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青年毛澤東
- 張錦力
- 1105字
- 2020-04-08 16:09:11
第六節 湘鄉中學
第一次從封閉的山村,走進繁華的省城,對毛澤東來說,長沙的一切,是那么的新鮮,那么的好奇,那么讓人眼花繚亂。然而,短短數日的所見所聞,帶給毛澤東的最大震撼,是讓他知道了引領中國變革的潮流人物,已不再是他崇拜的康有為、梁啟超,而是兩個他從未聽說的名字:孫中山和黃興。
“在長沙,我第一次看到報紙《民力報》,報紙刊載了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領導的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讀后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沒過多久,我又聽說了孫中山這個人,并了解他所領導的同盟會的綱領,我的思想開始有了變化。”
在孫之前,毛澤東深受康有為、梁啟超影響,認為皇帝是好的,誤國的只是那些奸賊,國家急需的是立憲維新,可讀了孫的綱領,他的認識有了轉變,開始堅決擁護推翻清朝,建立共和的政治主張。正是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他寫下一篇檄文,貼在了學校的墻壁上。
“這是我第一次公開發表政見。由于當時還不了解孫黃和康梁之間的分歧,所以我在文章中主張,把孫中山從日本請回當新政府的總統,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任外交部長。”
毛澤東的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不小的轟動,有的拍案叫好,有的表示反對,但更多的師生,都在為他捏把汗。因為當時的湖南,白色恐怖籠罩,官府正抓革命黨,毛澤東的這種行為,簡直就是犯上作亂。如果此時,有人去向衙門打小報告,開除學籍都算是小事,被抓進監牢還有砍頭的危險。幸好毛澤東人緣不錯,老師又愛惜他這個人才,校領導私下里也同情革命黨,所以事情發生后,校方并未大動干戈,只是把他叫去狠狠訓了一頓,悄悄把這件事壓下了。
有了這個教訓,校領導都認為,這個考學不易的農家子弟,肯定會有所收斂了,哪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沒過多久,他再次給學校捅了婁子。
“當時,全國都要求加快立憲,實行變革,可皇帝卻下詔只同意組織咨議會。消息傳來,同學們一起熱議,都覺非常氣憤。為了表示我們的反滿情緒,大家一致同意,剪去發辮以示抗議,哪曾想,當我和一位朋友毅然剪掉辮子后,其他一些同學卻反悔了,于是我就和這位朋友,出其不意強行剪去他們的辮子,最后,十幾位同學的辮子,成了我們剪刀下的犧牲品。”
剪辮子的事情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一些觀念保守的家長,見兒子被人剪了發辮,頓時怒火中燒,紛紛前來告狀,罵毛澤東大逆不道,要求學校馬上開除他。當時,因怕得罪這些有權勢的人,校方迫于壓力,也曾想開除毛澤東。危急時刻,賀嵐岡等幾位教師挺身而出,一起到校領導面前,替毛澤東求情,說他學習出類拔萃,是難得的棟梁之材,如果將之開除,必是湘鄉中學一大損失。老師們的強烈相求,也讓校長覺得,再駁各位同人的面子,實在不妥。最后,學校給了毛澤東一個留校察看的處分,強行壓下了這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