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城市:隱秘遺址的絕版圖典
- (英)大衛(wèi)·沃克
- 2916字
- 2020-04-22 23:33:07
3 “店主,你要為你的鬼把戲付出代價”
維蘇威山麓平原上的村鎮(zhèn)和農田被火山灰覆蓋后沒幾年,這里很快矗立起一座新的城鎮(zhèn),田野里也長出綠油油的莊稼,來此定居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似乎忘記了這里曾有過的恐怖歲月,甚至忘記了那沉睡在地下千年的龐貝古城。
是的,在漫長的歲月中,人們對這個長埋地下的古城越來越陌生了,只是偶爾在傳說和神話中聽到龐貝這個神秘的名字。但是它究竟是否存在過,又是怎樣一座城市,人們卻一無所知。
1707年,人們在維蘇威山腳下的一座花園里打井時,挖掘出三尊衣飾華麗的女性雕像。但是當時的人只把它當作那不勒斯海灣沿岸古代遺址中的文物而已,沒有人意識到,一座古代城市此刻正完整地密封在他們腳下占地近65公頃的火山巖屑中。1748年,人們挖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著的人體遺骸,這才想起,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的爆發(fā)掩埋了一座美麗的城市!

公元1750年之前,人們從古籍史冊和民間傳說中知道有一座龐貝城存在,可它是什么樣子,遺址在哪里,卻無人知曉。這塊標志牌使龐貝城從2000年的夢中醒來。
1750年,一群意大利農民正在維蘇威火山下挖掘水渠,只聽“當啷”一聲,鐵鍬似乎碰到了金屬物。人們翻開泥土,發(fā)現(xiàn)了金光閃閃的東西。
“金幣,是金幣!”人們驚呼起來。
這個消息很快傳開,立即引來了很多的追逐者,那些夢想一夜暴富的人把這里作為他們大顯身手的地方。人們在火山下不停地挖掘,挖出各式各樣的東西,有陶器、瓦罐、金幣,還有經過雕琢的大理石碎塊等等。有一個人挖出一塊石頭,上面刻著“龐貝”的字樣。人們這才徹底相信,這里就是被維蘇威火山爆發(fā)后的巖漿掩埋了的羅馬古城——龐貝城。
公元前10世紀,龐貝還只是一個小部落,最早由奧斯克人建立,以農業(yè)和漁業(yè)為主要活動。
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看中這兒是一條海上商道的重要據(jù)點,于是就居住下來。他們在一個可以俯瞰薩爾諾河谷和大海的地方,建了多利亞式的神廟,并帶來了崇拜阿波羅神的活動。可是希臘人并不想在此久住下去,只想把它當作一個基地,以控制港口和內地出海口。希臘人與龐貝這種若即若離的關系使埃特魯斯坎人有了可乘之機。

埃特魯斯坎人可能來自小亞細亞,于公元前800年前后移居臺伯河北面,然后征服南面的拉丁人。公元前524-前474年,埃特魯斯坎人占領了龐貝城,但沒有留下特殊的城市規(guī)劃的痕跡。接下來,從公元前474-前424年,龐貝再次受到希臘影響:神廟重建,城市四周圍起圍墻。
考古學家一層一層地挖開火山巖屑,發(fā)現(xiàn)龐貝城埋在地下5-6米深處。城墻用石頭砌成,周長4.8公里,城內面積1.8平方公里。開城門7個,縱橫各兩條大街,將全城構成一個井字,分割成9塊地區(qū)。每塊地區(qū)又分許多小街巷,路面鋪石塊、石板,有些大街的街石已被金屬車輪輾出深深的轍印。橫穿大街有獨特的“人行橫道”,每隔一步設一塊高出路面三四寸的石頭,好像鄉(xiāng)村小溪的過河石,下雨水漫街道時不會打濕鞋子。據(jù)稱這兒的地形是由史前時代的熔巖流造成的。
龐貝的大街很有特色,大街每個十字路口都有石制水槽,高近1米,長約2米,向居民供水。磚石砌成的渡槽,將城外高山上的泉水引進來,導入地勢最高的水塔里,然后分流到各個公共水槽去。貴族、富商庭園的水池和噴泉,也是靠這個系統(tǒng)供水。
大街兩邊是商店、酒館、水果鋪和雜貨攤。一家商店墻上寫著出售衛(wèi)生用具和好酒的廣告;另一家商店墻上寫著橫幅標語:“水果商販支持普里斯庫擔任高級行政官。”城內最宏偉的建筑物,集中在城西南的一長方形廣場四周,這里是龐貝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殘存的雕花精致的大理石門框、祭壇和高出地面三四尺的青石地基,讓人可以想象出這座廟宇當年的雄偉壯麗。政府大廈的議會廳、辦公室十分寬敞明亮。法院是一座長方形的兩層建筑物,設有法庭和牢房。它的另一半樓房,分給了商人,作為進行交易和訂立貿易協(xié)議的場所。這些宏偉建筑在公元63年的地震中遭到破壞,還來不及修復便被火山灰掩埋了。現(xiàn)在人們看到的只是一些墻基、門、柱和石牌坊。石柱高達10余米,粗可兩人合抱,神廟門框以大理石琢成,圖案精美。
廣場東北角是一個商品集散地,當時這里店鋪鱗次櫛比,商品琳瑯滿目,生意非常興隆。在一個水果鋪的貨架上,擺滿了杏仁、栗子、無花果、胡桃、葡萄等果品。不過,它們早已干枯變質了。在一家藥店的柜臺上,還發(fā)現(xiàn)一盒藥丸,已經碾成了細末。顯然,當藥劑工正搓藥丸時,災難突然降臨,他便棄之不顧,逃命去了。

