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起點茶藝全書:從喝茶到懂茶
- 藍歌
- 1196字
- 2020-08-20 13:33:28
陸羽《茶經》:茶葉百科全書
在中國,最先發現和開始應用茶葉的是神農氏,兩晉、南北朝時期屬于茶文化的萌芽階段,到了唐代,茶文化基本形成。而茶藝最終形成的標志是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的問世,它的內容十分豐富,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茶學百科全書,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茶文化的專著,它涉及生物學、栽培學、制茶學、分類學、生態學、數理學等;同時,還記載了唐代以前有關茶的不同神話、寓言、史籍、詩賦、傳記等書籍,是茶文化的集中體現。
陸羽其人
陸羽生活在中唐時期,知識非常淵博。不但善于從書籍中學習知識,同時也注重社會實踐,其涉獵非常廣泛。陸羽不僅是一位茶葉專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傳記作家、史學家、地理學家、劇作家、書法家。陸羽一生著述頗多,但只有《茶經》流傳下來,因為其他成就皆被《茶經》遮蓋了。陸羽一邊誦經吟詩,一邊深入各地考察,歷經二十七年,終于完成《茶經》著述。
《茶經》——茶學之集大成者
《茶經》歸納了唐代中期以前幾乎所有的茶事,內容豐富,記述翔實,共七千余字,分為三篇,十章,分別是:一之源(茶的起源),介紹了茶的特性、生長環境、地理分布情況及茶的功能。

二之具(制茶的工具),介紹了采茶和制茶使用的十九種工具的名稱及使用方法。
三之造(茶的制造),介紹了茶的種類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制茶的器具),詳細介紹了二十九種煮茶和飲茶用具的名稱、形狀、用材、規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對茶湯品質的影響等,還論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壞及使用規則。
五之煮(茶的煮法),介紹了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優劣,餅茶茶湯的調制,重點介紹了烤茶的方法、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以及煮沸程度和方法對茶湯色、香、味的影響。
六之飲(茶的飲法),敘述了飲茶方式的起源,提出了飲茶的方式方法。
七之事(茶的歷史),是整部《茶經》中篇幅最長的部分,以人物為線索,介紹了唐代以前的茶事活動,并評出各地茶葉的優劣。
八之出(茶的產地),主要介紹茶的產地。
九之略(茶的概略,分類),論述了茶具、茶器和制茶、煮茶的簡略情況。
十之圖(茶的掛圖),是指把《茶經》內容做成素絹掛在墻上。
在茶文化發展史上,陸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開創了為茶著書立說的先河,總結了前人的知識,并通過大量的實踐,把茶有關的經驗總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提高到理論的高度,為茶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正如宋代詩人梅堯臣所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約事春茶”。有了陸羽和《茶經》,茶文化進一步較快地發展起來。
茶博士TIPS
陸羽原是一名棄兒,被禪師收養。后來結識了地位較高的崔國輔,但他放棄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謀生之路,而是在陪崔國輔游玩的路途中,品茶鑒水,不停做筆記。到丹陽后,開始閉門專門研究茶事,常身披紗巾,腳穿草鞋,評茶品水,不斷實踐。陸羽作為一個與佛家結緣,卻又與儒、道、隱各家均有接觸的人,他置身于不同的思想、文化系統,并游走于各家,最終成就了《茶經》,也體現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