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阿里三板斧:重新定義干部培養作者名: 茅廬學堂本章字數: 1952字更新時間: 2020-05-15 15:49:38
1.3 阿里巴巴的“遵義會議”
2000年10月,馬云帶著蔡崇信和吳炯來到北京長富宮面試。當天前來應聘COO職位的人并不少,但關明生和他們很快就一見如故,面試變成了業務交流。這次溝通,在GE有多年經驗的關明生給馬云上了生動的一課,大家一起探討了阿里巴巴的業務、團隊規劃,決定在戰略上進行大調整。
求賢若渴的馬云跟關明生交流完之后,便立即邀請他加入阿里巴巴。關明生也很爽快,連條件都沒有談,便答應下來。
緊接著,2000年10月1日至3日,在阿里巴巴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在杭州西湖國賓館召開。這次會議確定了以中國供應商作為阿里巴巴的主打產品,同時在會議上阿里巴巴決策層統一了思想,認為當務之急是開源節流,全面收縮。
馬云在會議上做出三個“B2C”的戰略決定:Back TO China(回到中國),全面收縮,從海外擴張回歸到立足本土;Back TO Coast(回到沿海),抓住中國市場,服務于經濟發達的沿海中小企業;Back TO Center(回到中心),貼近市場,回到杭州。
同時,也確定了相應的組織戰略調整的三個方向:第一,開源節流,精減支出,縮編花錢團隊,擴大創收隊伍;第二,文化梳理,提煉使命、愿景、價值觀;第三,管理升級,主抓領導力培養,建立制度和體系。
2001年,對于阿里巴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也是阿里巴巴管理升級的一年,為阿里巴巴未來的升級和飛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對阿里巴巴的管理者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系統化的培養計劃。現在看來,在2000年年底到2001年這段時間,馬云他們做的事情就是現在阿里巴巴的“九板斧”中,頭部三板斧做的事情,即定戰略、造土壤和斷事用人。
定戰略
定戰略包括制定業務戰略和與之匹配的組織戰略,這是阿里巴巴在管理上的一大亮點。馬云在湖畔大學也分享過,業務戰略制定以后,要馬上根據人才現狀和企業文化,制定出與之匹配的組織戰略,否則業務戰略就無法達成。領導者需要把業務、團隊、文化、管理串聯起來看,這些維度是彼此相關的,而不能割裂開來。
當時,馬云作為公司的頭部管理者,和董事會成員一起,制定了公司的業務方向和戰略,通過三個“B2C”讓業務回到正軌上來,明確了三個匹配的組織戰略:開源節流、文化梳理和管理升級。
造土壤
造土壤就是構建企業文化體系,經過兩年的折騰,整個團隊的文化和士氣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大家會陷入一些矛盾和迷茫中,究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相信什么,不該相信什么?這些都需要馬云和核心團隊進行澄清和明確。基于這樣的考慮,馬云他們便梳理提煉了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并設定了文化落地機制,推行下去。
想要造一個好的土壤,提煉只是起點,還要制定配套的貫徹機制,確保運行起來,落到行為當中,這就需要對一層一層的管理者提出要求,除反復宣講之外,還要以身作則。
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一使命,明確了公司存在的意義,誰是阿里巴巴的客戶,阿里巴巴用什么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創造客戶價值。一直到今天,阿里巴巴對各層的管理者都特別強調,這是阿里巴巴的文化土壤,也是公司的立身之本。而且提出了明確的定位,以服務最需要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為主,而不是大企業,把自己和中小企業的電商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愿景:只要是商人就要用阿里巴巴。
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愿景,如果所有的商人都在阿里巴巴上面做生意,無疑會給員工帶來非常強大的工作動力和想象空間。阿里巴巴后來又加上兩個指標:躋身全球10大網站和活80年。
價值觀:創新、激情、開放、教學相長、群策群力、質量、專注、服務與尊重。
當時這九條價值觀被稱為“獨孤九劍”,是馬云、關明生、蔡崇信、吳炯、金建杭、彭蕾一起討論出來的,最后由馬云敲定。根據公司的管理理念,價值觀分為創新維度和系統維度,這是大家做事的基本原則和信條,“我們相信只有堅持這樣做事兒才能讓阿里巴巴活下來,才能讓阿里巴巴取得成功,誰違反價值觀,就要被處罰,甚至開除”。
斷事用人
斷事用人就是要在新的戰略調整下進行人事變動,這對馬云來講極具考驗。馬云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領導者,在當時的情況下,要砍掉一些業務和團隊很難下得了手。一開始的時候是由關明生來操刀的,而當涉及一些關鍵角色時,還是要馬云親自做出決策,這種時刻就是在考驗領導者的決斷力。
經過一系列艱難的舉措,整個業務開始逐步清晰和明朗,團隊穩定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經過這兩年的磨合,馬云和其他幾位頭部管理者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也清楚了自己的職責和角色。培養下屬,也就是對管理者的培養,開始著手推進。
關明生曾經講過,管理就是管人、管事、管優先級,后來阿里巴巴也提出過管理者的基本功: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殊途同歸,都是在強調管理者的職責與角色。對于中、基層的管理者,馬云一直在強調幾個要求,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而進行的一系列團隊調整、文化梳理;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實打實地對在管理崗位的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