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如何布置一場完美無缺的飯局

一場完美的飯局,不僅在于“飯”更在于“局”,“局”設置得巧、設置得妙,一切都水到渠成,否則前功盡棄!

請客吃飯是職場必備的能力

1.影響歷史的請客吃飯

請客吃飯原本是廣交朋友、溝通情感的載體,不過我們智商極高的祖先們總喜歡把它變成許多重大事件的轉折點。比如項羽為劉邦大擺鴻門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一頓看似平常的請客吃飯竟然暗藏著無限玄機,生出驚天動地的變故來。

秦末,劉邦先破咸陽,駐軍霸上。項羽下令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驚,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并約為親家。劉邦用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并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欲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劉邦乘機一走了之。

宋初,趙匡胤做了皇帝不久,為防止叛亂的事情再發生,決定收回兵權。公元961年的一個晚上,趙匡胤在宮中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等幾位老將喝酒。他舉起一杯酒,先請大家干杯,說:“我要不是有你們的幫助,也不會有今天。但是你們哪里知道,做皇帝日子也不好過呀,還不如做個節度使快樂!”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么緣故。宋太祖接著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哪個不想坐呀?”石守信等人聽出話中有話。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我們決不會對您三心二意。”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難道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干,能行嗎?”石守信等人嚇得滿頭大汗,連連磕頭,第二天就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馬上同意了,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收回了他們的兵權。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兵權”。

2.餐桌學問不可小視

愈來愈多的公務、商務人士相信,餐桌是一個絕佳的交流平臺,相信以餐會或酒會來款待同業、政界要人、名人及重要客戶是個好方法。宴會上,食物留存在口齒間的美妙感覺會使人情緒愉悅、放松。這樣,陌生人可以由不熟悉變成熟悉;一直心懷戒備的人可以變成知己。即使是簡單的一頓餐,有時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在整個宴請過程中,如果有一處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使這種請客吃飯的好事變成壞事,甚至造成大客戶流失、被朋友小看、領導不滿、職位不保等問題。這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實例可證的。

(1)一頓晚餐嚇跑了美國巨商。

東北某企業與一家美國大公司商談合作問題,這家企業花了大量工夫做前期準備工作。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后,該企業邀請美國公司派代表來考察。前來考察的美國公司老板在這家企業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企業的生產車間、技術中心等一些場所,對中方的設備、技術水平以及工人操作水平等,都表示了相當程度的認可。

中方企業非常高興,設宴招待美方老板。宴會選在一家十分豪華的大酒樓,有20多位企業中高層領導及市政府的官員前來作陪。美方老板以為中方還有其他客人及活動,當知道只為招待他一人之后,感到不可理解,當即表示與中方的合作要進一步考慮。美國老板回國之后,發來一份傳真,拒絕與這家中國企業的合作。美方老板認為中方吃一頓飯都如此浪費,要是把大筆的資金投進去,說不定怎樣揮霍呢。于是一筆巨額投資就因這頓飯的“小節”付諸東流。

(2)點菜不當丟職位。

趙小姐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公司當秘書。一天,老總準備宴請新員工,讓她去酒店預定包房并點菜。到了酒店,她面對服務員遞上來的菜譜眼花繚亂,不知點什么菜好。點太好的菜吧,擔心老總說太浪費;點一般的菜吧,又怕老總說“小家子氣”。最后,只好按服務員的推薦點了一桌菜。結果,因搭配不當,許多菜無人動筷子,浪費不少。飯后,老總對趙小姐十分不滿,從此不再讓她擔任秘書工作。

(3)席間泄密吃大虧。

1916年初,德軍正在準備向法國邊境要塞凡爾登發起突然襲擊,這時一位同情法國的美國商人途經波蘭華沙時,應邀出席了宴會。宴會上,他有意坐在德國高級參謀身邊。這位德國軍官在他頻頻敬酒之后,便全無戒備地說:“你們美國支持法國和英國是枉費心機,因為德國將在凡爾登發動一次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攻勢。”結果這位商人利用酒的攻勢輕而易舉地得到情報,并及時地轉告法國。于是法國在凡爾登調集10萬兵力,200門大炮嚴陣以待,不僅擊退德軍的進攻,保住了凡爾登,而且迫使德軍在這一地區節節敗退。