普里尼不但是駐米塞納的地中海艦隊司令,還是一位學問深厚的學者,曾寫了37卷本的《自然史》。他是在火山爆發(fā)時被火山灰窒息而死的。當人們發(fā)現(xiàn)他時,他的全身完好無損,神情自若,就像是睡熟了一樣。這是人們發(fā)現(xiàn)普里尼尸體時的情景。
考古工作者還在一個市場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成堆的魚鱗,龐貝人總是先將魚清洗干凈再出售;而酒吧的墻壁上仍寫有:“店主,你要為你的鬼把戲付出代價,你賣給我們水喝,卻把好酒留下。”
城東南角的圓形露天劇場,四周層環(huán)觀眾席,中心低處為舞臺,可容觀眾5000人。它建成于公元前70年,比羅馬圓形劇場還早40年。它還兼作角斗場,不時驅使戰(zhàn)俘和奴隸與猛獸搏斗,不是野獸吃掉人,便是人打死野獸。奴隸主和貴族則在上邊飲酒作樂,為血淋淋的生死搏斗喝彩。
圓形劇場附近有一座體育場,近乎正方形,每邊長130米。場地三邊圍以圓柱長廊、黃柱紅瓦,十分華麗。場正中是一口游泳池。
龐貝城中有很多富豪的住宅。這些建筑的大門,往往有粗大的大理石圓柱和雕花門樓。走廊和庭園到處擺著天神和野獸的塑像。正廳、餐廳和臥室寬敞明亮,富麗堂皇,四周陳設著精美的白銀和青銅制品。墻上繪有壁畫,地板上飾有鑲嵌畫。在一家富戶的客廳,發(fā)現(xiàn)了一幅鑲嵌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與波斯大流士三世作戰(zhàn)圖》,畫寬6.5米,高3.83米,由150萬塊彩色玻璃大理石片鑲嵌而成,生動地描繪了公元前333年希波戰(zhàn)役的一個場景。

龐貝城大部分重要的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毀。

這是在挖掘現(xiàn)場的費利克斯別墅墻上發(fā)現(xiàn)的題為《蚌殼中的維納斯》的墻畫:兩個小愛神用風推送維納斯,女神頭上的帆在風中撐開。圖中的老人是挖掘現(xiàn)場的管理者梅于里,是他的不懈努力才使龐貝城的歷史更加清晰起來。
一戶人家的后花園里種滿了夾竹桃,廚房的鐵爐上架著平底鍋,餐桌上的雞蛋旁放著一只小人玩偶。公元79年,一位龐貝人死在繪有植物花葉的壁畫下,當人們于上千年后挖掘出他的遺骨時,同時發(fā)現(xiàn)那幅壁畫上刻有一句銘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恒。”當時的店鋪往往也是作坊,在一家面包店的烘爐里,還留下一塊烤熟的面包,不僅保持著原來的形狀,而且上面印著的面包商的名字還清晰可見。
1787年3月,德國詩人歌德來到龐貝,看到挖掘后的古城,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龐貝又小又窄,出乎參觀者的意料。街道雖然很直,邊上也有人行道,不過都很狹窄。房屋矮小而且沒有窗戶,房間僅靠開向庭院或室外走廊的門采光。一些公共建筑物、城門口的長凳、神廟,以及附近的一座別墅,小得根本不像是建筑物,而像模型或娃娃屋。但這些房間、通道和走廊,全都裝飾著圖畫,望之賞心悅目。墻上都有壁畫,畫得很細膩,可惜多已毀損。初抵此地,置身這個如同木乃伊的城市,令人產生異樣的感受。但是,在一家簡陋的濱海旅館吃著粗淡的食物時,這種感覺就消失了。我們看著蔚藍的天空和閃亮的大海,期盼來年葡萄藤再綠,爬滿架之時還能到這兒一趟,看看美好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