掌。
可見要想存下錢,建立起收支敏感度,很重要。
第二步:抓住工資日
幾乎所有人都提到:在工資日當天,或后一天,就把其中一部分,強制儲蓄起來。只不過,存錢的地方,稍有不同——
讀者@阿飛說,但凡手上有錢,就會拿80%上交老母親,保準存住了。
不動用長輩的力量,@澤宇也早早存下10萬元。秘訣是,把工資卡和儲蓄卡分開,工資到賬第一時間,就轉移固定金額去儲蓄卡上。
強調,這張儲蓄卡,沒綁定任何支付渠道,只進不出。
兩個出力也好過一人,讀者@大兮兮就分享了自家的存錢經:老公出房貸,老婆出生活費,余下兩人每月強制存2500~3000元,進“家庭基金”。
“2年半,存了9萬元,好有成就感!”這件事讓她興奮了好久。
除了轉移收入外,合理分配也很管用。
讀者@薔薇,是這么做的——
每月工資到賬,轉500元到投資賬戶,300元到微信錢包做日常支付,轉1060元到存儲賬戶;另外,還設置了螞蟻星愿,每周自動扣款265元,一年能存12720元,這筆錢是她次年的大額開支預算。
每筆錢清清爽爽,還能未雨綢繆,參考性蠻強的。
如果你不習慣分得太細,也可以簡單點。像@Anchor每月工資3等分:
一份存銀行定期,作買車的目標儲蓄;一份是考慮長期儲蓄的錢,湊夠1萬就會找合適的理財;最后一份,用來應付日常開銷。另外,他不用信用卡好些年了。
從工資日入手:分配-轉移-強制儲蓄——執行下來,哪怕一月1000元,一年也過萬了。
第三步:這么做能省好多錢
守住工資外,管住自己亂花錢的手,也很重要。
@VC提到,給自己定了“淘寶預算”,每月1500元,用完即止。錢就放余額寶,本月有結余,就補充到下月額度;如果提前用完,就死心了。
另一位讀者@招財貓,則是把“定預算”這事,用到各項開支上。他的做法是:先優化,后分配。
記賬4年多,他發現自己花在吃飯、房租、旅行上的錢最多。其中,除房租相對固定外,其他2項都有節省余地。所以,他先考慮優化開支——
吃飯上,自己動手做,比叫外賣劃算多了,每月能省1000元。旅游也一樣,原本由著性子來,現在會提前半年規劃行程,尋找特價機票和住宿優惠。
光這兩項,去年他就省下2萬元。
當開支相對固定,他可以按預算分配收入——
每月4000元存余額寶,應付日常生活和房租;每月1250元存定期理財,作明年旅游經費,1年就是1萬5。余下全部存下來,算上年終獎,一年能存5萬元。
覺得理性消費很難,不妨從限制消費預算入手。可以買、可以玩,但別急著刷信用卡,有邊界地消費,自然能存下錢。
彩蛋:設置階段性獎勵
適當設置些小獎勵,慶祝一下階段性目標,還挺重要的。
@丸子就說,每1~2個月,會允許自己因為優惠、種草等原因,做一次不理性的消費者,但金額控制在500以內。
@小修則提到,每攢夠1萬元整數,會獎勵自己本月多300元零花錢。
而@康康說,以前每當家庭存款有階段性增長時,就會和老公去特別一點的餐廳吃頓飯,也算是存錢過程中的儀式感。
很多人說,2020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地獄開年”。一系列大事件的發生、發酵,讓人難免感慨:生活充滿變數,很多事情難以把握。
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把握住,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確定性:比如存錢、健身、維持生活和投資的紀律等等。
當確定的籌碼攢多了,再面對生活的大風大浪,才能更有自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