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二句話:孩子,做事前要定好計劃(1)
- 父母應該說的10句話
- 張振鵬
- 5582字
- 2013-12-27 19:38:42
我們做計劃是為了確保自己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為了有效地與他人合作,為了更快地對意外事件做出反應。
——(英國)培根
要學會強迫自己天天讀書,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擱到明天。今天丟棄的東西,明天怎么也補不上了。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中國)《禮記》
做事有計劃才能成功
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時間和選擇要點。只是要注意這種分配不可過于細密瑣碎,善于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地瞎忙等于亂放空炮。
——(英國)培根
孩子,當你做作業時是否感到總被別的事情打亂;而每到期末考試時,又感覺功課復習變成了一團亂麻;甚至早晨起床時,還常常為找不到合適的衣服煩惱……你會被這樣的問題困擾嗎?
現在有很多孩子早晨起床找不到襪子,或者臨上學還在匆忙地收拾書本,其實,這便是做事缺乏計劃性的原因。每個人不可能生下來就學會能有條不紊地做事。但是,孩子,如果你養成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則會給生活帶來很多好處。做事沒有計劃的人,無論從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很順利。
有一個商人,在小鎮上做了十幾年的生意,一開始生意還好,但后來他失敗了。他欠了很多債,當一位債主跑來向他要債的時候,這位可憐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敗的原因。
商人喃喃自語道:“為什么我會失敗呢?我對顧客這么熱情、客氣,我的商品這么齊全,為什么我會失敗呢?”債主說:“你不要灰心,也不要把失敗看得這么可怕,你不是還有些資產嗎?你完全可以再從頭做起!”
“再從頭做起?”商人無力地說,他有些氣餒。債主好意勸道:“是啊,你應該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吧?你把資產負債表拿出來,好好清算一下,然后再從頭做起。”
商人沮喪地說:“哦,從沒有列資產負債表的習慣。”他沉吟了一會兒接著說:“那么,我把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項目重新核算一下,再列出一張表格。然后,我是不是還要把地板、櫥柜、窗戶都重新油漆一下呢?”
“是的,如果你想好了一個計劃,那就去做吧!”債主堅定地說道。商人苦笑道:“事實上,15年前我就想這樣做了,但是一直沒有去做,也許你說的是對的。”后來,他確實按照自己計劃的那樣去做了,在晚年的時候,他的生意成功了!
這個商人失敗的原因很清楚,他沒有一個做事有計劃的習慣,最后導致自己的生意一團糟。當他聽取了別人的意見把生意打理地有條不紊時,自然就取得了成功。事實上,做事有計劃對于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態度,這也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孩子,不要以為做事有計劃是大人們的事,對于你來說,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福井謙一是日本杰出的理論化學家,可他上學時化學測驗總是不及格,他一度想要放棄學業。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制訂了學習計劃,從頭補起,從不及格到及格,成績扶搖直上。1981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竺可楨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他在上中學時身體瘦弱,被同班同學譏笑說他活不過20歲。竺可楨聞此話后下決心鍛煉身體,他制訂了詳細的鍛煉計劃,并手寫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格言時時提醒自己。此后,他聞雞起舞,從不間斷。自從鍛煉身體后,他再也沒有請過一次病假。
孩子,做事有計劃,不僅能幫助你有條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也能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和處理各種事情。所以,要養成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才能良好地運轉起來。
父母的話
孩子,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標追求,計劃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計劃不僅是一種好習慣,更是一種做事嚴謹的態度,它是關系到一個人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做事沒有計劃的孩子將會比其他人走得更辛苦。有時可能徒費許多功夫,卻不能取得好成績。所以,要想凡事順利必須要養成有計劃的好習慣。
預則立,不預則廢
我們做計劃是為了確保自己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為了有效地與他人合作,為了更快地對意外事件做出反應。
——(英國)培根
孩子,人們常說成功是靠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換來的。這句話不錯,努力確實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是,僅僅知道努力還不行,如果沒有適當的方法,你的行動也許會和成功背道而馳。所以,在行動前一定要制定細致的計劃,制訂計劃是行動前的最重要工作,而完美的做事效率也正是從合理的計劃中得來的。
《禮記·中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無論做什么事,事先一定要有所準備,這樣就能獲得成功,否則就會遭遇失敗。
