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經
- 鐘強
- 793字
- 2020-08-20 10:47:36
清朝:茶文化發展

據史料記載,清朝在前朝的基礎上出現了很多新的茶樹種植和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對于茶樹生長規律和特性的掌握也有很大進步。如明末學者方以智的百科式著作《物理小識》中就有記載“種以多子,稍長即移”,說明在明朝,除了種子直播以外,有的茶園還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法。到清康熙年間,一位叫作李來章的知縣編寫過的《連陽八排瑤風土記》,已有對于茶樹插枝繁殖技術的記載。

此外,在清朝的福建北部一帶,茶農們對一些珍稀名貴的優良茶樹品種還開始采用了壓條繁殖的方法。在茶園管理方面,明清時期在種植時有了關于灌溉施肥等更加精細的要求,在抑制雜草生長和茶樹與其他植物間種方面,也有精辟見解。
清代的各種茶館、茶肆、茶檔作為百姓生活重要的活動場所,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人們在此既可飲茶,也可會友,書生吟詩作對,商人高談闊論。據史料記載,到清朝末期,僅皇都北京城有規模的茶館就達數十家。即使在鄉野之間,茶館的發展也不亞于繁華都市,特別是江南的蘇浙一帶,有的小鎮只有居民數千家,可是茶館卻有上百家之多。
清朝的茶館依據經營內容和功能特色的不同,主要有品茗飲茶之地、飲茶兼飲食之地,還有最富特色的聽書賞戲之地。除此之外,在江南鄉鎮,有的茶館還兼做賭博場所,有時也充當排解百姓糾紛的仲裁場所。如民間流傳的“吃講茶”,就是指鄉鄰之間發生了各種糾紛又不愿對簿公堂,常常會邀上當地極負聲望的長者或公證之人一起到茶館,三方坐下一邊飲茶一邊陳述評理,以求得到圓滿的解決。
清代茶文化在民間的深入,還突出表現在一些地方茶俗的發展流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茶文化,例如茶葉的生產習俗、茶業經營、日常飲茶、以茶待客、節日飲茶、婚戀用茶、祭祀供茶、茶館文化、茶事茶規等,涉及各個方面,內容豐富多彩。
同時,清代還涌現出大量悅耳動聽的茶歌、別開生面的茶舞、幽默風趣的茶戲和曲折動人的茶故事,各種與茶相關的文化藝術可謂百花齊放,繁花似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