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大腦因人而異

如果你相信大多數自助書籍、通俗心理學文章和電視理療師講的那一套,你也許會以為人們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的反應是很容易預測的。“專家”會告訴你,同樣的事情對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產生類似的影響:每個人都會經歷同樣的悲傷過程;當我們墜入情網時,發生的事情會遵循一個既定的順序;當我們被另一半甩掉,當我們初為人父母,當我們職場失意,當工作量讓我們不堪重負,當正值青春期的子女讓我們頭痛,以及當我們面對衰老帶來的變化時,幾乎每個正常人都會有某種標準的反應。就是這些專家自信滿滿地向我們每個人推薦一些心理自助法,據稱,這些辦法可以幫助我們恢復情緒,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或者情場的失意,對一些事情變得更敏感(或者更不敏感),擺脫焦慮以保持淡定……要不就能變成那些我們希望成為的人。

不過30多年的研究經驗告訴我,這種“一刀切”式的假定在情緒領域里是靠不住的,人們心理上的差異甚至比生理上的差異更大。科學家的發現不斷表明,因為DNA的不同,對處方藥等療法的反應也是因人而異的。這開啟了個性化醫療的時代——醫生會對患同一種病的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從根本上來講,這都是因為沒有兩個人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一個重要的例子是抗凝血劑華法林(warfarin)[5]:為了防止血凝,一位病人可以安全攝入的華法林劑量取決于這位病人的基因代謝華法林的速度。]而為了改善人們對生活際遇的反應,為了幫助他們感受快樂、享受感情生活、面對挫折,總之生活得更有意義,開出的藥方也必須因人而異。這不是因為人與人之間DNA的差異——當然DNA的差異的確存在,也確實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特質——而是因為大腦活動模式的差異。正如對病人DNA密碼的破譯會塑造未來的醫學,對大腦活動的典型模式的了解也有望重塑今日的心理學。大腦的活動模式影響著每個人的情緒特質和情緒狀態,而你之所以是你,我之所以是我,也正是由后者來界定的。

背景類似的兩個人,可能會對同樣的生活事件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這在我作為一名神經科學家的職業生涯里,已見過數千例。比如,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有些人可以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另一些人則會崩潰。后一種人在面對逆境的時候,會變得焦慮、抑郁,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情緒調整能力強的人不但能夠很好地面對壓力,甚至還可以從一些壓力情境中受益,化逆境為優勢。簡言之,這個現象正是我的研究動力。我希望了解是什么決定了人們對婚姻破裂、親人故去、失業等挫折的反應。當然,我同樣感興趣的是,在職場得意、贏得真愛、獲悉朋友會為自己赴湯蹈火,以及遇到其他令人高興的事情時,人們的反應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人們會有哪些不同的情緒反應?為什么會這樣?