一個叫羅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國人,他有一天突發奇想,要用80美元來周游世界。他堅信自己能如愿以償。羅伯特找出一張紙寫下他為80美元的旅行所做的準備計劃,計劃如下:
第一,設法領取到一份可以上船當海員的文件;第二,去警方申請無犯罪記錄的證明;第三,再取得YMCA(基督教青年會)的會籍;第四,爭取考一個國際駕駛執照,找來一套詳盡的世界地圖;第五,與一家大公司簽訂合同,為之提供所經國家和地區的土壤樣品;第六,同一家航空公司簽訂協議,可免費搭機,但負責拍攝相片為公司做宣傳。
通過努力,羅伯特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上述的計劃,年僅25歲的他就在口袋里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結果,他完全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用僅有的80美元環游了世界。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80美元的環球旅行是一個瘋狂的舉動。它之所以瘋狂,就在于完成這件事的難度很大。而他的挑戰是否能成功就全看準備是否妥當了,而準備是否妥當,自然要看準備行動的計劃是否周詳。雖然,這不是整個旅行的計劃,僅僅是一份旅行前所要做的準備行動的計劃,但卻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見,當一個人有了一個目標后,還需要制訂一個詳盡的計劃,以此來增強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從而使各項行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通過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最終取得了成功。
邁克爾是一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他一生中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找了一個名叫凡內芮的年輕人來合作。然而,面對那遙遠而神秘的音樂界,他們一點都摸不到頭緒,甚至都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1976年的冬天,在一次閑聊中,凡內芮對邁克爾說:“你有沒有想過我們5年后在做什么?你先仔細想想,完全想好后,確定了再告訴我。”
邁克爾沉思了幾分鐘后說:“5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而這是一張非常受歡迎的唱片。除此之外,我還要住在一個有音樂氛圍的地方,每天與世界一流的音樂家一起工作,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凡內芮點點頭,并據此開列了一個單子:如果第五年,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那么第四年就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上合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才可以拿給很多唱片公司聽;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回歸到第一年,就一定要把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并排練好;第五個月,就是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供自己篩選;第一個月要做的,就是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而現在就是第一個星期,就要先列出一個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然后,凡內芮說:“看吧,一個完整的計劃已經有了,現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按照這個計劃去認真地準備每一步,一項一項地去完成,這樣到了第五年,我們的目標就可以實現了!”
他們從此開始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朝自己理想邁進,事實果真如此,到了1982年,恰好是在第5年時,邁克爾的唱片開始在北美暢銷起來,從那以后,他每天都忙著與一些頂尖的音樂高手在一起工作。
孩子,你的生活是不是也是這樣有條不紊呢?你的每一步是否都在自己的計劃中呢?很多人不習慣在行動之前制訂計劃,而是隨意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這樣,也許生活會過得忙碌,卻不一定過得充實。忙碌已經成為了行動的一種必要表現形式,至于效率、成績、結果卻從來不問。
沒有計劃地做事,行動者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一通,很容易被行動牽著走,永遠脫離不了壓力和繁忙,卻最終一事無成。孩子,你不妨也嘗試制訂一個計劃,把自己的人生規劃一下,一步一個腳印朝著自己的近期目標走去,你的大目標也一定能實現。
父母的話
孩子,你是一個有計劃的人嗎?如果你做事沒有計劃,別說不會很好地學習和工作,也許連自己的生活也照料不好。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做事沒有計劃的人常常會無所適從,而在做事前能夠充分準備好,就會有條不紊地處理應該處理的事情而不至于手忙腳亂。
有人說,學會規劃才能贏得未來。事實確實是這樣,如果你想生活輕松、學習進步,一定要學會制訂計劃,并按照自己的計劃堅持走下去。
與其迷路,不如問路
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無論事情的大小,說話的多少,你都得自己先有了計劃,先問問自己做這件事、說這句話,有沒有意義?你能這樣做,就是奮斗基礎的開始奠定。
——(美國)戴爾·卡耐基