聚餐吃喝在中國人交際中的重要性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因此,也常常在涉外交際中被人利用。有一家公司準備從日本引進一條流水線。談判之前,日本方面為了取得有利的談判地位,想攫取有關的背景材料,便主動前來該公司進行“考察”。他們反請該公司總經理到高級賓館“一醉方休”,結果該公司總經理在對方萬般“誠意”之下,喝了不少的酒,頭腦發熱,話匣子打開了,把公司里的外匯情況產品銷售情況吐了出來,后來在洽談簽訂合同時吃了大虧,給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

(4)吃相不佳就“炒”你。

大學畢業的牛先生到一家單位找工作,該單位通過技能考察后,決定對他試用3個月。試用期的第一天中午,老板請一客戶公司經理吃飯,牛先生也參加了。牛先生如坐針氈,在老板與客戶談話間,他便匆匆將飯吃完了。回到辦公室,老板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明天,你不用來了,你不適合我們的單位”。老板指出他吃飯時響聲太大,而且不懂自我修飾,實在有損公司形象。牛先生怎么也沒想到,用人單位竟會以吃相不雅為由“炒”掉自己。

據報載,目前一些大型私營企業集團招聘,將“看吃相”作為一種輔助面試手段。把“看吃相”時掌握的信息,與業務經驗考察等要素結合起來,綜合分析一個人的能力。

(5)結賬不當失良緣。

李小姐年輕漂亮,在姑姑、阿姨的操心下,開始和男士約會。第一位男士是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公務員,因為不是周末,第一次約會的李小姐選在了離公司比較近的餐廳。點菜時,男士把菜單放在了李小姐面前,讓她點自己喜歡吃的菜,李小姐照做了。席間,他們談得很愉快,買單的時候,價格似乎高了些。但男士很爽快地把單買了,然后問了以后的聯系方式。

第二次約會是周末下午,在茶坊坐下后,不知不覺又到了晚飯的時間,李小姐心里想著要回請他,就提議一起吃晚飯。菜還是李小姐點,可結賬時,李小姐還沒來得及開口,那位男士掏出皮夾把賬結了。李小姐當時還想,和他爭著買,說不定會傷他的自尊,等以后熟了,再來買單。沒想到的是,她卻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兩天后,男方的介紹人轉彎抹角地說了一大堆他不適合她的理由。最后,她聽出來了,是男方嫌她太會用錢,太不體諒男士。

有了第一次教訓,當李小姐遇到第二個合眼緣的男士時,不管去哪里,去干什么,每次她都搶著買單,有時雙方幾乎到了爭執的地步。她想:這樣做,別人就不會說我了吧。可人家又不高興了,在交往了一個多月后,她收到了男士發來的E-mail:“我知道,我的收入沒有你高,但你也不用這樣不給我面子,我覺得你太主觀,和你在一起有壓力。”

請客吃飯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

據報道,隨著中國加入WTO,美國國務院印發給本國中小企業介紹中國的小冊子中,有專門一節介紹吃飯。該小冊子說,吃飯是中國最常見而普遍的交際方式,上至京城都市,下至窮鄉僻壤,除了吃飯,有時找不到第二種交際方式。拒絕吃飯邀請,會被認為是很無禮、很不給面子的行為,而面子對中國人是極為要緊的。除非你拒絕的理由足以讓對方原諒你,對方才不會感覺到丟了面子。在中國,很多重要事情,他們并不在辦公室解決,而是通過在酒宴上痛快喝酒解決。

交際是人與人之間傳達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交流過程。交際主體、交際動機、交際環境和交際手段是構成交際的基本要素。在請客吃飯中,賓主雙方是交際的主體,請客吃飯的目的是交際動機,飯店、賓館、餐廳、食堂、酒樓、茶坊、酒吧、咖啡館是交際環境,席間的菜點、酒水、話語、用具則是交際的手段。

1.請客吃飯是信息溝通和交流的載體

在當今社會,由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達,各種信息的傳播速度空前迅速,日益廣泛。盡管如此,餐桌上的信息溝通仍具有大眾媒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餐桌上溝通的信息往往更生動、給人的印象更深刻、更富有啟發性。如近代四川茶館首先突出了“傳播信息”的作用。川人進茶館,不僅為飲茶,而首先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將自己的新聞告訴別人,又從他人那里獲得更多的新聞與信息。四川茶館的第一功能是“擺龍門陣”,一個大茶館便是個小社會。

