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登陸的難題

在距今4億多年前的志留紀末期,地球上的自然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少生存在海濱或淺海潮間帶的藻類植物,為了適應新的環境朝著多方面演化發展。與海洋環境相比較,陸地上變化更多且更不穩定,也存在著更多危險。某種綠藻的后裔經過不斷試探,逐漸增強了有利于陸生環境的一些特性,終于舍水登陸,產生了以裸蕨植物為代表的第一批陸生植物,成為登陸競賽的優勝者。裸蕨的成功絕非憑借一時的運氣,它具有多種致勝的法寶——這些解決登陸后所面臨問題的措施在今天的植物身上依然能看到。

裸蕨登陸后,由于不能再像在水中時那樣用軀體的全部表面吸收水分,首先需要解決吸收水分的問題。地表沒有水,就需要設計出根系深入土壤中尋找水源(裸蕨植物并沒有真正實現根、莖、葉的分化,只是形成了類似的結構,這里提到的根是假根)。吸收之后還有運輸問題,于是形成了維管組織以完成水分和養分的運輸。

經過4億多年的演化,今天的植物已將裸蕨所發明的“根”這一器官發展至極致。為了尋找更多水源,根在黑暗的地下進行的探索超乎人們的想象像:一株4個月大的燕麥所有根系總長度可達700多公里,沙漠中矮小的灌木駱駝刺,根系能深入地下30多米。根深深鉆入地下為植物尋找養分的特性,使得人們賦予其謙遜、奉獻的人性化美德,不同文化中也常常不約而同地用“根”比喻文明的源頭。經常有畫家、詩人描繪枝葉繁茂的森林,卻少有人關注同樣壯觀的地下風景——所有草木的根及其延伸、纏結、汲取和輸送——那是任何一種技法及色彩都難以描繪的。除了吸收水分和養料這個基本的功能外,植物還發展出支持根、儲藏根、寄生根、呼吸根等功能各異的“變態根”。所有這些“根”的起源,就在于裸蕨在億萬年前為解決水分問題而作出的原始而簡陋的“發明”。

如果我們潛入到志留紀晚期的海洋中,看到的很可能就是這樣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而相比之下,陸地上則是一派蕭索。正是從這時開始,植物開始了登陸的嘗試,到了泥盆紀,裸蕨植物的成功立足宣告了植物征服陸地的勝利。

陸地上強烈的水分蒸發對植物也是一大威脅,防止水分蒸發是必要的防護措施。裸蕨雖然構造仍很簡單,但蓄水措施已經相當高明:表皮細胞分泌出糖和脂類,這些物質遇到氧氣后就會硬化,形成可以防止水分散失的角質層;為了避免水分在體內只進不出,有少數表皮細胞特化形成氣孔,通過氣孔可以將大部分吸收的水分蒸騰出去,從而形成新陳代謝的循環。今天,生長在干旱地區的植物為了適應缺水的環境,白天將氣孔關閉以減少水分蒸騰,晚上才打開氣孔進行氣體交換。這類植物在體內儲蓄的水分令人嘆為觀止——北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高達15米~20米,可以儲藏2噸水;而西非的猴面包樹(Adansonia digitata)最粗的一棵40個人都合抱不過來,被稱為“最胖的樹”,其一棵樹的儲水量就可達40噸之多。

這株在斷壁殘垣間生長了上千年的無花果樹,既靠根系深入地下吸收水分和養料,又靠著根以支撐其龐大的身軀——裸蕨所發明的“根”這種器官,被它億萬年后的后代極大地發揚。

裸蕨登陸后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直立?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生長在水里的植物大多顯得很柔弱——這是由于生活在水里時,水的浮力可以幫助植物托起它們的身體;一旦它們離開水,其植株便會糾結在一起,將不利于光能吸收。細小的植物利用莖內的膨壓來支撐自身,而對于較大型的植株,這招就不管用了。解決之道是增強其自身的支撐力,在莖的中央形成堅實的中柱結構。這種機械組織的出現,讓登陸植物能將地上部分支撐起來。雖然和今天的植物相比,我們的“登陸先驅”要顯得柔弱得多,但它們畢竟第一次在大地上站直了身體,正是裸蕨所發明的維管結構,奠定了今天所有參天大樹的基礎。

裸蕨登陸后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直立起來?解決之道是增強其身體的支撐力。雖然裸蕨仍然非常柔弱,但很多陸生高等植物具有相當堅實的莖。圖為三疊紀的橡樹莖化石的橫切面,直徑30厘米,發現于美國俄勒岡州。

植物登陸以后首先需要解決水分的問題,需要形成強大的根系深入土壤尋找水源。最初登陸的裸蕨植物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根的結構,因此很可能生活得極為艱辛,而它們億萬年后的后代幾乎都擁有發達的根系來吸收水分和養料。例如這棵巨大的無花果樹,鋪展開來的龐大根系僅露出地表的部分就已經蔚為壯觀。

植物對陽光的追尋可以誘發出它們體內巨大的生命力量,森林中的參天大樹就是年復一年在競爭陽光的過程中越長越高。除了將身體支撐起來盡量擴展占有的面積以外,植物還發展出了一個很聰明的辦法——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植物你就會發現,不管葉片的排列方式如何,在同一株植物身上相鄰的葉片之間,絕對不會發生互相覆蓋以至于遮擋了陽光的情況,這就是“葉鑲嵌”現象。從枝條的頂端沿著陽光照射的方向往下看,葉片大小不一,葉柄有長有短,鋪成一個彼此互不遮蔭的平面。除了葉鑲嵌,植物莖的頂端在分枝的時候每次總是讓分出的兩枝伸向不同的方向,每一枝占據各自的空間以充分利用光照。在利用陽光方面,植物可以說都是“效率專家”,而且在裸蕨這類最早的陸生植物身上,我們就能找到采用這些措施的痕跡。

億萬年來,植物對惡劣環境顯示出其驚人的適應能力,例如這種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沙漠地區的菊科植物Eriophyllum wallacei。在占了一年中大部分時間的干旱季節里,它的種子都在砂土之下靜靜地等待,一旦期待已久的大雨落下,它就會在短短幾周之內完成萌芽、長大、開花、傳粉、結果的整個生命過程,雖然其生命在短暫的美麗之后很快就消逝,但新埋下的種子已在悄悄蘊育來年的美麗。

裸蕨的成功登陸,為后來陸生植物的演化奠定了基礎。上面所說的這些解決陸生問題的方案,被以后的陸生植物沿用至今,可見這些方法極為有效。也恰恰因為裸蕨采取了這些有力的措施解決了種種挑戰,才能真正登上陸地,完成植物演化史上的飛躍,成為絕大多數陸生植物的祖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德县| 乌鲁木齐县| 青冈县| 新乡县| 渝中区| 万荣县| 内乡县| 会理县| 乌什县| 吉林市| 张家口市| 文登市| 邵阳市| 海丰县| 泾阳县| 裕民县| 西和县| 宁蒗| 蒙阴县| 会东县| 潜山县| 吉首市| 垦利县| 咸丰县| 库尔勒市| 汝南县| 罗平县| 滁州市| 腾冲县| 阳西县| 栖霞市| 汉阴县| 偃师市| 永年县| 丽水市| 纳雍县| 七台河市| 长寿区| 城步| 临泉县|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