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啟你的高效人生(套裝共5冊)
- 夏靚 夏欣 (德)馬克·列克勞 (日)森秀明 菅原道仁
- 1347字
- 2020-04-09 17:34:27
前言
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求學的時候,文化研究系的張歷君教授給了我很深的影響。他曾在課堂上與學生們探討:什么是精英?精英具備哪些特質?
精英一詞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法國,意指“精選出的少數人”和“優秀之人”。在4個世紀后的中國,這個詞的意義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精英的含義,似乎被更多地階級化以及物質化了。
如果把精英看作一個階級,那它一定不是一個“門檻性”的階級。
經濟所劃分的階級是有門檻的。“中產階級”和“富裕階級”就有著數據上的明顯劃分,例如“年收入在×××萬元以上”,這就是門檻。
“精英”卻有所不同,他們在一個范圍內上下波動,不以人的收入、地位為衡量標準。扎克伯格在創辦臉書(Facebook)之前就已經是精英了;喬布斯當年即便被蘋果公司開除,他也還是屬于“精英階級”。
精英在大體上是類似的。當我們觀察精英們的生態時,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特點。
我們會發現,不同國家、不同文化體系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區別特別大。不論是生活習慣、道德體系還是文化思想,都不盡相同。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區別?因為長久以來,底層之間是相互隔絕、彼此不交流的。在古代,交通的不便和文化的獨特性讓外部交流變得十分困難,人們只能和自己身邊的人交流,甚至一輩子都被困在一個地方。我們都知道江南地區有“十里不同調”的說法,這就是一個因為地理隔絕了人們交流的典型例子。哪怕到了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因為語言和學識的差異,大多數人的交流也僅限于全國范圍內。
但精英卻恰恰相反。你會發現,精英群體具備高度重合的特征。
比如說,他們接受的是同樣類型的教育體系,因為他們基本上就畢業于那100多所大學。雖然各個國家的大學風格總體上差別很大,但頂尖名校的制度卻都是類似的,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具備極強的專業素養、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優秀的英語表達能力、卓越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還比如說,他們憑借資本的流動,可以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其他精英進行交流與合作。在這種交流中,他們掌握了一套共通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交流方式,形成了一套被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幫助他們在頻繁的交流和重要的溝通上不斷被認可,并持續前行。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從精英的特征來講起。在精英階級的多種共通之處中,“具備強大的執行力”正是排在前列的一個普遍特征。如果你希望變得不平凡,那你就需要學會運用這種能力。
提到執行力,你的腦海里一定浮現出了一些具象的概念。很多人會簡單粗暴地把執行力歸結為行動力:現在就去做某件事。誠然,行動力是執行力體系的關鍵一環,但我們絕不能錯誤地把二者畫等號。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人,才算是具備高度的執行力呢?
執行力的早期研究者和實踐者,霍尼韋爾前任總裁、CEO拉里·博西迪這樣定義“執行”一詞:“執行,就是目標與結果之間的橋梁。”
具備執行力的人,就是可以搭建起這種橋梁的人——他們總是能準確判斷出什么才是值得投入精力的事情,高效、高質地完成任務,并持續保持健康的體魄與心態。
我們在這本書里所探討的執行力,不是某個單獨的方法論,而是一套構筑執行方案的體系。例如,低效能的生活是怎樣的?缺乏執行力會有什么樣的危害?為什么你的執行力低下?你又該如何成為一個更專注、更冷靜、更高效的個體?
希望看完這本書后,你可以得出足夠清晰地答案,也希望這本書可以切切實實地幫助你改變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