2.請客吃飯有助于協調人際關系

《禮記·禮器》說:“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餐桌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和調節器。由于餐飲禮儀的基本原則是敬人律己、真誠友善,因而它能聯絡人們相互間的感情,架設友誼的橋梁,協調各種人際關系,營造一個和諧友善的社交氛圍;也有助于建立和發展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關系。即使在人與人之間發生了某種不快、誤會和碰撞時,通過一句禮貌用語,一種禮儀形式便會化干戈為玉帛,重新獲得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在餐桌上初次相遇的陌生人,只要禮節周全,也會成為一見如故的朋友。

《西京雜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氏五人(漢成帝母舅王潭、王根、王玄、王商、王逢等人),同日封侯,他們之間各有矛盾,賓客不得往來。后來,有一個叫婁護的官吏,備了豐盛的酒菜,依次在五侯之間傳食,進行調解,因而博得“五侯”的歡心。五侯各置備佳肴美饌回贈婁護。婁護品嘗了佳肴,經過自身努力,集五家之長,烹制出一種美味珍肴,世稱“五侯鯖”(鯖,即青魚)。

3.請客吃飯有利于塑造良好形象

“形象”一詞的本意,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態,在社交中則是指參與交往的主客雙方在對方心目中的總的評價和基本印象。在社交活動中,人們常常根據對方的外貌、舉止、談吐、服飾和應對進退等表面特征,對對方做出初步的評價,形成某種印象,即第一印象。這種人際認知的第一印象雖然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但一旦形成以后,往往使人產生某種心理定勢,對人際交往的成敗和人際關系融洽與否起著重要作用。

在餐桌上,我們有時是以個人身份去赴宴,此時表現的純粹是個人形象;而有時則是以個人形式代表組織或單位去赴宴,此時個人代表的則是組織或單位的形象;而有時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則被外界視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形象。所以“歐洲旅游總會”制定的旅游者應遵循的9條基本準則中第一條就這樣寫道:“你不要忘記,你在自己的國度里不過是成千上萬同胞中一名普通公民,而在國外你就是‘西班牙人’或‘法國人’。你的言談舉止決定著他國人士對你的國家的評價。”不管以什么身份,只要具有良好的餐飲禮儀,應對進退,表現不俗,自然會塑造出良好的個人形象或組織形象。

備飯局考慮周全,否則適得其反

所謂備局,就是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自己的做局做準備。其實宴請就是做局,如何將這場局做得滴水不漏,是宴請者的必修功課。一個善于做局的宴請者,必須懂得如何巧做宴前準備,力爭每一個細節都達到完美,從而幫助自己成事。

宴請是人們交往中最常見的交際形式,它是廣交朋友、建立聯系的媒介,也是了解情況、解決問題的場所。所以宴請之前必須做好一些準備,比如宴請的類型有很多,不同的宴請在菜肴、人數、時間、赴宴著裝等方面有著不同的要求。而且具體采用哪種形式的邀請也應根據你宴請的目的、邀請的對象以及活動經費等有所區別和選擇。

宴會作為公務、商務人士絕佳的交流平臺,可以令與宴的陌生人由不熟悉變得熟悉,讓一直心懷戒備的人放下戒備,讓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讓領導變成朋友甚至伯樂……所有的人際關系都可能因一場宴會而改變,所以宴會前的準備絲毫馬虎不得。如果有一個細節做得不到位或者出現問題,就可能使這種請客吃飯的好事變成壞事,甚至造成客戶流失、被人小看、領導不滿、職位不保、生意泡湯等惡劣后果。

一天,廣州一家公司的經理準備宴請一位重要客戶。為了給客戶留下一個好印象,經理特意在一家有名的酒店預訂包間并點了菜。

為了體現出自己宴請的誠意,經理點的都是酒店的特色菜,凡是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無一不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來自異鄉的客戶感受到本地的特色,經理更是特意點了一份烤乳豬。

傍晚,經理領著客戶來到飯店,飯店的富麗堂皇的裝修讓客戶很是滿意。接著,服務員上的菜也讓客戶贊不絕口。等到那份烤乳豬上桌時,客戶的臉色卻一下子變得極為難看。可是,經理絲毫沒有注意到客戶的反常,還一個勁兒地夸贊乳豬做得地道。最后客戶實在忍受不了了,借口有事提前離席。經理不明白明明不錯的氣氛怎么突然急轉直下了,后來才知這位客戶原來是一名多年的素食主義者。生意沒談成,經理后悔不已,直呼:“都是這頓飯鬧的啊!”