孩子,猶太人有這樣一句名言:“與其迷一次路,不如問十次路。”它旨在告誡人們在行動之前應該做好周密的準備,而不要等到行動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做好準備,這樣做事一定會失敗。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是20世紀最杰出的談判專家之一。在談判前,他一定會做好周密的事前準備,也一定會掌握詳盡的情報資料。為了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基辛格曾訪問我國。臨行前,他照例要求相關人員進行了徹底的準備工作。
根據多方面提供的資料,基辛格的部下反復加以審核修正,最后才把一份報告提交給他。中美問題是這份報告的核心,除此之外,還包括美蘇、中蘇、中印、中巴關系等詳實材料。基辛格在赴北京的前一周將這份報告呈給當時的尼克松總統審閱,另外還附上他自己所作的詳細分析和綜合評述。
事實上,即使是對中美關系不太了解的政治家,只要讀了這份報告,也一定會成為卓越的內行。
基辛格在說起過談判技巧的時候,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談判的秘密在于知道一切,回答一切。”這句話隱藏的涵義就是,談判取勝的秘訣就在于周密的準備。
事實上,在基辛格看來,所謂“周密的準備”,一方面是要弄清問題本身的有關內容,另一方面,要應該知道與之相關的種種微妙差異。為此,需要事先了解談判對手的心理狀態和預期目標,從而正確地判斷出用哪種方式才能找到雙方對立中的共同點。只有這樣,才能胸有成竹地步入談判室,才會為成功奠定基礎。
如果事到臨頭還優柔寡斷的話,那么對方一定會有可乘之機。另外,一旦坐上談判桌,必須能夠立即回答對方問的一切問題,否則就會給別人一個不夠權限或不熟情況的印象。
基辛格嚴謹和細心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他在談判前沒有花時間準備資料,一定不會贏得對方的尊重,談判也一定不能成功。
打仗,最怕遭遇埋伏,即使雙方力量懸殊,但是一旦遇到突如其來的襲擊,再強大的隊伍也會驚慌失措。弱小的一方可以通過做好充分準備來戰勝沒有做好準備的一方,可見,是否充分準備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故事,他的“預備”工作花了很長的時間,可是,他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故事的主人公叫孫正義,他是世界著名投資公司——軟銀公司的創始人。他曾經在23歲時花了1年多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把自己想做的40多件事情都一一列了出來,而后逐一地做詳細的市場調查,并做出了10年的預期利潤表、資金周轉表以及組織結構圖,40個項目的全部資料疊加起來足有10多米高。
孫正義列出了25項選擇事業的標準,包括該工作是否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50年不變、10年內是否能成為全日本第一等。參照這些標準,他給自己的40個項目分別打分排隊,結果,計算機軟件批發業務脫穎而出。用10多米厚的資料做事業選擇,把目光放在幾十年之后,如此深思熟慮,如此周密規劃,注定了他日后事業的成功。
孩子,看完了這么多“大家”的“預備功夫”,你也一定會有所啟發吧!就拿你平常的學習來說,預先準備也是學習的重要態度。很多人都應該知道預習功課對于聽講的重要性,卻都讓懶惰的習氣打敗了,心想,反正老師明天要講,今天就不看了。
可是,如果你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就把新課程預習一遍,那么,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會比平時更加集中注意力,當老師講到自己沒弄明白的知識點時,你就會特別留意。這樣一來,你對知識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成績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功”。預習功課花不了多少時間,可是產生的效果卻是“事半功倍”的。其實,預習功課只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在生活中,在與人交往中,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你成功的機會會比別人多很多。
父母的話
孩子,對每一個人來說,成功的機會都是均等的。能否成功,則取決于是否有所準備,是否及時做好把握。你看到別人成功的同時,還應該懂得那成功的背后曾有過的艱辛準備與汗水付出。
在生活中,并不是每件事都有父母和老師替你細心準備,早晚有一天你要學會獨立面對一切,哪怕現在,每天你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既然你不能預知自己的際遇,就只有調整自己的心態,隨時準備好去應付最壞的狀況。
重要的事情要提前做
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后,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
——(中國)傅雷
很多人總會感嘆自己很忙,可是忙來忙去卻看不到希望,前方總會有一堆的事情等著他,做了這個,忘了那個,手忙腳亂什么也做不好。孩子,如果你也這樣每天都很忙碌卻沒有取得好成果,那是因為你忽略了一個做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原則是指把最重要的事拿到前面,提前完成的一種做事方法,是許多成功人士做事的一項原則。在做事前要有清晰的思路,哪些是重要的事,這些事完成后,就能給往后的工作留有余地。而做事的一開始,就被雜七雜八、無關緊要的事占住了手腳,往往導致最重要的事來不及完成。
殊不知,這樣已經消耗了自己做有價值的事的時間。如果選擇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那么,無論過程再完美也是不會有好結果。由此可見,選擇先做重要的事是多么的重要。
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教授在給即將畢業的MBA班的學生上最后一課。可是,令學生不解的是,他的講桌上放著一個大鐵桶,旁邊還有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學生們都在盯著教授的一舉一動,不知他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