我的研究針對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緒風格。所謂情緒風格是指情緒反應在類型、強度和持續時間上的差異。正如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指紋和獨一無二的面孔,我們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情緒風格特征。關于我們是誰,情緒風格特征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熟悉我們的人往往可以預測,我們對某種情緒上的挑戰會做出何種回應。比方說,我本人的情緒風格是比較積極樂觀的,我總是渴望迎接挑戰,能夠很快從逆境中恢復,不過有時候我容易為那些我控制范圍之外的事情擔心。(因為我樂天的天性,小時候母親總是稱我為她的“快樂男孩”。)一個人能夠從離婚的傷心記憶中迅速恢復,而另一個人卻會陷入自責和絕望;一個人可以很快走出失業的陰影,而他的親兄弟卻會在丟掉工作之后的好幾年里都痛感自己無能;在少年棒球聯賽的比賽中看到自己的女兒因為裁判的判罰不公在二壘被判出局(其實原本是個好球!),一位父親可以一笑置之,而另一位父親卻會氣得從座位上跳起來,臉紅脖子粗地指著裁判破口大罵;所有的人在情緒低落時,都能夠從你的一位朋友那里獲得安慰,而當身邊的人需要慰藉和鼓勵時,你的另一位朋友卻會心不在焉甚至干脆逃之夭夭;讀懂別人的肢體語言和語音語調對一些人來說就像看懂巨幅廣告牌上的字一樣清楚明白,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些非語言的信號卻像外語一樣難懂;一些人能夠洞悉自己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而這對另一些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所有這些無不是由情緒風格決定的。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們都有無數機會可以現場觀察人們的情緒風格。我經常乘坐飛機旅行,而幾乎每次坐飛機都提供了一些實地考察的機會。我們知道,在每周五晚上的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晚點的航班甚至比從機場起飛的航班還多:天氣太糟糕;等待一位遲遲無法聯系上的機組人員;出現了機械故障;機長駕駛艙的警告燈忽然閃起而沒有人能搞清楚哪里出現了問題……這些事情沒完沒了。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你正等著登機,但是可怕的事情突然發生了:機場廣播響起,告訴你航班將延誤一小時甚至兩小時,或者起飛時間待定,或者航班干脆取消。因此,我有無數的機會可以觀察乘客們(當然也包括我本人)的反應。你能夠聽見大家的惋惜聲。但如果仔細觀察每一名乘客,你會發現他們的情緒反應各不相同。穿著連帽衫的學生正搖頭晃腦地聽著他的音樂,幾乎都沒有抬頭看一眼,很快又沉醉于iPad的世界里。一個人帶著孩子旅行的年輕媽媽聽說航班延誤,輕輕抱怨了一句“運氣可真好啊”,然后抱穩了在懷中動來動去的小孩,氣呼呼地走向了候機廳里的飲食區。穿著定制女裝、一副職場精英派頭的女人則干練地走向登機口的服務員,平靜而堅定地要求立刻改簽——只要能讓她趕上會議,只要不是去加德滿都轉機,隨便哪趟航班都行!衣著考究、頭發花白的男人怒氣沖沖地走向登機口的工作人員,用每個人都能聽見的大嗓門質問對方是否知道他如果誤點后果會有多嚴重,提出要見這些工作人員的領導,然后臉色鐵青地怒吼:“這真叫人忍無可忍!”

當然,我相信航班延誤對一些人來說的確會比對另一些人更糟糕。無法趕到你臨終母親的病榻前顯然就是一例。錯過一個可以決定你們家祖業生死存亡的商務會議可要比學生寒假回家遲了半天要嚴重得多。不過我堅信,人們面對一次讓人惱火的航班延誤會如何做出回應,更多地取決于他們的情緒風格,而非外在的情勢。

情緒風格的存在引發了幾個相關的問題。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情緒風格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是剛剛成年、人們對我們的看法逐漸定型的時候,還是正如基因決定論者所聲稱的那樣,出現在出生之前?這些情緒反應模式在一生中會保持穩定嗎?我在研究工作中提出來的一個不那么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情緒風格是否會影響身體健康?(臨床抑郁癥患者患心臟病、哮喘等生理疾病的概率比無抑郁史的人要大得多。這是我們懷疑情緒風格與健康有關的原因之一。)也許最根本的問題是:大腦如何決定情緒風格的不同——情緒風格是由我們的神經回路先天決定的呢,還是說,我們能夠改變情緒風格,從而能夠改變面對生活中的悲喜和無常時我們的反應?如果我們能以某種方式改變情緒風格(在第11章中將提出一些改變情緒風格的方法),那也會讓大腦的活動產生可以度量的變化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平原县| 南康市| 公主岭市| 大田县| 临朐县| 江油市| 确山县| 上饶市| 昌平区| 肇州县| 四子王旗| 万全县| 改则县| 望谟县| 堆龙德庆县| 夏津县| 永安市| 尼木县| 含山县| 体育| 弋阳县| 凤翔县| 南陵县| 双牌县| 大化| 秦安县| 台安县| 茌平县| 仁化县| 出国| 庆元县| 杭锦后旗| 贺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南开区| 靖江市| 东兴市| 湛江市| 嘉禾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