由上述案例我們知道,飯局之中,要想安排令賓主滿意的飯菜,吃得既美味又舒適,并非易事,絕對不能想當然地隨便處理。也許你的好意安排,反而觸犯了別人的忌諱。因此,一定要在宴請之前對所請的客人的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進行一番較為詳細的了解,這樣在宴請的時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還沒做局就已出局的事情發生。

除此之外,失敗的宴請準備會成為你交際中的敗筆,它會使他人對你的誠意和能力產生懷疑。所以,無論你是為了求人辦事或其他原因宴請別人時,一定要做好宴請的準備工作,不可有絲毫的大意。

請客前應該做到有備無患

宴請是一個永遠的難題,在宴會結束之前,你永遠不知道席間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所以在宴請前你必須要未雨綢繆,精心設局。所謂設局,就是設一個好的局,一個能夠自我完善的局;需要謀局者事先統籌規劃,考慮到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力爭做到萬無一失,才能最后穩操勝券。一個好的局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需要做局者在做局前精心準備,這個精心準備的過程就是設局。要想設一個好的飯局,設飯局者必須要有全局觀念,要將宴會中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扼殺于萌芽狀態。只有這樣,設宴者才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搶占制勝的先機。

如果你不能做到未雨綢繆,那么不僅宴會成功與否是個未知數,而且你的宴請舉動還可能造成事與愿違的后果,讓你吃力不討好、社交失敗不說,還可能得罪了重要的客人。

周某夫婦邀請單位同事以及一些朋友來參加婚禮。印發請柬時,未婚妻問他:“你們辦公室黎主任跟她先生是發一張還是發兩張請柬啊?”“發一張吧,兩口子發兩張干嗎?”周某頭也沒抬地說。

周某的喜宴設在佳苑飯店。當天是個好日子,在佳苑設喜宴的有三家,所以三家說好持請柬入宴,免得各家的客人搞混了。黎主任夫妻兩人原本是一起到的,但她先生由于找車位費了點時間,黎主任就事先入場了。等到她先生停好車打算進宴會廳時卻被接待攔住了,接待說:“這位先生,今天我們這層被包下了,辦喜宴,如果你想用餐請到其他樓層。”黎主任的先生說:“哦,我知道,我也是來赴宴的。”“啊呀!不好意思啊,請問您是到哪家啊,可否出示您的請帖,順便在這邊簽個到。”接待道歉地說。“請帖我太太拿著的,她應該先進去了,我們是來參加她同事周某的婚禮的。”黎主任的先生說。“對不起,我們今天這邊三家舉辦喜宴,有兩家姓周,所以,我也不知道您入哪個廳……”最后,實在沒有辦法,黎主任的先生只能打電話將黎主任叫出來才得以入廳,不過當時他的臉色很不好看。

是啊,前來赴宴被拒之門外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再看黎主任,也是一臉的不悅,嘴里還直嘀咕:“既然是持請柬入席,干嗎不發兩張啊!”如果周某事先知道有兩家與他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舉辦喜宴,那他應該會考慮到專門安排人在門口接待并引入宴會廳;如果周某事先知道黎主任和她先生先后入席,那他就會送發兩張請柬(國際上的通常做法,如邀請夫婦兩人,可合發一張請柬。我國國內有些場所需憑請柬入門,所以要夫婦兩人各發一張);如果黎主任知道持請柬入席,也應會等丈夫一起入席。當然,上述的假設都不存在,事實是周某完全沒有考慮到上述的情況,所以事先沒有設計好應對的方法,也只能承受得罪人的后果了。而故事中的黎主任這頓飯絕不會吃得那般舒心,得罪人的周某更是悔不當初吧。

所以說,無論是設宴請客還是應邀赴宴,都應該未雨綢繆,預先考慮宴會中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將自己淬煉成“會吃會喝”的宴會高手!

巧奪天工妙布局,才能達到目的

所謂布局,《辭海》里的解釋是對事物的結構、格局進行全面安排。一個好的飯局,就是讓他人在不知不覺、舒舒服服當中進入你的飯局,并且愿意順著你的意思開開心心地“吃”下去。布置飯局要求天衣無縫、圓潤自然卻又水到渠成,一切都在設飯局者的把握中。如果你的宴請一開始就引起了對方的懷疑或警覺,那你就“打草驚蛇”了,不能成功不說,更有可能讓對方將計就計,讓你入了他的局,后果可能會大出意外。

請客吃飯就得投其所好,抓住對方的特點,特別是對方的弱點或者是感興趣的東西,加以巧妙利用,環環相扣,猶如天羅地網,令對方防不勝防。如此巧奪天工的布局再加上你的主動出擊,往往能一舉獲勝,實現你的宴請目標。

小于夫妻倆結婚三年了,還住在廉租房里。這次趕上單位分房,怎么也得爭取到一套房子;否則,錯過這次機會,等下次分房還不知道什么時候呢。

這回單位分房的事歸錢經理管,小于夫妻倆打算請錢經理吃飯,等酒過三巡,經理心情好且放松戒備時再提。

問題是,大家都想分房,自然會想到請找錢經理幫忙,錢經理肯定“早有防范”,怎么才能請到錢經理呢?

