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文明論的華夷觀:中國民族思想的起源

在中國傳統的天下思想中,“四夷”被看作“天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可以進入并轉化為“華夏”。先秦時代本文除具體標明的時代以外,所用“先秦時代”基本上為春秋戰國時代。“中國”人的這種思想,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民族觀。而這種民族觀,毫無疑問,又是解釋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傳統之所以形成并能夠延續至今的關鍵。

與虛構的“五服說”中各民族集團的地理分布不同,事實上,在先秦時代,“中國”的周圍居住著大量的異民族集團。例如,《尚書·夏書·禹貢》篇中就記載著:青州住有“隅夷”,徐州(淮河流域)住有“淮夷”,揚州住有“島夷”,今天的萊陽地區住有“萊夷”,等等。另外,《詩經》中也出現了狁(《小雅·六月》)、蠻、荊(《小雅·采芑》)、貊(《大雅·桑柔》)、戎狄、荊舒、南夷(《魯頌·宮》)、淮夷(《商頌·泮水》)、氐、羌(《商頌·殷武》)等大量異民族集團的名字,呈現出一派“百蠻”(《大雅·桑柔》)聚集的景象。根據先秦文獻的記載可以知道,當時“中國”的人們與這些異民族集團有著頻繁的接觸和交往。在這些接觸交往中,先秦時代的“中國”人表現出一種明顯的區分“華”“夷”的意識。但是,這種區分“華”“夷”的意識,因為產生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實質上具有并非用民族歧視一詞就可以概括的復雜的思維構造與精深的思想內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通江县| 寿宁县| 乐陵市| 容城县| 嘉义市| 鞍山市| 武强县| 泰宁县| 桦甸市| 永川市| 渭南市| 盐城市| 镇平县| 昂仁县| 铜陵市| 邯郸市| 新邵县| 行唐县| 舞阳县| 昭苏县| 屏南县| 富裕县| 米林县| 瑞安市| 普宁市| 抚宁县| 株洲县| 丹东市| 肥乡县| 二手房| 礼泉县| 博白县| 鞍山市| 镇宁| 长宁区| 噶尔县| 望谟县| 开平市| 鄢陵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