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溝通的力量:如何成為高情商溝通者
- 時辰
- 1227字
- 2020-04-09 17:37:58
第四節 分寸感:嚴格把控溝通的界限
一、哲學意義上的尺度概念
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是事物保持其質和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圍。關節點是度的兩端,是一定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在這個范圍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突破關節點,事物的質就會發生變化。在實踐過程中,要掌握適度的原則,要學會把握分寸、火候,防止“過猶不及”。
人說話同樣不可任意胡為,應該有度。這也是哲學上的度量關系對于我們說話的啟發和指導。人說話應該有底線,這些底線依次是:1.力圖說真話;2.不能說真話則應保持沉默;3.無權保持沉默而不得不說假話時則不應傷害他人。若這種假話并未傷害他人,這種人尚有可同情處;但若為傷害他人而說假話,則不可原諒。
說話度的標準——三條底線,即說真話、沉默、不傷害他人。這三條底線是一種遞推關系,也正是說話的一個度的衡量。
二、擅于把握說話尺度,受益無窮
人與人之間溝通,懂得如何說話、說些什么話、怎么把話說到對方心坎里,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地方。嘴上功夫看似雕蟲小技,卻有可能因此扭轉你的一生。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隨隨便便說人家的短處,或揭別人的隱私,也就是要把握好說話尺度。
你要明白,你所知道的關于別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許另外還有許多隱衷非你所熟悉的。你若貿然宣揚你所聽到的片面之言,不免會顛倒是非,混淆黑白。人際關系大半如此復雜,若不知內幕,就不宜胡說亂道。要是有人向你說某某人的短處時,你唯一的辦法是聽了就算,像別人告訴你的秘密一樣,謹緘君子之口,不可做傳聲筒,并且不要深信這片面之詞,更不必記在心上。談論別人,不可因片面的觀察就在背后批評別人,除非這是好的評論。說一個壞人的好處,旁人聽了,最多以為是你無知。但若是把一個好人說壞了,那就不僅是有損道德的問題了。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把握好說話的度呢?比如與你剛認識的人在一起談話或與人談論不認識的人,最好不要說關于隱私的東西,可以說說社會新聞什么的,畢竟大家都不熟悉,沒必要讓別人了解自己那么多。
如果你被詢問新買衣服的價錢,除非很親密的人,其實你沒有義務為他提供有關信息,你只要回答“我不知道(或我不記得)花了多少錢”。
關于錢的詢問通常是不合適的,應該置之不理。不能說“不關你的事”,但可以說“如果不介意的話,我不說這件事。關于生活的費用,太讓人提不起情緒……”然后改變話題。
另一個類似于窺探的問題是“你是干什么的”。最好在對方指明了知識領域后詢問對方的工作,或在談論與工作相關的特殊話題時詢問。不要裝做什么都懂,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猶豫說:“我不知道。”
要懂得什么時候說什么話,一旦說了,還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如果沒有真知灼見,那么他從嘴里吐出來的話也許能吸引他人一時,卻不能蒙蔽他人一世。
說話要有尺度,尺度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又精到,能給人感覺深思熟慮。而說話的尺度取決于與你談話的對象、話題和語境等諸多因素。換句話說,要言之有度。