兩口子左思右想終于想到了。錢經理最喜歡紅酒,并且對紅酒頗有研究,夫妻倆一狠心花兩千多元錢買了一瓶法國紅葡萄酒,就去邀請錢經理了。小于說:“經理,不知道您明天有沒有時間,有點事想請您幫忙。”“什么事啊,如果是分房的事,你就別提了,這我得公事公辦。”錢經理果然早有防備。“哪能啊,經理,知道您是鐵面無私,我哪敢啊!只不過是我老婆的同學從國外回來,送給我們一瓶酒,你說我們倆哪懂那個啊,就想請經理幫忙看看,要是一般的酒我老婆就用來做紅酒雞翅了。”“這行,我給你看看吧。”

“那就先謝謝經理了。明天,我讓我老婆做桌下酒菜,等候經理光臨啊。”

在酒桌上,經理仔細看著那瓶酒,說是好東西。小于把酒拿到一邊,便開始閑話家常,席間小于注意到經理的眼睛不時地瞄向那瓶酒,心中有底了,卻也不道破,只在言語間談到兩人的難處,說是父母還在鄉下,沒法接到城里來盡孝道。經理對此深表同情,說是知道他的難處,還說會將他的特殊情況向上級領導反映。臨走前,小于硬是將紅酒贈與經理,說自己也喝不出什么味道,還得讓懂它的人來品嘗。經理半推半就下收下了,承諾會向上級反映他的情況,讓他們放寬心。

果然,一個月后,小于夫妻倆如愿搬進了寬敞的新房子——單位分給他們的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這其中錢經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小于夫妻倆請錢經理吃飯,絲毫不提讓錢經理幫忙的事,只是預先了解了對方的嗜好,先勾起對方的興趣,然后在此基礎上擺事實,訴說家中的難處,對方自然不會無動于衷,最后再順水推舟,送上對方心心念念的紅酒,并得到了對方的承諾,這飯局的目的算是達到了。對方收了禮,小于分房的事最終塵埃落定。

求人辦事,請人吃飯,一定要巧妙布局。布局時要注意投其所好,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首先你必須讓對方心甘情愿地來赴宴,甚至主動提出幫你成事,否則你即便再怎么投入,對方也不一定會領情,這樣你的設宴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你的最終結局可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請客吃飯要細心思量,找到對方最好的切入點,并且做得滴水不漏,讓對方找不到絲毫破綻,這樣他才會在不知不覺間“上”你的“鉤”。

飯桌對局不得不學會八面玲瓏

所謂對局,是關于在僵持的局面中如何使自己能夠挺過來,最終打破僵局,出奇制勝,贏得最后勝利的一種智慧。在飯局之上,主賓雙方你來我往,不斷利用自己的智慧與謀略,爭取渴望得到的利益。在雙方陷入僵局的時候,誰能夠借用新的外部力量來幫助自己,那么誰就會取得明顯的優勢。當然,宴會之上更多的是尋求一種共贏,這樣彼此才能不斷合作,在共同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現代社會,宴請客人,大多是為了社交目的,或是為了聯絡感情,或是為了商業經營,或是為了對外宣傳,或是為了對內激勵,總之,像鴻門宴上的針鋒相對、劍拔弩張實在是太少了。如今的飯局更像是一場博弈,人們由于不同的目的聚到一起,希望通過餐桌這個平臺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中國,辦事不靠擺飯局請喝酒幾乎是辦不成的。舉杯之際,敬酒詞的恰當巧妙,對答詞的詼諧幽默,酒不醉人人自醉。宴會中八面玲瓏的人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其產生好感。好感既生,信任也便不遠了。

季舒是某公司公關部的經理,經常要陪老總應酬。這日,公司舉辦酒會,由于與宴的大多是生意上往來頻繁的客戶,人實在太多了,公司所有中層以上的干部幾乎是以一當十,幾十桌下來,放眼望去,那是酒的海洋,每人跟前一紅一白,紅白相間,很是惹眼。“這酒咋喝呢,真要喝了,宴后怎么回家?”季舒在一旁發著愁。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舉杯對所有客戶說:“來,在座的所有老總都是白手起家,從今以后紅紅火火,喝白的都沒關系了,請喝紅酒。”此語一出,一位客戶立即插上話:“是啊,這里誰不是白手起家啊!從今以后紅紅火火,干杯。”說著客戶舉起了一杯紅酒,原來的白酒就被換掉了……

公司都是從無到有,一步步培養起來的。那些大人物即便不是白手起家,也不會承認自己是繼承家業,靠祖上庇護的。所以當季舒臨場不懼,巧妙地以白手起家為托詞給在場的所有人解圍時,大家都順水推舟,順著臺階下了,畢竟誰也不希望喝醉酒。相信季舒的八面玲瓏一定給在座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謂“飯下十年功,飯上一刻鐘”,參加宴會必須根據場合和目的的不同,巧妙利用各種手段,什么時候說什么話。要知道在某些場合你是代表公司的形象,不能不喝,但更要學會主動出擊,最好的辦法是用語言打動別人,靈活運用,快樂地游走于宴會之間,做宴會現場最受歡迎的人。

收局最佳效果:賓主齊歡樂

所謂收局,是關于如何不讓煮熟的鴨子飛走,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果。收局意味著收獲果實,但不是每一種果實都意味著勝利的甜美滋味,也可能是酸楚與苦澀,所以在飯局上收局注重的是雙贏,要求賓主雙方都能獲得一定利益。如果局勢只傾向于一面,那么居于下風的一方難免心存不滿,從而為以后的交流合作、生意往來埋下隱患。

如何完成一個漂亮的收局?是為了自身獲得更高的利益而將對方逼至退無可退的境地嗎?當然不是!或許你可以和對方打心理戰,也可以通過威懾來牽制對方,也可以挑撥對方內部紛爭以坐收漁翁之利,或者是利用以逸待勞的戰術,但你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能將對方一棍打死,必須留有余地,以備日后長期合作。所以你只能在盡量減少自身犧牲的基礎上,追求雙方的共贏。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你必須表現出你的誠意;其次,你要做好后續的工作,給對方留下一個完美的印象,切忌在對方心目中留下一個“虎頭蛇尾”的印象。

小可請客戶去一家飯店吃飯,希望客戶從他手里購買一批原材料。席間大家聊得十分愉快,到了結賬的時候,由于人太多,服務員忙不過來,一時顧不上給他們結賬。由于喊了幾次也沒有得到服務員的回應,小可不免有些著急,就對著吧臺大呼小叫起來,引起了服務員的強烈反感,雙方產生了爭執。最后,小可對客戶說:“真是的,沒想到遇到這種事,這筆生意你一定要給面子啊,你看為了這頓飯我還受了服務員的氣呢!今天你暫且先回去,等咱們這筆生意成了,我再請你喝酒啊!”最后,小可只顧著和飯店的服務人員吵架,連客戶什么時候走的都不知道,更談不上安排車送客戶離開了。后來,這位客戶沒有買小可的原材料,也沒有再與小可聯系。

像小可這樣請客戶吃了飯,不但沒談成生意,而且還從此丟了這個客戶,實在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飯局結束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小細節,不要以為吃完飯就能成事了。在飯局之上你除了要顧及對方的感受,注意現場的氛圍,關注對方的需求外,還要為對方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宴后服務,比如給客人安排回家的車輛等。總之,不可有絲毫的疏忽大意,更不可急功近利,以為吃過一頓飯,別人就有義務幫你辦事,并以此強要別人幫忙,反而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一場完美的宴會,進行到最后很不容易,所以越到最后越要小心謹慎,要力求賓主盡歡,切忌因小失大。要知道“一步走錯滿盤皆輸”,一定要在最后的時候收好局,并為下一次布局做好鋪墊,這樣才算是給宴會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川市| 大同县| 常熟市| 镇江市| 乌兰县| 孝昌县| 松江区| 慈溪市| 正定县| 万山特区| 如皋市| 绍兴市| 习水县| 鹿邑县| 乌什县| 敖汉旗| 东宁县| 五台县| 浑源县| 察隅县| 凉城县| 肇东市| 都兰县| 龙江县| 资中县| 嘉定区| 襄城县| 义马市| 白朗县| 贵港市| 霍城县| 密云县| 万山特区| 于田县| 运城市| 东辽县| 仪征市| 明光市| 普兰店市| 巴林右旗|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